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和联合研制

时间:2022-05-22 09:48:01 来源:网友投稿

自2019年2月中旬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一直高度紧张,雙方军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5月14日报道,印度陆军计划将防空部队部署至更靠近印巴边境的地区。印度防空系统主要由空中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地面防空导弹、通信网络等组成,主要用于拦截侵入本国领空的敌方飞机、巡航导弹等飞行器。目前,印度已基本形成一个组织庞大、多层次、多手段、比较完整的防空系统,但是作战能力有限。从苏联引进的萨姆-3是20世纪60年代的武器,抗干扰能力差。印度自主研制的阿卡什防空导弹已宣告失败。然而近几年来,巴基斯坦空军和导弹部队攻击能力不断提高。巴基斯坦成功研制多型战术弹道导弹、巴布尔巡航导弹、雷电隐身防区外巡航攻击导弹,另外巴基斯坦空军F-16战斗机、JF-17战斗机都装备了光电瞄准吊舱,可以在昼夜恶劣气候条件下掩护制导空地导弹打击地面目标,还配备了电子战吊舱,用来压制地面防空系统。在此背景下,印度急需通过多种方式来迅速提升其防空能力。

预警机数量有限,存在盲区

空基预警是印度当前防空系统预警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目前现役的预警机包括3架俄罗斯和以色列联合生产的A-50EI和2架EMB-145B。A-50EI预警机以伊尔-76作为平台,加装了以色列研制的EL/W-2090费尔康雷达,在性能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EMB-145B预警机是印度在从巴西购买的ERI145飞机上加装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制的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虽然这两型预警机性能较为优异,但是印度国土广阔,目前5架的数量对于监视整个边境地区存在漏洞。2017年12月,印度对EMB-145B预警机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验,意味着该预警机具备了执行长航时任务的能力,对于提高印度的空中预警监视能力有所帮助。

预警体系弱,仅能实现点防御

印度尚不能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地基预警雷达的自主生产,通过购买引进、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等方式,印度雷达正在持续对其地基雷达预警系统进行更新换代,除了现役的一部分苏联的二坐标、三坐标雷达,还与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合作。在布局上构成了高中低、远中近的三层防御体系,但仅限于点防御,全国性防御较弱。

印度地基防空预警雷达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防空地面环境系统”和“基地防空区”系统。“防空地面环境系统”系统采用三层预警探测网。第一层为机动式观测分队,是由众多2人小分队配备HF/VHF无线电台和望远镜组成。这些分队沿边境均匀部署,通过HF/VHF无线电台或电话线路等通讯系统发布预警信息,互相间隔25~45千米。第二层为雷达警戒线。雷达警戒线由众多雷达群组成,部署在观测分队后方150千米处,可实现无缝覆盖,负责为防空控制中心提供准确的目标情报。1个雷达警戒群通常包含1部俄罗斯ST-68U雷达、2部P-18/P-19雷达,在雷达群侧翼还包含2部P-12/P-15雷达。其中,ST-68U雷达为控制中心,可为防空导弹部队提供目标跟踪数据,并为米格-29、苏-30等战机提供指挥引导。另外,印度还通过许可生产了法国泰雷兹集团的TRS-2215D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以及衍生出印度国产的PSM-33MK2雷达;印度从法国进口了6部GS-100低空可运输雷达,并在印度国内组装13部,共装备19部,可探测180千米外的低空机动目标。第三层为THD-1955三坐标远程警戒雷达,是“防空地面环境系统”的核心,共13部。该雷达最初由法国设计,广泛服役于北约国家,印度具有多年许可生产经验。该雷达工作于S波段,峰值功率20兆瓦,平均功率2兆瓦,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达400千米,体积非常庞大,具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印军曾对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杂波抑制等技术升级。综上所述,印度多部地面防空雷达作用距离超过300千米,具备对全高度气动目标的良好探测性能。

