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自觉意识,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时间:2022-05-27 0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智慧和深邃,不仅记录在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名家的论著之中,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皆可领悟和触摸到。文章从数字和字词两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热爱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信 日常生活

之前看了《参考消息》转载的一篇西班牙记者发表的“中国年轻一代缺乏文化认同感”的文章,心理很不是滋味。文中谈到:他在中国采访了五个星期,曾接触了不少中国年轻人,并向他们提了基本相同的问题: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是否信仰?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传统中医是迷信。同时,该报导还提到了年轻人疯狂追捧西方音乐、西方文化的现状。最后,该记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在增长,文化认同感却在消失。为什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受年青一代的认同?笔者认为其因有二: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不了解或知之不多,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瞧不起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崇。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发达,有些人便认为其文化就一定比我们先进。殊不知“科技”与“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文化是要靠积淀的,中华文化延绵五千多年,虽然也有不符合现代评判标准的所谓糟粕的东西,但经历几千年生产、生活验证和历代先人总结,传扬的民族文化,一定有其可取、可信、可贵的方面。

一、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它涵盖了天地人之间的万事万物,林林总总,学不尽学,讲不尽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文化与自然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终极理想”。他又说:“中华文化的特质,可以‘一天人、和内外’六字尽之”。其言中的“一天人”,即为“天人合一”;“和内外”,内外为阴阳,和内外,即阴阳和合、阴阳平衡的意思。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古人对“天人合一”相互关系的独特认识是中华文化异于西方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那么,何为“天人合一”?古人认为:在天地、自然界,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而且彼此之间都相互协调、制约、配合,天地间阴阳平衡、风调雨顺、昼夜适度、四时有节,从而形成一个和谐、完美的自然整体。人类与万物共生共存期间,应当顺应自然、崇尚自然并努力去体验、效法天地及自然界完美的东西,应当适应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天地人和”的境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日常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它传扬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以及处事的方法;它净化人的心灵、增强人的意志、拓展人的见解并激励人们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深邃,不仅记录在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名家的论著之中,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皆可领悟和触摸到。

1.数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每一个数字,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赋予了它特定的内涵,常常会对某些数字表现出特殊的喜爱或厌恶,如广州地区的人喜欢“八”而厌恶“四”。人民心中的这种喜好,便是传统文化在人民心中积淀的反映。《道德经》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根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认知观念,古人认为:“天法道”、“道生一”,“一”为最大,犹如天;“二”居“一”之后,犹如地;而“三”则如人。一、二、三“源于道”,人、地、天“亦法于道”,两者都与“道”有着内在的渊源,所以,“一、二、三”就象征着“天、地、人”。古人还认为:“一、二、三”在数字的运用中,其相加或相乘,都可以变化出无穷的数字,犹如天、地、人三者之间可以变幻、创造出无穷的万事万物一样。尤其是这个“三”,在古人的认知中,它更是有着特殊涵义的数字:三人为众,“三”由多个“单一”聚集成一个整体;在结构上,“三”形成了三角形态,它使物体有了稳固的根基。古人还认为:世间诸多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三”:如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土、肥;人有三宝精、气、神;世间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种生命体;世间绚丽多姿的万千种颜色,都是来源于“红、黄、蓝”三原色的变化(红是人体鲜血的颜色,黄是大地的颜色,蓝是天空的颜色,红、黄、蓝三原色就象征着人、地、天);而世界上人的宗教信仰,也是归总于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这三大教。冥冥之中,“三”成为世界上诸多事物的“三要素”,它与自然界“天、地、人”三大要素相互吻合,相互印验、相互统一。这些自然界的“巧合”,都为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认知观念,增添了唯心或唯物的佐证。至于“四”,古人认为:天有东、西、南、北四方,地有春、夏、秋、冬四时,人有“仁、义、礼、智”四德,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人们认为三与四都隐含了“天人合一”之道义,顺应了“天、地、人”的行为规范,因而对三与四都赋予了吉祥、和谐、规范等正面的含义,如“三生有幸”、“四季发财”、“四平八稳”等,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许,而对那些不正统、不正经的人或事,则斥之为“不三不四”,指其不符合做人或做事的行为规范。

再说含有“尊贵”之义的“九”字,中国的风水学认为:在华夏大地上,有九大龙脉(绵延数千里的大山脉),其中以昆仑山为最,故中国历来有“九龙”之说。在秦始皇时代,中华大地便分为九州三十六郡(九州对应九龙,每州对应东、西、南、北四郡。郡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地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事物都按自然界之规律,辩证地分为阴和阳,古人把数字中的单数称为“阳数”,把双字称为“阴数”,故农历九月初九的“重九节”,称为“重阳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之为“端阳节”。“九”是阳数之最大数,又有“九龙”的尊称,故认为“九”为最尊之数,所以自古便有“一为大,九为尊”、“九五之尊、九九至尊”的说法;而“九”与“久”同音,所以民间便又把重阳节作为孝敬长辈的“老人节”,寓意尊贵、长寿、幸福长久,表达了人们对长者的尊重。在生活中,人们很喜欢的数字还有“108”,古人认为:九为最尊,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则为圆满,“9×12”,总数是108,意示着一年的如意和圆满;另外,一年十二个月,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及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一个月为六候,节气与候的统称,谓之“气候”),把“月、节气、候”的数字相加,正是108,也代表着圆满和完整。还有,我国道教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起来是108颗星宿;佛教至尊“如来大佛”,其手下有108个罗汉菩萨,大佛亦有108变的法术;我国武术流派的代表少林和武当,其中少林绝学七十二艺和武当绝学三十六功,也是共有108套绝世武功;国人最喜爱的《水浒传》英雄,又是108将……。总的来说,中国人认为:数字108象征着世事的完整和圆满。所以,古人在祝福他人健康、长寿之时,都以“茶寿”为最敬之辞,而茶寿,指的就是108岁(注:“茶”字拆开来看,艹表示二十,人表示八,木表示八十,相加则为108)。

