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技术

时间:2022-05-25 11:52:01 来源:网友投稿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其块茎富含淀粉,主要作粮食、蔬菜和饲料,也是轻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因其营养丰富,口味佳,经贮藏常用以调节蔬菜的淡季供应,丰富居民的菜篮子,提高经济效益。

现将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1、安全贮藏的条件

1.1 原料选择完整无病害的块茎,摊在阴凉通风处晾2~3个星期,使其表皮充分木栓化,减弱块茎的呼吸和蒸发强度,转入休眠期。

1.2 温度马铃薯在储藏期间与温度的关系极其密切。当储藏在0℃以下时,块茎受冻。1℃~3℃块茎呼吸微弱,皮孔关闭,不利病害发展,重量损失少,不发芽,是块茎贮藏的最好温度。5℃以上时,呼吸强盛,皮孔开放,镰刀菌迅速发展,块茎腐烂,块茎重量轻,因此,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贮藏窖的温度应保持在1℃~5℃。商品薯入窖后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冬季贮藏,窖内温度保持1℃~5℃,相对湿度85%左右为宜。夏季贮藏,要注意阴凉和通气,以地下室窖贮藏为好。

1.3 湿度提高贮藏窖空气湿度能减少块茎失水。但空气湿度太高时又会造成腐烂病的蔓延,一般适当贮藏温度在1℃~3℃,相对湿度在90%左右。

1.4 通风贮藏期间要保证合理通风,使窖内空气保持新鲜。商品薯在贮藏期间,由于块茎的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热能和水分淤积,使温湿度提高。保持窖内通风可调节窖内的温湿度,维持马铃薯的正常呼吸,提高耐贮性。

1.5 光线直射的日光和散射的光使块茎表皮变绿,使食用品质变劣。因此要注意避免光照,窖内应保持黑暗。种用薯,可适当透光,以增强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抑制幼芽的生长。

2、安全贮藏的方法

2.1 种薯的贮藏种薯一般采用室内平地窖贮藏。即在阴凉通风的房屋内,利用北面原有墙壁,另三面用土砖砌成方形的池子,宽和高各1米,长3米,可贮藏马铃薯约2500千克。块茎放入后,上面盖一层不干不湿的砂土,厚约10~15厘米。此法较为安全,既可避免烈日照射,又不受雨水浸淋,贮藏种薯最为适宜。

2.2 食用薯的贮藏食用薯一般结合药物贮藏,抑制块茎发芽,保持块茎的食用品质。方法是:把98%萘乙酸甲酸150克溶解于300克酒精中,并拌入10~12.5千克粉状细土,拌匀后装入稀麻布或纱布袋内,像扑粉一样均匀撤扑在2500千克薯块上。马铃薯堆垛或装箱后,四周应遮盖一层纸或麻布,气温较高时,隔2个月须换药土1次。此外,用0.06%萘乙酸溶液喷撤在块茎上,保藏到翌年新薯收获时也不会萌芽。

3、贮藏期间的技术要点

3.1 贮藏窖的选择马铃薯贮藏窖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应根据条件和贮藏季节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窖形。有棚窖、井窖、窑洞窖、土沟埋藏窖等。

3.2 适时入窖收获后的马铃薯在生理上有一个后熟期,因此在收获后,应先放在通风处摊放2~3周,气温稳定在0℃时开始入窖,入窖时要精挑细选,剔除小薯、病薯、烂薯、破伤薯、以防烂窖。

3.3 贮藏的技术要点贮藏期间,为使马铃薯不萎缩,不发芽,保持良好的商品品质,必须加强管理,主要分三个阶段:

3.3.1 贮藏前期。从入窖到12月初,正值寒冷冬季,块茎处在休眠状态放出热量较多,应以降温散热为主。窖口和通风口要经常打开。随着外界温度逐渐降低,窖口和通风口应改为白天大开夜晚小开或关闭。

3.3.2 贮藏中期12月份到第2年的2月,以防寒保温为主,因为冬季严寒气温低,薯块进入深度休眠,呼吸弱易受冻害。此时应经常检查窖温,密封窖口和通气孔,必要时可在薯堆上盖一层稻草吸湿防冻。

3.3.3 贮藏末期3~4月份,外界气温回升,主要保持窖内低温以免发芽。窖顶应加厚覆盖,紧闭气孔,若窖温过高时,可以在夜间打开窖口通风降温,也可倒堆散热。

推荐访问:贮藏 马铃薯 技术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