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解析

时间:2022-05-21 11:36: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目标纲领。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剖析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探析助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切实提高管党治党的有效性,对反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从严治党 路径

作者简介:刘京京,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议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历史阶段行动纲领, 这开启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新篇章,也在战略布局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综合国家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因素,深度剖析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探析全面从严治党的选择路径,对反刍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全面从严治党在政治领域形成的清风正气及威慑力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健康有序进行具有主导作用。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联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追求目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是新时代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完成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关键枢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实践。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归旨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形成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度的全球性转变,它使工业革命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化。 所以,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部署配合的一项宏观的系统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既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涵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是指对国家关于治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也是指对这些制度体系的贯彻执行的能力。全面从严治党是以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为直接目的,从“全”、从“严”在作风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等开展的整党治党活动,力争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可以看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整个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有配套的社会治理,还要有好的政党治理,只有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环节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事实上时间也验证了,中国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更好促进国家治理集中最广泛的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兼具先进性和人民性的政党才能治理好偌大的中国。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充当着主导性角色。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凝聚智慧,通过“五位一体”同时发力,聚精会神推进改革进程,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多管齐下,诉诸于加快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彰显着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顽强胆识和惊人魄力。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从严治党都以人民的幸福为基本立足点

《管子治國》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不仅形象地阐述出人民的“小家”和公众的“大家”的构成形式上的相似性,更清晰地叙明了“小家”和“大家”的互相寄托、唇亡齿寒的逻辑联系,即“大家”的安定昌盛需要千万“小家”的协同努力,“小家”的幸福富足也会促进“大家”的繁荣发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的需要、欲望,是治国理政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民心民意是衡量治国理政的现实标准。人民群众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是治国智慧的不竭源泉。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领域改革的必然,也是党自身发展成长的应有之意,符合亿万民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

国家治理不是亘古不变地遵循历史经验,它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调而不断嬗变。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全面从严治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所以,新时代的国家治理必须要求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和动态的思维,敏锐地洞察社会新因子、新挑战。

(一)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松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良的资本主义思潮扭曲了党内一些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并蝴蝶效应般在党内蔓延,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内某些同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党员干部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缺失和无产阶级价值导向的偏废。第二,服务精神凌驾于权力享受之上。极度膨胀的权欲、贪欲、嗔欲在我党内部如蠹虫般侵袭,淡化了干部服务意识。第三,滥用私权牟取私利、买官卖官现象时常出现,严重扰乱了党政内部的秩序。现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上升期,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事关政治生态建设的成败,也直接决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

(二)党群关系弱化,民主落实不到位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但新时期,这种休戚与共的鱼水般的党群关系出现了些许松动,譬如: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只顾个人贪图享受,不屑甚至拒绝走进基层访问调研,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于民于国皆是不利的。这会造成:其一,最基层民众的意愿无法真正受到重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旨归无法得到落实,导致民主无法真正实现,群众关切的最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二,会形成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指导,脱离群众真实需要制定的方针政策也会成为天方夜谭、毫无意义,国家的政治体系运转也就面临瘫痪。

(三)政治制度不健全,政治底线下滑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些滞后的政治制度无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相适应,造成政治领域的贪污腐败行为肆意蔓延,引起基本的政治底线被践踏一些投机分子瞄准传统政治制度的漏洞,藐视法律的权威性,具体可表现为:第一,党政领导干部知法犯法,用人唯亲,造成了“朝堂有人好办事”的不良政治风气,严重违反了正常选人用人的规章制度,降低了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第二,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滥用公款,以权谋私,享乐主义泛滥,完全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和共产主义的使命,知法犯法亵渎法律这从根本上对国家的健康稳固极其不利。第三,党政组织内部“小团体”“小组织”现象严重制约了政令的执行,阻碍了国家体制的健康的运转。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实践中,具体而言必须认识到:提升执政党的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树立清正党风,巩固作风建设的方向;完善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制度治党;把握贯彻执政为民,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荀子曰"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学习是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共产党人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工作科学性和预见性的硬性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内在增加共产党人的知识储备,注重自身的政治素养,使其由内而外散发出有信服力的领导魅力。

建立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必要前提。所谓学习型政党其含义有两层:其一,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他国优秀执政经验;其二,使始终保持谦虚的执政风格。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到:第一,党员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新知识的熏陶,学习应用现代新型科学信息技术,例如:微信、QQ、微博、博客等交流软件。第二,学习借鉴西式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敢于突破传统的创新思维,作为执政党解决社会新式矛盾冲突不能囿于固有的逻辑框架内,敢于打破原有,才有出新创造。第三,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心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洞察时代性的敏锐判断能力、规划预见性的战略谋划能力、克服新困难解决新情况的能力,所以共产党人要树立“归零”心态,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

(二)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加强思想建党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强劲支柱,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道路的照明灯塔,是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绝不妥协的精神脊梁。堅定理想信念,严格思想建党,必须用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武装头脑,用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仰铸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第一,加强内省至关重要,强调从党员干部的工作汇报或思想汇报中增加自检的模块,使其从思想上时刻警醒自己。第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加强理论武装,在基层和中央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宣讲活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从灵魂深处触动感染共产党员,通过思想的灌输洗礼净化清除西方顽劣思想。第三,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做到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有机结合。网络变革了信息传播方式和宣传教育途径,思想建党也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适应新的舆论阵地,适时开展思想建党。

(三)完善党内和党外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制度治党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严格规范党内法律法规,让党的制度成为管党、治党的最高准则,树立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强有力执行。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道防线。制度治党要做到:第一,要有制度可循。圣人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通过内部自评、外部综合考量对已有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查漏补缺,把待补充的治理规则具象化、规范化,将新时期的国家制度与新时期的国家治理相匹配,做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第二,制度之价值贵在执行,否则就形同虚设。加强执行监管,保证施行的公正性,保障法律权威,同时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力挺制度的执行。第三,采取问责追究制。对在责任主体范围内出现的党内违法事件给予责任追究,加强责任主体的“权责统一”意识,巩固权力的效能。

(四)贯彻执政为民,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权力的膨胀致使某些领导干部思想散漫、行为放纵、原则丧失,对整个政治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反腐具有严峻性、紧迫性。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其特殊性进行严厉的打击,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根源,才能真正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使党长治久安。毛泽东早在1951年底就在党政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强力惩处了堕落变质的腐化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届领导人继承从严治党的历史传统,加强拒腐防变的态势从未消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反腐败的预防,力争做到惩、治、建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政治清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党中央用零容忍、无死角的坚决斗志开展的反腐斗争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首先,党内干部要树立廉洁自爱的意识,效仿为民为国的经典人物,譬如:唐朝宰相陆贽“贿道一开,展转滋厚”为官清廉正明;明代政治家于谦“两袖清风”;清代名臣于成龙为民请命刚正不阿,做有益于国家的人。其次,要严惩腐败行为,对以权谋私、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不留情面,依法惩治,严把腐败红线。新时代,党内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升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全面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必须彻底消解滋生腐败的土壤、从源头杜绝思想领域腐败念头的萌发、严抓腐败问题多发的过程和环节。

参考文献:

[1]齐卫平.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色实名和责任担当.求实.2015(7).

[2]裴倩倩.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应对性研究.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6).

[3]张茂泽.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特点和历史前景.西部学刊.2016(6).

推荐访问:路径 治理 现代化 解析 治党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