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

时间:2022-05-17 09:32:02 来源:网友投稿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专家,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获美国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他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人才培训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摒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面对道德滑坡现象,很多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开办各种主题的“道德讲堂”,宣讲文明礼仪,传递社会正能量。而当孩子回到家中,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也成为万千家长的心中所愿。

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先生说:“道德情感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从小时候的玩耍开始的,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就需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因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大家共同尊重规则,才能在社会上形成道德的良性循环,而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

小事折射大道德

记者(以下简称记):到过美国的人,大多对美国良好的社会公德印象深刻。在美国,排队时秩序井然,很少有人“加塞”,等公交、坐飞机都没有人争先恐后。但是在中国搭乘飞机,个个都很有“奋斗精神”。如果是公共汽车,上慢了没位子甚至上不了车,挤一挤抢一抢,从逻辑上还可以理解,但是这飞机座位一人一个,有什么好抢的呢?

黄全愈(以下简称黄):对此,我也深有感触。一次,我从上海乘飞机飞往昆明,途中飞机要在贵阳降落一次。在贵阳重新登机时,有两个乘客宁可在我要进靠窗的座位时站起来让我进去,也一定要抢在我的前面登机。不是莫名其妙吗?而快到昆明时,飞机尚在跑道上滑行,乘务员一再告诫乘客不要站起来,许多人还是神色紧张地站起来东张西望,并唯恐天下不乱地抢着搬行李……抢什么抢?大家都得到转盘处认领大件行李,而谁的行李先出来只有天知道。同机的美国乘客均冷眼旁观,那神情让我的心里痛上加痛。

英文有个短语“share with”,中文是“分享”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短语“take turns”,中文是“轮流”或“互让”的意思。美国孩子在玩耍或游戏时,经常说这两个短语。生活中,我也常常看到孩子们“分享”或“轮流”的情景。

美国的电器商店或者超市里,通常会摆一两部游戏机或电脑,可以免费玩游戏。免费游戏机旁,总会有几个孩子围着,等玩的人输了,马上接手。大家先来后到,每人玩一个游戏,输了就“让贤”。没人在一旁监督,完全是孩子们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

我儿子矿矿在美国上高中时,在校网球队里打球水平排第三,而排第一的孩子叫斯达奇。斯达奇的弟弟也爱打网球,但因为哥俩的水平不在一个档次,哥哥更愿意跟矿矿交手。每当矿矿找斯达奇打球,按中国人的思维,哥哥的朋友来了,弟弟就该“礼让”。可是我发现,这两个大孩子并不是简单地把弟弟赶下场,而是由其中一个出面打败弟弟,然后他俩才棋逢对手,痛痛快快地打一场。我问矿矿为什么要这么做,矿矿说:“怎么能随便赶人家走呢?要赶就得按游戏规则赶,把他打败啊。”

道德从游戏中来

记:看来,玩耍、游戏、体育运动,都会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当我们哀叹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不知从何入手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妨就从他们的玩耍、游戏中培养道德。

黄:是的。不过在“玩”中启蒙道德、养成道德时,有两个误区需要家长们注意。

一是以为道德就是严肃的说教,以为道德与玩耍无缘。不少人以为道德是通过道貌岸然的说教建立起来的。其实,道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语言。但是许多人却一定要给道德披上说教的外衣,让人以为道德就是说教,弄得道德像板着面孔的老先生。而“玩”让人想起玩物丧志什么的,自然与崇高、一本正经的道德沾不上边了。

二是我们常常过分强调孩子玩耍、游戏和活动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孩子的玩耍、游戏和活动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两类,以为只有“有意义”的活动,才对孩子有教育作用。于是,郊游就要体现集体主义,游览长城就要体现爱国主义……似乎只有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其实,这是对玩的一个误解。

对孩子们来说,只要是他们喜欢的、能身心投入的活动,就是有意义的,就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像家长们以为的那样,非得有组织、有目的的玩,才能让孩子学到东西。

人的行为是不是都应该有目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哲学家们争论了几千年,对此我不敢妄言,但对玩有没有意义,我却很有兴趣思考。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新华社驻海外记者写的文章。他采访了几个美国人,请他们谈谈美国的教育。让人惊奇的是,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认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很好。我到美国十几年,只知道美国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每天早上要对着国旗宣誓,除此之外,我很少见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真正体验到他们爱国情怀的,是在运动场上。比赛前,全场起立,高唱国歌,大家手捂左胸,仰望国旗,很是庄严。

有一年,我去观看矿矿学校的一场足球决赛。那天很冷,学校没有动员,却来了不少学生和家长。比赛起来,场内外的集体主义气氛,让人久久难忘。整个比赛给你一个感觉——“为自己的学校而骄傲”。

