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食品生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20 13: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食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生命和健康。惠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虽然有一大批知名品牌,但是影响力仅仅限于滨州市范围内,没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惠民县的食品行业具有传统的优势,如何发挥好原有的优势,找出这些年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原因,将品牌打响,将惠民县的食品行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食品生产企业 发展现状 对策

在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水平,这说明发展食品工业的潜力很大。惠民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如大年陈的蜜桃、皂户李的食用菌等远近闻名,武定府酱菜、武定府酒、杜桥豆制品、魏集驴肉等一批知名品牌就是就地取材。这些主要以惠民县的农产品为原料,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一、惠民县食品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5年底,惠民县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44家。从产品类别来看,有小麦粉生产企业8家;肉制品生产企业8家;酒类生产企业5家(2家白酒生产企业,3家配置酒生产企业);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9家;酱菜生产企业3家;方便面生产企业1家;豆制品生产企业1家;食用淀粉生产企业1家;罐头生产企业1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2家;养生茶生产企业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4家。以上所述,均针对获证企业而言,无证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全县不计其数。据估算,全县小麦粉生产小作坊当有十几家,大桶水生产小作坊有十几家,其他,如馒头房,蛋糕店、烧鸡铺等多如牛毛、无法估算。

从经济效益看,整体经济效益良好。但是,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惠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确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不足。二是在多年物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和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企业成本价格大幅上升。三是融资难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企业融资渠道缺乏、贷款规模和比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中、小企业面临十分紧迫的调整转型升级压力。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基础差,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要求,不少中、小企业处于不转型难生存、想转型没能力的窘迫境地,食品生产企业更是如此。

二、惠民县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结构雷同,特色产品不突出

产品过于单一,大路货多、高档精品产品难觅踪影,品牌意识淡薄。例如,魏集驴肉是惠民县的传统美食,远近闻名。2011年,惠民县魏集驴肉被评为“到山东不得不吃的100大美食”,魏集镇目前拥有驴肉生产企业3家,经济效益不错,但产品相对单一,仅仅限于传统的驴肉生产,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制约发展

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但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墨守成规,只在小范围生产经营,眼界低,看不清外部世界,局限于小圈子,失去开拓世界的眼光。

(三)资金短缺,筹资成本高

惠民县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小,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科技含量低,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这就导致了食品生产企业贷款比较困难,难以向银行取得大额、稳定的贷款。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其他投资者注意,并且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融资,绞尽脑汁,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只要能借到钱就行,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贷借款,借贷利率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相当大,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信息沟通不通畅、营销方式落后,供销不对路

自身定位不正确,转型不及时,不能把握全国上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往本来就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里扎堆,如小麦粉行业。部分企业对外交流能力弱,获取国家政策、法规、行业信息等的渠道少,在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及效益提升。

(五)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据了解,惠民县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从小作坊发展而来,许多食品生产企业以夫妻店为基础,依托传统工艺发展而来,整体生产能力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多数是粗加工企业,企业人员数少,产量低,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生产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落后,现代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生产环境普遍较差,卫生状况不佳。

(六)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惠民县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质量意识还不高,自律性不强。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企业其生产决策者不懂食品安全知识,生产工人多为附近农民、下岗职工,缺乏相应的食品加工技能培训。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是粗放式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少,有的基本没有。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训,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管理的人才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更多时间研究市场、充电学习,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另外,即使企业有意愿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也很难从当地聘请到。

三、加快发展惠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打出特色品牌

抓紧研究和制定惠民县食品行业总体发展规划,确立惠民县食品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模式选择、发展思路、发展布局、产业重点、主要措施,建议出台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规范、引导、扶持食品行业发展。

(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改善融资服务,用好国家金融政策,推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新增贷款和增加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鼓励担保公司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重点扶持。二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淘汰落后产业,同时创新创业,以创新引领食品生产企业发展。

(三)建立有效实时的食品生产企业监测网络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食品安全责任的最终落脚点和受益者。食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分布特点,制定食品生产企业抽样计划,加大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对检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进行执法抽样,送法定技术机构进行检验。

(四)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

鉴于惠民县目前食品生产企业人才缺乏,引进高端人才困难的现实,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有必要成立食品生产企业协会,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参观学习,开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对接和学术讲座,以提升高企业技术水平。

(五)加强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的培养

一是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的优秀人才重点加以培养,紧紧依托党校、农广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推行“菜单式”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推广型人才、生产开发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农业信息人才和组织领导型人才。二是突出交流合作,强化考察培训。立足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分批次地组织人才到沿海发达地区,到全国知名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让他们在实地考察和比较中看到差距,学到沿海发达地区、先进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增强紧迫感,树立忧患意识,起到“走出去学习经验”“带回来创业激活”的目的,为经济发展培养强大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惠民县委党校)

推荐访问:惠民县 企业发展 食品生产 对策 现状及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