概而言之,中国古人对每一个数字,都赋予了“天、地、人合一”的含义或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意愿。这,就是看似简单,实则深含寓意的我们生活中的中华文化。

2.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也都赋予了每个字独特的涵义。日常使用的字、词,同样都体现了我们厚重的中华文化内涵。如:“大”字,由“一十人”组成,“一”表示天,“天人合一”谓之“大”;“天”字,“一”为天,“二”为地,加上一个“人”字,三者之中“天”为最大,故谓之“天”字;“人”字,是个象形和会意两者合而为一的字,人是直立的动物,只有站稳了脚跟,才能立地做人,所以,人字的两撇,就象是站开的两只脚;同时,人在社会上是要互相帮扶的,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人”字缺少了一撇,那么另一撇也就站立不稳了:一个看似简单的“人”字,其实是隐含了丰富的内涵。“母”字,中间的“÷”,是一横的上下各有一个点,表达了平等的意思,所以“母”字代表了母亲对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关怀和平等的母爱;“男”字,是个会意字,表示“在田里出力”的人;“女”字,是个象形字,就象一个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抱着婴儿喂奶的女人;“男、女”两字,把彼此在社会上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展现得一目了然。“茶”字,由“艹、人、木”组成。它明确的表明了“人”必须生活在草木之间,必须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还有“淡”字,由“亍、炎”组成。“水”与“火”这两个矛盾的对立面,通过相生相济、阴阳平衡,竟然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平淡”。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淡”字,便向人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平淡的饮食,才能品尝到食物的本味;平淡的生活,才能使人心旷神怡;淡泊人生,才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体验。又如“夸”字,表示“夸口、夸夸其谈”的意思,但如果大话说多了,说过分了,可能就要吃大亏了,所以“夸”字是由“大亏”组成。再如“性”字,由“忄+生”组成,“忄”即是“心”,古人认为“性由心生”,人的七情六欲皆源于心,心主宰人的一切言行,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这个“心”,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人生观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正是由于“心”的这种决定性的因素,所以由此而演变,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因果关联的用词。如:心性→性命→命运→运气→气色→色相……。这几个相关联的词,它表达的意思是:心灵决定人的性格,叫心性: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叫性命;命(生辰八字)决定人一生的运气,叫命运……。中华文化认为:凡事皆有因果、缘由等内在的因素,这几个词便表达了人生中内在的、具有前因后果的连贯关系。这种表达方式,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种表义形式。再说最常使用的“东西”这个词,我们把生活中日常使用的物品,都称为“东西”,但为什么不叫“南北”或是其他?原来,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人们生活中所吃的、穿的、用的物品,几乎都是从土地上产出、再经人们简易或精细的加工而制成。

在古人的五行学说中,地球的东方属木,主植物的生发;而西方属金,主植物的收藏。古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生长、成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时的光照。另外,所有的植物,都有一个由生长成熟收藏的过程,即离不开“东主生发”、“西主收藏”的五行规律。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东”与“西”包括了世间所有植物必须具备的“太阳光照”与“生发一收藏”的两大规律,于是,古人使用“东西”这个词,来代表由植物(或动物)加工而成的所有物品。到了现代,“东西”的代指范围已扩展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用品了。当我们在生活中随口叫出“东西”这个词的时候,你想过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涵义吗?但是,“东西”这个词不能用于人(或其他活着的物体),如“你是什么东西”!这便已是表示鄙视,不把你当人看的意思了。

中华文化中最基础、最简单的词和字,都隐含了如此之多的内涵和学问,这就更遑论经、史、子、集等宏篇巨著的博大与精深了,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都是靠中华文明延续下来的。现在,就连两千多年前老祖宗的《孙子兵法》,都仍是美国、日本等外国军事家们昼夜研读的必备教材呢。

三、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与事的认识观及其辩证思维。也影响了周边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都将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八卦”等奉为至宝、顶礼膜拜,并成为全体国民的信仰。如日本就把太阳作为国旗的标志,其寓意就是“天人合一”,指太阳与“大和民族”同在(注:大和,即和谐之意,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韩国,则是把中华文化中“阴阳八卦”的图案作为国旗的标志,意示大韩民族的万事万物阴阳平衡、社会和谐;新加坡,则是把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之道,并且取得了国泰民安、令人景仰的辉煌成就。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国家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已空前提高,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的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但代表国家“软实力”的思想、道德、文化,却仍处于很不理想状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清朝中期以前,一直都引领着世界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又迎来了重现中华辉煌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在期待着中国。我们要想自豪地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实现这个国家理想的强大力量。但如果我们的青年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自我否定中华文明,那将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影响世界?年轻人,自强吧,请树立起中华文化的自信吧!

推荐访问:中华文化 培育 树立 自觉 自信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