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减字的趣味故事

时间:2022-05-27 14:12:01 来源:网友投稿

说到对联增字故事,人们会一下子就想到明朝解缙的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因他先增“短、无”,后又增“长、有”,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趣而被传为佳话。其实,对联也可减字。字减得好,同样别有韵味,显得幽默多致、意趣横生。下面试辑录几则,以飨读者朋友

挽联变喜喜意更丰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河间府有一位刘大员外。他家中富有,乐善好施,且为人耿直慷慨,蔑视权贵,经常为冤屈的乡邻们讨取公道。为此,他在很受乡邻尊重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乡绅权贵们的嫉恨。有一年,他儿子结婚,他请当地一个颇有文才的乡绅给写副婚联贴。谁知这乡绅与县衙内师爷是亲戚,那师爷恰好来乡绅家做客。见此,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就怂恿乡绅不写喜联写挽联,并嘱咐啥时急用了再送过去,以出刘员外的丑。直到迎亲车快要到时,才把对联送去,刘家急忙贴了出来。一看,对联写的是——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参加婚礼的亲友,大多通文墨,当时看了对联直是摇头。可是迎亲的花轿已到,这可急坏了大家。

那新娘是个颇通文墨的才女。一下轿,她就看见了门口的对联,不由吓了一跳。心想,这是贴的什么对联呀!岂有此理,丈夫家的人做事怎么这样荒唐?当时,新娘略一沉思,便有了主意:只见她从从容容的来到大门的两旁,拔下头簪画了几下,然后又几下就把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撕了下来。于是,对联成了——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这最后一个字减得实在好,不仅原来的挽联之“悲意”不见了,反而成了一副比较出色的令人感到“喜庆”的婚联。你看,用源远流长的流水和艳丽火红的夕阳,来象征男欢女爱之情意的绵长炽烈,以春露的纯净、秋霜的洁白来比喻夫妻二人情感的真纯和白头到老。这是多么自然贴切、寓意深远啊!减去这最后一字,实在是很巧妙的。

倒联为正更兆吉祥

早先年,在街头巷口都要设立闸门,早晚由更夫开关以防盗贼。每逢春节,闸门上还要贴上春联来表示庆贺,并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这年轮到负责贴春联这家不识字,只好到春联摊床上,说明了粘贴的地方买副现成的。不料,由于不懂,春联是贴上了,可上下联的位置却贴反了,成为——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按民间习俗,春联贴反是不吉利的。可是发现时天色已晚,不但揭不下来了,就是再买新的也买不到了。大家一商量,便请个教书先生来,求他另写一副贴上。那先生看看贴好的春联,沉思一会说:“有了,不须重写,只要把上下联最后一字除去即可。”于是春联变成了——

盛世无须掩闸

太平不用敲更

教书先生把春联各减去一字,的确是很好的。这不仅使春联由反而正(“闸”,古代为入声字,正好做上联的尾字;“更”,为平声,也正好适于做下联的尾字),而且还使原联在表现的内容、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简洁、概括了。

好联变坏气死乡绅

传说有这么一个倚仗朝中权贵而为害乡野、无恶不作的土财主。时逢春节,他特意选一副表示积善长寿,多福多财的春联来贴。那副春联是——

发财户金银尽是

积善家福寿无穷

按当地习俗,春联都是在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贴出,以便让人们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品评,看看谁家的最好。当乡邻们看到财主家的春联,都不由气上心来:你“土财主”是什么东西,怎配称为“积善家”,又怎能“福寿无穷”呢?果真这样,那才是老天爷瞎了眼呢!于是,大家按着老私塾先生教给的办法,当晚就把财主家春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除掉,成为——

发财户金银尽

积善家福寿无

此春联上下联各减一字,使原本表示的美好意愿变为不吉利的内容:“福寿尽无”,可见“积善”是假;“金银”都已竭“尽”,还能“发”什么“财”呢?据说,第二天土财主一看,立即就气得瘫倒在地。

推荐访问:对联 趣味 故事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