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深刻意蕴

时间:2022-05-21 10:36:01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任务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需要加强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是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核心,运用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党的建设品质的管理实践活动。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具有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价值意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意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意蕴和以人民为导向的实践意蕴,对于实现党的建设总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一、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价值意蕴

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是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下围绕党的建设质量提高,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开展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和机制建设活动,其重大使命就是以质量强党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全面提升,围绕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这个当代中国最核心、最重大、最关键的关系,履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庄严承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放在心坎上、兑现在实践上,在九十多年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切身利益。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史、自力更生的建设史、波澜壮阔的改革史雄辩地证明,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党对人民的真切初心、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人民这个主题,严肃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并向广大青年发出了“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号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强国征途中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和持之以恒的价值理念,是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价值追求。

切实保障人民利益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内在逻辑的价值驱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提升执政本领和水平,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发展,以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正是始终围绕人民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内在逻辑的价值驱动,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才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领导核心,带领我国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是我国革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法宝,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路线,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利益开展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在各级党的建设过程中倾听群众声音,对于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得不到群众拥护、甚至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控制,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充分保障人民利益,争取人民衷心拥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价值归宿。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政治訴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价值理念、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和为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价值愿景,也是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价值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党面临的挑战概括为“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这些挑战对党的长期执政、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树立质量建党和质量强党理念,秉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态度,以深入人心的质量理念、严格规范的质量规范不断加强和改善的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党的建设中务求质量,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引领政治建设质量、经济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社会建设质量、生态建设质量提升,更好地实现人民福祉,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二、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愿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意蕴

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总纲领。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愿景就是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推动党的建设质量走向卓越,以内涵式的质量强党之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昭示了人民需要的巨大变迁。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其变化昭示了人民需要水平和特征已经出现历史性变迁。党和国家正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解决各类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党的八大结合实际将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到十八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成为指导当时我国各方面事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对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把握,深刻反映了人民需要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所出现的巨大变迁。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即将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奔赴全体人民日夜祈盼的民族复兴梦。新时代,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不仅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展望了全体人民共同的美好生活祈盼,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景象:“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也客观分析了发展中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亟待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空想。正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崭新课题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愿景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必须高度正视的突出问题,如党的建设空白化和边缘化导致党的建设质量缺位,党的建设能力不足导致党的建设质量下降,党的建设创新乏力影响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党的建设效能不高导致党的建设质量较低等问题。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是党组织有计划地为达到党的既定建设质量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紧密衔接的组织管理活动,是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功能性和价值性。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重要部署,加强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紧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方针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党的建设质量全过程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和人民的主体作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进步,全面提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依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意蕴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者,历来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态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执政理念和施政依据。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其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人民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否承认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重要标准。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力等范畴对人民主体思想做了系统阐述,认为现实中从事社会生产的人具有能动性、自为性、自主性,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立场作为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认为国家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江泽民在世纪之交强调“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人民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思想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理论依据,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必须在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展开。

坚持人民主体要求,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主体既意味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主体,更意味着要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2012年习近平刚当选党的总书记时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牢记和领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思想,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主体为依据开展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在咫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也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长期过程中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拥有近五百万个党组织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任何私利,但部分党组织存在党的建设质量不高的情况,极少数党员干部没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身上存在着庸、散、混,甚至“邪”的问题,与党的建设总要求背道而驰,从根本上将质量与党的建设进行了割裂,給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影响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以党的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建设质量高与不高、好与不好最终将影响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围绕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主线,以人民主体为依据开展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推动党的建设质量走向卓越。

四、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实践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其内含的实践意蕴就是依靠全体党员、群众的力量,确立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规范,推动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控制和改进机制建设,构建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考核评价机制,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

确立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规范。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开展有赖于党的建设质量规范的确立和实践。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党的建设质量既强调党的建设整体质量,也注重各单项建设、专项实践建设的质量,并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推进而动态发展。因此,一是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党章和党内法规为根本遵循,根据党的建设层级、功能、任务、目标的不同而相应地确定党的建设质量的具体规范。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宣言,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主张,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根本遵循。党内法规是以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为核心对党的建设的重要补充,构成了党的建设质量规范的重要内容。二是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规范实施。必须选优配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重点提拔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有能力、肯担当、忠诚干净的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人民利益的能力。三是要完善党员进出机制建设。在进一步强化质量思想,严把党员干部进口质量关的同时,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为党、不护党的不能为、不愿为、不作为的已变质、不合格、对党的建设质量规范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党员设立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的总体质量。

推动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质量规范控制和质量品质改进机制建设。党的建设质量管理要求在党的建设全过程开展计划组织、问题发现、质量控制和品质改进等一系列组织管理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在党的建设质量管理中关注人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汲取人民智慧,建立党组织、人民群众、第三方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质量控制和品质改进机制。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党的建设质量全过程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对照党的建设目标,依据党章党规和党的建设质量规范,认真及时地审视党的建设情况。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根本受益者;人民群众参与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质量规范控制和质量品质改进是党的监督制度的重要体现。社会第三方组织一方面可以以社会组织的身份参与对党的建设质量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民意调查、调研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质量的满意程度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控制,保证党的建设质量符合预期目标。各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途径,应进一步探索党、人民、社会共同参与的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质量规范控制、质量品质改进的及时性、有效性、透明性。

构建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评价机制。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评价机制首先意味着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自觉将党的建设质量与人民利益统一起来,这是遵循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推动党的建设质量走向卓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基础,对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开展具有基础性、渗透性、引领性作用,有利于在全党范围内营造严格按照党章、党内法规、党的政策方针要求开展党的建设的氛围,形成以质量为标杆,而非专注于形式、规模、数量、投入,向优秀共产党员、高质量的工作和服务看齐的质量文化。二是在具体工作中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就是强调和鼓励党组织和党员要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在实践中勇敢探索、多做贡献。三是党的建设质量高不高、党的建设质量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管理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声音,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评价作为党的建设质量管理的根本依据。

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落实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任务的重要举措,具有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价值意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意蕴、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理论意蕴、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实践意蕴,对于实现党的建设總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构建人民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管理,以质量强党之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整体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 矫海霞)

推荐访问:意蕴 党的建设 新时代 质量管理 深刻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