与作战半径达到几百千米量级的“防空地面环境系统”相比,“基地防空区系统”实际上是一部缩小版的“防空地面环境系统”,作战半径仅为100千米,主要用于重要空军基地及其他高价值目标的空中防御,为其防空责任区提供全方位的无缝覆盖,并与防空控制中心进行作战协同。与“防空地面环境系统”系统类似,“基地防空区系统”同样由三层防御圈组成。第一层为机动式观测分队,中间层是配套雷达层,最后一层为低空补盲雷达层。

A-50EI预警机以伊尔-76作为平台,在性能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印度购买的以色列SPYDER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防空导弹型号多样,依赖进口

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军事大国,为了防止在作战和武器装备建设上受制于一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寻求国际合作多国化、武器装备来源多样化。通过印度几十年来国防工业的对外合作,使印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遂行现代作战的能力大大加强,印度已成为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通过“导弹发展综合计划”印度研制成功了大地、烈火等多种导弹,但在防空导弹方面却进展缓慢。目前,印度陆、海、空三军都装备了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防空导弹几乎都是苏联/俄罗斯研制的产品。印度目前装备的防空导弹主要包括苏联的萨姆-3、萨姆-8,从俄罗斯引进的S-300。

萨姆-3防空系统作战距离2.5~25千米,作战高度0.1~14千米。印度已对该导弹进行了成功升级,为其加装了新型抗电子干扰手段和寻的头,延长了服役期。升级后导弹的射程32千米,射高达20千米,同系统相连的“低空打击”雷达装有电视摄像机,作用距离为25千米,能使系统在强烈的电子对抗环境中拦截目标。萨姆-8可担负近程防空任务,其射程为15千米,射高为12千米,目前部署在印巴边境上的几处重要空军基地附近。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将逐步淘汰萨姆-8。S-300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00千米,目前印度至少拥有S-300防空导弹6套及其衍生型安泰-2500防空导弹数十套,总体来说数量较少,担负部分要点防空都尚且无法覆盖,更无法兼顾野战防空。

印度防空系统中,防空导弹大多从俄罗斯采购,属世界第二代和第三代防空导弹水平,具有对付上个世纪空袭目标的能力。但对当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具有高机动性、隐身能力强的空中目标其作战能力有限。

自主研发有难度,性价比较低

中程防空导弹项目代号阿卡什,印度语为天空之意。阿卡什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以SA-6为原型,1983年项目启动,1990年完成了样弹,并开始进入测试阶段,直到2012年,历经30年才完成试验,交付印度军方服役。阿卡什长5.78米,射程为25千米可以摧毁机动目标,如无人机、战斗机、巡航导弹和其他直升机发射的弹道导弹。能够携带60千克战斗部,采用火箭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进系统,速度可达马赫数2.5。2016年1月28日,在印度昌迪普尔的综合试验场进行了用户试射。2016年3月20日,印度陆军因对阿卡什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性能不满,认为其缺乏最新的目标跟踪装置技术,拒绝采购,将采购国外产品作为替代。印度陆军认为,以色列等国制造的导弹,开始操作到导弹发射所需的时间仅为4~5秒,但阿卡什却需要8~9秒,因此被认为拦截能力低下。此外,同类性能的进口导弹价格比阿卡什低70%,印度海军指出了阿卡什的“稳定性问题”,而空军也可能不再采购。到目前为止,陆军订购了2套,空军订购了15套。该导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后,经过32年,耗费数亿美元投资后刚刚形成战斗力就面临停止发展,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被印度军方宣布失败。

多国引进,加速导弹更新换代

印度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原先装备的老旧导弹性能难以有大幅提升,国产防空导弹又进展颇为周折,但是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空军和导弹部队攻击能力不断提高。印度急需迅速提升其防空能力。

印度在2006年9月与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签订了合同,采购了4套斯派德(SPYDER)防空导弹系统。2008年印度同以色列达成采购18套SPYDER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协议,总价值将超过4.3亿美元。SPYDER将用于取代印军现役的萨姆-3、萨姆-8等老式防空导弹系统。SPYDER是一种用于打击中、低空目标的防空导弹系统,可攻击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飞行器、靶机和精确制导弹型。它既可为固定点面目标提供防空能力,也可为机动部队提供防空。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5秒,作战距离为1~15千米,作战空域20~9000米,具有拦截多目标能力,可单发、多发发射,全天候作战。

