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5-26 15:04:0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m^7ӟ駽5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经MRI、CT等检查确诊,发病时伴有偏瘫、头昏、头痛、呕吐等症状,无创伤性脑出血等患者,其中男性占有38例,女性有30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在(59.56±2.18)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推行家属自救到院模式,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实验组推行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接受治疗。于急救前,医护人员做好急救所需药品、器械准备工作,并认真询问患者家属有关病情,进而制定一套个性化院前急救预案。于现场急救时,首先观察其呼吸、意识、血压、脉搏、瞳孔等情况,把握急救重点,并予以常规心电图监测,测定指尖血糖,重视动脉血氧分压监护,分析GCS评分情况。继后,构建气道,将呼吸道异物及时清除,予以面罩吸氧或双腔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然后,构建静脉通道,抽搐、烦躁明显者静滴地西泮,颅内压增高者施以20%甘露醇,心搏、呼吸骤停者作心肺复苏处理。在实施上述急救措施后尽快转院救治。在途中,必须要详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重视与医院的联系,及时通报其病情与到达时间,与院内急救衔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自发病至入院的急救时间,并分析转运过程中并发症与预后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自发病至入院的急救时间为(43.72±5.82)min,对照组患者自发病至入院的急救时间为(134.23±12.64)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并发症与预后状况分析 实验组院前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脑卒中发病急剧、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且恢复速度缓慢,易遗留功能障碍,往往难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而言,主要立足于器官维持与对症治疗角度,涵盖5个方面:①启动急救,②快速到达,③现场急救,④转运,⑤医院急 诊[2]。而就现场急救而言,主要包括调节脑缺氧、消除舌后坠、解除分泌物阻塞、诱导颅内压下降等。具体而言,医护人员将患者的病情表现详细记录在案,并快速实施急救措施,于病情稳定后转运至相关医院,并将相关信息告知会诊的主治医师。诸多临床学者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的院前急救措施,有助于为抢救与治疗争取时间,对降低其病死率与病残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院前自救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与先关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应强化院前急救体制建设,积极普及有关的急救常识,保证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等.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26(32):3663-3665.

[2]钟绍伟.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12):69-71.

[3]康维为.不同院前急救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2(02):208-209.

[4]周听妹,秦国良.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02-103.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救治 急救 脑卒中 方式 影响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