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与文化传播

时间:2022-05-21 17:04: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性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和工作思路,增强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性;文化传播

从文化学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它的运作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律,同时它本身也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因此,从文化学角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调整研究视角,拓宽工作思路,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和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把握其文化特性

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规定着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心态结构,表现为思想和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在广义上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诸形式,狭义上指直接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和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可见,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意识形态从属于文化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此外,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文化也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它决定社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统治阶级总是把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文化提升为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为标准对社会文化进行取舍与整合,形成对自身有利的文化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将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化为公民的政治价值观念,形成政治归属与价值认同,最终达到政治忠诚和思想同一,而意识形态社会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运作(选择、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把握其文化特性

与其他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强调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的传授,但其本质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侧重于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和接受。传授知识需要理性的加以把握,而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和接受则需要情感与理性的同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正如人文知识的积聚并不能必然地上升为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感在教育中发挥其催化导向功能,通过情感的体验、渗透和转移,使教育双方在情感上交融,理性上认同,达到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与接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沟通与传播的过程。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是人,但人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存在物。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表达等都与社会文化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其中,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构成人的思想观念体系最基础、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与接受,其本身就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握其文化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意识形态内涵与社会文化内涵的统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意识形态内涵,以政治性准则作为其内在价值依据,通过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要求和灌输开展教育。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统一社会思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其应有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功能,扼杀了教育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文化也随之进行转型,正在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但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思潮相对分离、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把其转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一般准则,又要对社会文化思潮和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扬弃与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其意识形态内涵前提下,不断增强其社会文化内涵,这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文化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文化的分配与享受,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互动和文化扩散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活动。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增强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选择

所谓文化选择,是指按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对特定文化和文化要素进行取舍与扬弃,它是文化传播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内涵与社会文化内涵的统一,必须要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及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文化选择。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选择上存在偏差,不仅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也丧失其存在的内在价值性。

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是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文化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 “四有”新人。因此,在文化选择时,就必须选择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选择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选择能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文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选择中应坚持的首要原则。二是提高教育主体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主体文化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选择的成败。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文化互动过程,是一个“文而化之”的过程:教育内容是“文”,是一种凝固的文化,从“文”到“化”,就必须通过教育主体创造性地把教育内容内化为教育客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过滤、提炼和升华。

(二)统摄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变异

所谓文化变异,是指一种文化或文化要素在移入(强迫性或选择性)其他文化系统中所产生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变异,其中功能变异表现得最为直接、明显。换言之,“文化场”的变化,即文化的传播,必然导致文化的变异。

文化变异的必然性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所决定的:首先,按系统论原理,作为系统存在的文化,当一种文化或文化要素移入另一种文化中时,其在原来“文化场”或系统中所具有的内容、功能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移入,而是经过新“文化场”或系统的选择、取舍与整合,这就必然导致文化变异的产生;其次,按接受论原理,接受以理解为前提。文化接受活动的主体只能以自己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进行接受活动,他所理解、接受的对象是经过其自身理解加工,包含了主体认知成分的“主客体复合物”。因此,文化变异是文化传播与接受过程的必然结果。

在多元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应对西方文化传播中所产生的文化变异,有效地消除其消极影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的一项重大课题。应该看到,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变异也带来消极影响。正如汤因比指出的,“一个文化因素,在它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是无害或有利的。但是在所闯进的另一个社会体中,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中的民主自由观念、倡导个性自由的个人主义等思想在它自身的社会体中是“无害或有利的”,但是如果对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环境及实质内涵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而全盘照搬,就必然会产生极大破坏作用,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分析西方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汲取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抵御西方文化中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制约、消除文化变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统摄能力。

(三)把握文化传播的次第规律

所谓文化传播的次第规律,是指作为系统存在的文化,它的传播并不是所有要素同时、同速、全面地移入其他文化系统中,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速度、层次有次序地移入。一般而言,表层文化(物质、制度文化)或文化要素因其具有外显性、实用性,易被感知认同,因此,易于传播与接受;内层文化(精神文化)或文化要素因其具有内隐性,且实用性不强,则不易被直接感知认同,因此,传播与接受就明显迟滞于前者。文化传播的次第规律也反映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洋务运动是国人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开始引入西方先进技术(物质文化),甲午海战惨败使国人认识到仅靠先进技术不足以救国,而开始引入西方政治法律制度(制度文化),维新变法随之产生,但变法失败又使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文化)才是导致民族落后的根源,由此开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并最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并应从中得到一些方法论的启示:一是要坚持未雨绸缪,增强教育的预见性。文化传播的次第规律表明,文化传播总是按由表层文化到内层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刻关注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可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文化因素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尽早地加以研究分析,汲取其积极有益因素,消除其消极有害成分,最大限度地做到兴利除弊。二是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既然文化传播按照由易感知的表层到需要理性把握的内层进行,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关心受教育者,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与趋近,在此基础上,通过说理教育解决其思想问题,最终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感与理性的同一,是这一方法论的内在依据。三是要坚持循序渐进,增强教育的层次性。人的思想变化与文化传播都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先浅后深,先直观后抽象,先感性体验后理性把握,这不仅符合文化传播的次第规律,也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在教育标准上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坚持教育的层次性,是这一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3]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赵兴宇]

推荐访问:文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特性 文化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