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运行模式构建的思路

时间:2022-05-28 10:44: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构建“多方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运行模式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第三方评价客体是对职业教育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评价主体是独立性和专业性兼具的第三方机构;评价内容包括发展背景、资源禀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等过程和效果指标;运行程序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共同促进;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应减少横向鉴定,进行纵向诊断改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现代职业教育 第三方评价 运行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已经滞后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正逐步成为遏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多方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运行模式,即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第三方组织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责,实现第三方评价體系协同运转,有利于职业院校走出现实困境,实现内涵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1 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即第三方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应在分析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和趋势的基础上,明确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并系统阐释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消费心理和市场分析,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及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全面创新及科技进步,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及提升人力资本素质[1]。这种适应,不仅有国家整体层面,也有省市区域层面,还有职业院校层面,因而第三方评价的对象应有国家整体职业教育评价、区域职业教育评价、职业院校教育评价,这三个不同层次分别对应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由于国家和省市层面涉及的内容更宽泛,因而本文主要选取职业院校微观层面作为第三方评价对象,是对职业教育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

2 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即由谁来评价职业教育,也就是第三方是谁。关于第三方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三种定论:一是第三方,即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一方;第一方是教育举办者,即职业学校;第二方是接受教育者,即学生;第三方是独立于以上两者之外的一方,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等;二是第三方,是与评价对象无隶属关系但有利益关系的一方。三是第三方,是与第一方、第二方不仅没有隶属关系,而且也没利害关系的一方。据此,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都不属于第三方评价主体。[2]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同意第一种观点的较少;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第三方与职业院校、政府等无直接隶属关系,但有利益关系。如果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在现实中很难寻找或构建这样的第三方组织,同时无任何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对职业教育会不熟悉,很难看出实质性问题。第三方须保持其独立性,才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要求与政府不产生直接隶属关系,但政府可实行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的形式,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经费资助、资质认证和其他支持,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第三方须不仅具有独立性,还应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因为如果让不太懂职业教育的人员来评价职业教育,势必效果不理想。

3 评价内容

关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内容或指标,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绩效方面的,同时目前第三方评价机构(譬如:麦可思公司)与职业院校合作最多的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虽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职业院校其他方面的改革,但有些问题职业院校有“当局者迷”的困惑,缺乏第三方对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人才培养过程及其他深层次问题的动态监控,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厘清职业院校在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战略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速趋缓——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这需要职业教育有相应的变化去适应并服务于经济新常态。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在分析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从职业院校的发展背景、资源禀赋、办学定位、办学效益、学校治理、专业布局合理性及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性、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过程、学生就业质量跟踪等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

4 评价运行程序

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协同,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顺利运行。政府属于引导者,引导第三方机构健康发展,同时组织权威专家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元评价”,但第三方机构与政府不存在直接隶属关系,第三方机构的运行经费可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获得。政府可从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职业院校可主动购买第三方评价服务,获得自身的内涵发展;行业企业可购买第三方评价服务,了解职业教育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以寻求更好的合作学校。要做到这点,需要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确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法地位、资质认证方式、管理模式等。

第三方评价机构可招聘全职或兼职评价专家,组成专家团,对职业院校进行评价。评价专家团可由行业企业专家(含行业管理专家、行业技术人才)、教育专家(含教育研究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教学一线名师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为保证评价专家(特别是兼职专家)的独立性,兼职评价专家不应在被评价学校或者与被评价学校产生竞争关系的单位里招聘。同时,为使第三方机构保持专业性和规范性,政府应组织权威专家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进行“元评价”,确保第三方机构能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正确处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与政府的规范性引导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主要是指政府的规范性引导要在以不损害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而统一性是指政府的规范性引导能够有效净化第三方评价市场的环境,因为实质上第三方评价是一种市场化行为,政府对市场化行为的适当引导,能促使第三方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3]。

5 评价结果的应用

目前,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评价,评价结果大多被用来进行横向鉴定,确定优劣,譬如:21世纪初,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开展的人才水平评估,最后形成优秀、合格等级。随后,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开展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各省市开展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等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以及近两年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项目等,以上这些评估和遴选,大多是政府将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进行横向比较,然后评选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职业院校获得政府资助的力度不一样,特别是经费资助有很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以评促建,促使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恶性竞争,对评价结果的横向比较和鉴定应用,阻碍了职业院校的个性化发展。每所职业院校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有些优势和特色是不能相互比较然后鉴定优劣的,两所各有千秋的学校就如同两朵不同颜色的花朵,硬要放在一起比较,难免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决定于评委的个人喜好了。第三方评价的结果,应减少横向比较应用,多实行纵向比较应用,即将评价结果与学校过去的状况相比较,考察职业院校是否改进和完善,评价的目的是动态监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而最终取得内涵发展,即第三方机构通过评价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反馈给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根据存在的问题和第三方的建议,进行及时整改,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更大发展。评价结果不是用来鉴定优劣,而是用来反馈问题、获得发展。这样,会规避职业院校为了竞争而造假评估材料以及院校间恶性竞争的行为。

第三方机构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政府,让政府了解职业院校发展现状和困境,并根据国家顶层设计的发展规划,按照“发挥优势、扶持特色、帮扶贫困”等原则,政府从政策层面支持特定职业院校,资助的标准不是横向比较的结果,而是纵向比较指标,譬如:同所职业院校相较于去年的评价结果有哪些改进和完善,要彻底解决评价结果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资助等,做到精准扶优、精准扶特、精准扶贫,使各类职业院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将结果反馈给职业院校,让职业院校了解自身在发展环境、资源禀赋、办学定位、办学效益、学校治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完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方评价机构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行业,行业按照本行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对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判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以促使行业对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第三方评价机构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企业可根据职业院校发展情况,选取适合开展合作的对象。

总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运行模式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 2- 3.

[2] 张宏亮,赵学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31- 36,47.

[3] 佟林杰,孟卫东.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當代教育论坛,2013(3):25- 28.

推荐访问:第三方 职业教育 构建 思路 运行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