印度还向俄罗斯寻求获得S-400防空系统。该S-400防空系统采办合同于2018年10月5日簽署,印度国防部长苏巴什·巴姆雷于2019年1月2日表示,印度空军将于2020年10月起开始接收俄罗斯制造的S-400防空系统,余下的4套系统将于2023年交付完成,将为印度提供对弱势地区及地点的有效防空覆盖。S-400的引进可以使印度防空系统的整体防御水平大大增强,拦截距离可以增加到250千米,它还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这是印度现有防空导弹无法比拟的。不过S-400防空导弹数量较少,价格又太高,难以有足够数量覆盖全部国土,因此需要近程防空系统来组网使用,才能保证体系不会有漏洞。

2018年7月29日,印度政府批准采购NASAMS-2系统
印度向俄罗斯寻求获得S-400防空系统

2018年7月29日,印度政府下属国防采购委员会批准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国家先进地空导弹”(NASAMS-2)。NASAMS-2系统是美国雷声公司和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联合研制的中近程防空系统,已在美国和几个北约国家部署使用。从射程和射高数据来看,相较最大射程达到250千米,射高达到50千米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NASAMS-2射程仅为20千米,可以打击高度15千米的空中目标。NASAMS-2的定位与S-400不同,是近程地空导弹,更接近于内层防御补缺补漏的角色,其目标涵盖了传统的战机、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高空无人机,以AIM-120防空导弹作为拦截弹,其主动导引头对小目标拦截有与生俱来的优良性能。

联合研制,加强中远程防空力量的建设

通过国际合作,印度在空间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其发展高科技装备提供了必要条件。

印度军队高层已经意识到,面对周边国家日益强大的空中力量,建立远程防空系统已迫在眉睫。目前,印度正努力加强中远程防空力量的建设,主要通过联合研制和购买两种方式。联合研制导弹的主要代表是巴拉克-8导弹。巴拉克-8系统是以色列和印度联合研制的防空反导系统,将大幅提升印度海上和陆上防空能力,并将推动印度海基反导系统的发展。巴拉克-8是以巴拉克-1舰载防空系统为基础研制的新型武器系统。印度于2006年2月与以色列签署协议,在巴拉克-1系统的基础上,合作研制射程达70千米的巴拉克-8舰载防空反导系统,又称巴拉克-NG舰载防空反导系统或远程面空导弹系统,计划于2015年底开始交付印度海军。基本型导弹射程60~70千米,扩展型导弹射程120~150千米,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其中,以色列IAI公司承担70%的技术开发工作,而印度则负责研制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的发动机保险/安全装置、气动伺服系统等。2009年,以色列首次从萨尔级轻型护卫舰试射巴拉克-8导弹,并成功摧毁1枚来袭导弹。目前,该系统的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以色列海军已于2013年开始实施列装巴拉克-8。2017年5月17日,印度海军从加尔各达级科钦驱逐舰成功试射巴拉克-8中程防空导弹。试验验证了导弹、火控系统和印度自主研发的舰载作战管理系统的集成协作效果,同时展示了驱逐舰的防空作战能力。另外,试验中导弹还实现了在更远的距离外高精度跟踪低空高速空中目标。

另外,为了满足地面防空需求,印度于2009年2月27日再次与以色列签署协议,合作开发中程面空导弹(MR-SAM)系统,即陆基型巴拉克-8系统,用于替换印度空军的老式防空导弹。目前,MR-SAM防空系统已装备以色列海军和印度三军。该系统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配备了ELM-2248多功能雷达。该雷达具备监视、跟踪和制导功能,能同时识别250千米外的多个目标。系统的单个作战单元包括3个发射架、1部雷达和作战管理系统。2019年,印度海军和以色列在加尔各答级驱逐舰钦奈号完成拦截测试,并评估了舰艇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测试表明,装备MR-SAM后,印度海军的对空有效拦截范围可扩大1倍。

责任编辑:张传良

推荐访问:进口 联合研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