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高雅,,品味无穷

时间:2022-05-22 11:16:0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尤对中西美学与艺术学,已颇具深刻的分析与理解。

作为一个书法家,如果连自己的思想已经结了冰,对万事万物毫无感悟与触觉,这不可能创作出伟大的书法作品。艺术本身是人类情感与思想共同升华的主体创造物,书法亦然,其本身就存在着许许多多非理性的抽象因素。一位真正的书法家,首先应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然后才能去谈思想。真正有内涵有思想的艺术作品,应该以作品格调的高低去说话,而非拼命的倒卖从别处偷来的概念或虚名。技法只是手段,思想才是创作的本源,有思想的作品才能充满精、气、神。思想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

笔者观赏吕永生的精品力作,那

奔放的笔触揉合着细腻古雅的笔法,那抽象的线条中穿插着抒情的神奇思想,变化万千,蔚为大观,这无疑折射出那深邃的思想与哲理的色彩。吕永生学识渊博,以自然洒脱、雍容敦厚而胜于书坛。其书法爽然有姿,超拔流俗,尤其他的草书如飘风骤雨,气势连贯,变化无穷,体

现了自我的欲望于草书中寻找到宣泄喜怒哀乐的途径,不拘规矩但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源可依,乘兴而发的自我表达,充满了老庄自然观的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标准,庄子的思想仿佛渗入了吕永生的血脉,无论闭门创作或是现场书写都能进入了“心斋”与“坐忘”的精神状态。无论在什么场合书写,手握毛笔犹如旁若无人,随意流露的笔画、字形、章法等于自然的思想中弥漫着严谨的法度,看似无法实则有法。草书的创作完全达到了“象罔”的境界,以动感取胜,能予以人生命的节奏和变幻的技艺,确实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深层意蕴。似乎完全遵循庄子的艺术思想,主张自然的流露,反对矫揉造作,也不装腔作势。势来不可止而势去不可遏,通过笔的运动,表现出生动有力的书法生命,性情散淡,神情舒缓,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跂跂翾翾。如在嘈杂的场合书写,也显得特别不动声色,静水深流般的雅致,没有沽名钓誉,也无投机取巧,不受干扰,不随嘈杂声而聚墨成形,真的像在沉船上一样,时时刻刻面对孤独的自己,安静中的激情运笔,激情中的全神贯注,不难发现吕永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卸落了心灵的重担,打开了思想的枷锁,跨越了书法创作进行时的藩篱,走向终极的自由思想。这一思想,是老庄自由思想的延续,也合乎儒家思想的雅性,不温不火、不偏不倚。

孔子强调美和善、文与质的统一,也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要达到“和”的审美标准。吕永生在追求老庄思想的同时,也崇尚孔子的中庸之道,以“和”与“度”的思想驾驭了用笔的提按顿挫,急起鹘落,结体千姿百态,于欹侧中求平衡,与错落中求和谐,真可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提倡含蓄之美,主张藏骨抱筋、含文包质、似丑实美、刚柔相济,无不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结果,必然会呈现出方正循纪、修短合度、体用得法、意气有余。骨气与遒丽兼得,合情调于纸上。

以上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主流思想,即儒家与道家的艺术创作观念,既符合道家自然无拘无束的一面,又迎合儒家不偏不倚的思想。除了遵循儒道的艺术创作思想之外,吕永生也受西方哲学家、美学家思想的重大影响,如对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崇拜几乎是五股投地,也许是与尼采日神、酒神的思想不谋而合。演绎的不是尼采悲剧的思想,而是运用尼采日神与酒神式的创作理念。

尼采用日神象征创作意象外观的幻觉力量,代表创作的造型艺术;酒神则象征情绪热情洋溢的放纵力量,代表创作时性情豁达的心态。这两种观点正吻合了吕永生书法创作的理念。无论酒后的挥翰大作或是兴致于行草小品,在情感上既能节制又能亢奋激动。适度的克制,能体現吕永生大慧大智的静穆思想,在美妙的造型上又在寻找一种强烈而又平静的乐趣,是那么的自然而又充满酒神状态的习惯无意识,自我崩解中获得自身与自然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消解个体,迷醉现实,达到了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等相统一的创作能力。当然,这与平日艰苦训练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也体现出书法创作的思想修养与审美理念,不愧吕永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美学特征,融合了中西美学史上的主流思想。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笔就符合某种美学的

