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服饰文化浅探

时间:2022-05-26 0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曲”,这句话,在秦腔生成和发展历程中,同样得到深刻的印证。秦腔的舞台服装非常讲究, 三块瓦包巾,秦腔特有的头戴巾,用黑麻布和铁丝架在演员的头上临时扎制,呈现三层的叠瓦状,前火焰结子。扮演荆轲、邓恩等所用。蟒,戏曲服装之一,扮帝王将相的官服。一般分女蟒和男蟒,男蟒在装扮人物时,蟒必须和玉带组合,构成“蟒袍玉带”的完美形式;女蟒和男蟒的形式基本相同,绣龙或彩凤,长仅及膝,下露裙。一般皇家后妃、公主装黄蟒,老年贵妇穿香色蟒,素服时为白蟒。靠,又称“扎甲”,为戎服,武职将帅通用的身份装;帔,一般为常服,帝王将相及家眷“燕居”的通用服;褶,俗称“道袍”,为便服,无论文武、贵贱、男女老幼都可以穿着。从这些秦腔服装的划分可以看出秦腔很好地传承了我国戏曲的历史文化。

一、戏剧服饰设计的审美取向是生活服饰的审美价值

服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又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它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服饰文化鉴赏,其要义即是服饰的审美鉴赏。我们知道,审美感知的前提和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服饰只有给人以感官的愉悦感,才具备了最基本的审美价值。服饰是人们的生活用品,它是以一种鲜明强烈的直观视觉形象被人感知的。实用和观赏构成了服饰美的两个主要因素。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实用的服饰如不漂亮,便缺乏吸引力,而美丽的服饰如果脱离实用的功利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由于服饰本身不能单独地被当作审美对象,它得穿着于人的身上,与人体结合在一起被人审视和欣赏,因此,服饰的审美有其特殊性,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服饰与人体的结合。

二、戏剧服饰设计的时代特征来源于生活服饰的时代表

服饰是一个时代的表征,是一种文明的写照。通过服饰鉴赏,人们同时还可以領悟到历史发展的脉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纵观人类服饰史,人类曾经创制和拥有过的服饰真可谓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在此,我们从审美鉴赏角度,撷取精要,作一勾勒,以冠巾、衣裳、鞋袜、饰件等四个方面,分别加以描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来不无裨益。

冠巾类主要鉴赏中外冠帽饰巾。中国古代凤冠、冕冠、帷帽、朝帽和外国的贝蕾帽、八角帽、鸭舌帽及大礼帽等,造型迥异,结构别致,各具民族文化风味,对现代帽饰设计有深远影响。

三、戏剧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的关系

同戏剧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升华一样,戏剧服装设计也是服饰文化的升华。一方面,戏剧服装设计体现生活中服饰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美学特点;另一方面,戏剧服装设计又是生活中服饰文化的提炼、加工、概括、提高。

为此,戏剧服装设计就要突出强烈、夸张以及象征、装饰等等特点,具体而言,戏剧服装设计要遵循以下几大主要原则:

其一是反映时代风貌。

戏剧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舞台上的所有一时要素,都要传达出剧中所表现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信息,服装当然也毫不例外。例如戏曲中,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服装设计,就有根本不同的艺术风格;又如许多戏曲中的“清装戏”,其清代服装的特色都十分鲜明。所谓“清装戏”,乃以“装”——服装命名,足见服装在戏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其二是反映民族风貌。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艺术,无不以民族特色作为支撑。戏剧如此,戏剧服装亦如此。中国戏剧、日本戏剧、印度戏剧、俄国戏剧、英国戏剧、美国戏剧,各有不同民族风格的戏剧服装。同样,中国各少数民族戏剧,如苗戏、藏戏、壮剧等等,也各有不同民族风格的戏剧服装。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服装凝聚着民族文化特征,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

其三是反映地域风貌。

戏剧服装同样反映着地域风貌。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艺术亮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致陈烟桥》,《鲁迅全集》第12卷第3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戏剧服装的地域性,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地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的戏曲服装设计应贯穿戏曲剧本的历史原则和舞台表演呈现的效果,在吸取古老戏曲服装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审美新理念,立足于现代观众的审美基础,展现出带有现代气息的新一代戏曲服装文化。

推荐访问:服饰文化 戏剧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