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染病发病变化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

时间:2022-05-23 12:24: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传染病是由诸多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可对人类机体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切断传染环节,将有可能导致传染病大规模发生以及流行。疾控部门应根据传染病的的特点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时了解发病状况,尽快采取措施应对,以控制病情流行,减轻传染病带来的危害性。

【关键词】流行病学;流行性;传染性;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1-00-02

传染病不仅能在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还可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疾病是由多种病原体诱发的[1],具有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可影响人类机体健康。传染病临床分期一般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极期以及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则有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以及毒血症;结合患者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以及亚急性期。若传染病控制不及时,将会造成大规模爆发,带来无法预估的灾难。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是传染病传播及流行的重要内容,为避免传染病危害性扩大,当地疾控中心应依照传染病发病表现与规律制定针对性措施,以积极防控疾病蔓延。

一、传染病发病变化规律分析

(一)传染性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在于具有传染性。通常宿主将病原体排出后,可借助一定方式进入新的易感群体内,进而造成传染人群发病,而传播方式不外乎母婴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以及空气传播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例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通过上述传播方式,会增加新的感染人群。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患者传染的强度与易感人群免疫状态、病原体种类以及数量等关系密切。

(二)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均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导致的,此类病原体有螺旋体、细菌、原虫以及病毒等。资料显示,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也各不相同,例如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2],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若想有效控制传染病,需先对传染源进行积极控制,即有效控制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三)免疫性

传染病患者痊愈后通常会出现感染后免疫情况,即机体可对同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传染性。调查得知,机体患病后免疫状态受不同传染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部分传染病还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例如流行性感冒,也有一些传染病一次感染,终身免疫,例如流行性腮腺炎、天花等。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尽管传染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结合此类特征可正确鉴别其他的非传染性疾病。现就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一)流行性

根據传染病流行的范围以及强度,可将其流行特点分为以下几种,散发性、暴发性、流行性以及大流行性,其中散发性具体表现为普通的流行性感冒;暴发性指的是某一单位或地区,在短期内突现同一种疾病;流行指的是某一单位或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生率超过了历年同期发病水平;而大流行性具体表现为14世纪鼠疫大流行,流行于整个非洲北部、欧洲以及亚洲,我国也有流行,并且这种疾病在欧洲猖獗了长达三个世纪,因其丧生者高达2500万有余。传染病传播及流行需经历三个过程,首先是传染源,其次是传播途径,最后是易感人群,对一种传染病来说,其传播途径即是单一的,也是多样的,在部队新兵入伍、易感者进入疫区以及新生人口增加等情况下,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将更高。有研究发现,通过呼吸,某些细菌或病毒会使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出现变化,还可使神经反射遭受刺激[3],诱发咳嗽、喷嚏等症状;另外,通过这一途径,病原体可重新回到空气中,伺机进入下一个宿主体内。有专家通过研究微生物为病原体的传染病发现,微生物会使机体消化系统出现异常,易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原体随排出物排出后可于各处散布,一旦机体接触,将会引起感染。

(二)地域性

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传染病宿主常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发病,譬如自然疫源性疾病。部分传染病会因居住人群、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地域性,例如卫生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与城区相比明显较高。

(三)季节性

一般传染病发病季节性指的是年度内出现季节性高发。向伦辉,袁国平,杨兴堂等[4]通过研究五年内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发现,肠道传染病所表现的季节性与传播媒介因素、温湿度以及人群流动之间联系密切。大量相关研究证实,传染病类型不同,其流行季节性也会出现差异性,例如季节性感冒发病时期主要集中于春季以及冬季;甲肝发病时期则主要为秋季与冬季;腮腺炎好发于春冬季;细菌性痢疾常见于夏秋季。

(四)职业特征

部分传染病与患者从事的职业关系明确,例如布鲁氏菌病、炭疽等。

三、结束语

传染病指的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产生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备传染性。传染病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感染后免疫,具备传染性及有病原体,地区性、季节性与流行性是其流行病学主要特征,并且对传播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在防治传染病时,只要完全切断某一传播必经环节,便能够避免此流行病的暴发及流行。每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均存在差异性,在防治时应有效利用。为有效防治传染病,需针对传染病的不同环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使预防工作落实到位,最终控制疾病进一步传播。

参考文献

吴云,王斌,谈迪心等.湖北省恩施州2004-20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22):3111-3114.

彭芳,张明访.泗洪县2005-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3):321-322.

孔德川,陈健,王晔等.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5):394-398.

向伦辉,袁国平,杨兴堂等.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13-317.

推荐访问:流行病学 传染病 发病 规律 特征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