缘由。

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技巧、博学的习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致使吕永生的书法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特点。首先呈现的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因吕永生崇尚自然的思想,创作时完全是情不自禁的性情流淌,予以人精神的享受,美不胜收,血脉频频。其作品深远的意境富有不设不施的自然之美。朴实无法,毫无悬念与做作,犹如李白所提倡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吻合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自然无华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美。吕永生书法自然之美的结晶,也深受宋代书法大家苏东坡的影响。苏东坡的书学思想融儒、释、道为一炉,强调艺与道合,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观点,不愿所拘成法,要求抒写胸中之意气,任笔所致,以适兴尽意为快,作书之时不顾及技法的存在,以为书法是一种寓心忘忧的娱乐,赞扬张旭的草书“颓然天放,略无点画处而意态自足”。但是,苏东坡并不反对书法有法,而是在继承古人书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谓无法中见法。可见苏东坡既要求听笔所致,又要达到不失毫法的意境,法在无法中表现出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吕永生的书法创作及书法之美也类似于这样,曾专攻苏东坡的行草书四年之余,尤对苏东坡的行书手札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十几年前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的作品,力证吕永生对苏东坡行书的热爱,其作品浑厚潇洒,就像海边的沙,空中的雨,绝去造作。心忘其手,手忘其笔,笔自落处非我使。吕永生书法的自然之美也与他坦诚豪爽的性格相关联,所谓字如其人。吕永生为人正直,诚实可爱,从言语到行动,绝无含半点的虚伪成分。

吕永生从小酷爱书法,因出生贫苦家庭,用石头在地上练字已成为温州偏远贫困山区的苦学美谈。16岁那年刚考上高中的吕永生,为温饱的问题其父母到处借钱借粮食,更何况花钱买文房四宝。吕永生凭其对书法浓厚的兴趣,常常在操场的泥沙上手握小石头或小木棒聚精会神地练字,有时一练就好几个小时,仿佛废寝忘食。从唐楷入门,对颜真卿《颜勤礼碑》、《自书告身》等有深刻的理解与熟练的临摹能力,几乎达到了乱真的临摹状态。上承魏晋南北朝各碑帖,下启宋元明清,最后徘徊于魏碑与墓志之间。其楷书取法无迹可寻,只见格调高古,动静结合,于似与不似之间。行草书可算是吕永生的专擅,16岁开始就日夜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及各种二王手札等法帖,《圣教序》、《十七帖》、《淳化阁贴》用功最深。为了丰富笔法、开拓视野,不拘于某家某派,他以晋人为根基,将宋四家的行书几乎临得滚翻烂熟。曾一度沉迷于苏东坡的各种尺牍与小品,不仅学习苏东坡的行书,还学习苏东坡的诗词与文章,外状其形内学其理。近几年吕永生为了深入二王的行草体系,对米芾的行书也是情投意合,仿佛站在米芾学习精神的立场上,将其每幅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理解,主张真率的同时还将米芾行书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进行梳理。运用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取其精华,排其糟粕。其行草作品,骨气雄强,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刻划了笔墨是一种生命和力量的表现。反对抱残守缺,食古不化,主张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兼精各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晋韵、唐法、宋意、明态等含蓄蕴籍,穷变态于毫端。

从广义来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没有情感也没有艺术,在艺术的创作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情感。汉《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知蹈之也。”法国罗丹也曾说:“艺术就是情感。”一个书法家进行创作时,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其作品的美感与感染人心的力量。草书可以说是吕永生书法的重要体现与创作的生命。热情奔放、狂逸酣畅不仅成为吕永生草书的主要特点,而且贯穿于吕永生书法创作的美学思想。其草书源于《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淳化阁帖》、张旭《古诗四帖》与怀素《千字文》,游离于大草与小草之間,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其线条的凝练与点画的俊厚,演绎的有声有色,时而如飞鸟出林,时而如惊蛇入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有情感有思想的创作主体必然能产生意境深远的作品,再说吕永生有其天才般的创作本领。观其作品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无画出皆成妙境。例如,吕永生的行草小品或条幅,往往出现大片的空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予以人不断的遐思与想象,犹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与夏珪的精品力作,往往运用山之一角与水之一边,彰显情景交融,将主体的情思与客体的佳境合二为一,得鱼忘筌,写心写意。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创作的任务往往利用感性的形象来表现趣味横生的理性观念,予以观赏者直接的审美观照,而不是用创作主体的思想与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吕永生的书法正吻合黑格尔的观点,其表现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将理性与作品的形象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所感悟的东西经过了心灵化的洗涤,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其用笔相当到位,蕴含着理性的辩证艺术思维,强调理念与感性的统一。

笔者认为吕永生的书法作品具有格调高雅、品味无穷的美学特征。高格调的书法作品往往有着健康的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并具有丰富而生动的艺术语言,还能体现出吕永生独立的人格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其书法作品中能看出吕永生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与扎实的笔墨技巧,凭其取法乎上的学习途径,历经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与长期专业训练的磨合,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与情调有着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美学特点。书有尽而意无穷,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越品而越有味,有着陈年老酒的扑鼻之香,令人美意延年,书卷气贯其作品的起承

转合。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应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革新的意识。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打进去是继承,走出来是创新。如一度沉迷于传统的经典之路,寄人篱下,毫无创新的思维能力,终究是一个书匠。随人作计终后人,吕永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真正具有自己独立思想与创新意识,也有他自己的明显风格与极其独特的笔墨语言。传统功底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学术思想深邃,无碑不学无帖不临,取法乎上,但不为古人碑帖所囿,也不跟风随俗,其书法作品格调胜人一筹,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学富五车不为多,但愿吕永生书法创作之路于上下求索的历程中,渐入佳境,

登峰造极。

推荐访问:格调 高雅 无穷 品味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