美国孩子就是这样从“玩”中获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记:成年人喜欢用自己的生活逻辑来看待孩子的世界,以为自己干活、吃饭、学习都有个目的,那么孩子的行为也应该有个目的。

黄:其实,孩子的世界中,很多事情是没有直接目的的。比如,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根本谈不上目的或意义,但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些活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成人不要想当然地去看待孩子的活动,不要去划分什么活动有意义,什么活动没有意义。

中国文化,一方面不屑于把道德和玩耍联系在一起,不屑于主动地把道德融入玩耍中;另一方面又刻意地去划分活动或玩耍的意义。中国家长总是把道德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为道德服务的玩耍才适合孩子。

这种认识真的有失偏颇。道德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道德也并不总是板着脸孔的说教和灌输。道德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启蒙和培养,而玩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玩就是孩子道德启蒙的摇篮。

一个儿时的游戏,就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我。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官兵抓强盗”。在这个游戏中,我学到了“忠于职守”,以至于我现在做事的认真态度,让不少人感到无法理解。

当时,我看了一本翻译过来的苏联连环画,故事梗概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打仗游戏,其中一个孩子被“上级”派到一个重要岗位站岗。谁知,游戏开始没多久就阴云密布,眼看要下大雨,其他孩子包括这个孩子的“上司”都跑回家了,而他却坚守岗位。父母怎么劝他都不回去,他说,他接受了任务,并做了保证——没有上级的命令,他不能擅离职守!大雨很快就要来了,怎么办?结果,孩子的父母请来了穿着制服、全副武装的真警察。真警察正正规规地向孩子立正敬礼后,说:“你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你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我代表司令员感谢你。现在,你可以撤离岗位,与父母一起回家了。”孩子这才撤离岗位,高高兴兴地和父母回家了。

这本破破烂烂没有了封面的连环画,深深地打动了少年的我。这个孩子不仅教给了我在“官兵抓强盗”游戏中的认真态度,而且影响了我成人以后为人处世的态度。

启蒙道德不说教

记:看来,孩子有自己的群体意识、文化氛围和精神世界,这是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摇篮,孩子更容易,也更愿意在没有说教的环境里启蒙道德、培养道德。

黄:我看过很多场美国中学生的网球赛,发现场内没有裁判,没有司线,没有记录……一切都由比赛双方的队员兼职完成,有问题有矛盾,也由参赛孩子自行协商解决。

刚开始我不相信。因为在我们成人看来,即使有裁判,有司线,有记录,大家还会为一个争议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黑哨”“红哨”地掰扯不清,如果赛场没有裁判监督,那岂不是一团糟?结果,球赛打完,出不出线,得不得分,各自得了多少分,全部由比赛的双方自己说了算,并无任何异议。赛场上,往往一球定生死,而这至关重要的一球,要由两个“敌对”的孩子说了算,如果其中一人的道德出了问题,就“死无对证”……

不可思议的是,儿子在中学打了三年网球,正式、非正式比赛,我少说看了上百场,竟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闻过我所担心的这种纠纷。

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你使坏、耍赖,昧着良心颠倒黑白,连本队的队员和教练都会看不起你。这种氛围逼迫你不得不成为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可以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到了社会上,他当厨师,就不会用地沟油;他做奶粉,就不会添加三聚氰胺……他干任何一行,都不太可能会坑蒙拐骗。

孩子在这种集体玩耍中,不仅能启蒙和养成道德意识,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启蒙和培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道德观念。

我的美国朋友海琳的女儿杰西卡,参加社区足球队,一路打进冠亚军决赛。决赛那天,杰西卡所在的足球队获得了胜利。比赛结束,胜方家长热烈鼓掌,并搭起一个“凯旋门”,让获胜者钻过。忽然,我听到球场的另一边也响起掌声,转头一看,原来输方家长也为胜方鼓掌,并且也搭起一个“凯旋门”,等着胜方队员们去钻。等杰西卡和小伙伴们欢快地钻过“凯旋门”时,没有任何人刻意组织,所有观众都自动走到一起,接着在后面搭起长长的“凯旋门”,让两队的孩子们手拉手欢笑着跑过这个由双方家长和在场观众搭成的“凯旋门”。整个球场,充满让人感动的崇高气氛。这时,胜负已不重要,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支持被升华、放大了,观众们不分亲疏远近,给予双方孩子同样的鼓励和支持。不言自明,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教育啊!

我想,孩子们欢笑着钻过这个特殊的“凯旋门”的一刻,一定经历了道德的启蒙和洗礼。以后,他们也会这样去鼓励和支持其他人。

我们常说起“道德”,但不一定真正理解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把握世界和引导人们健康发展的标准和准则。一个有道德观念并严格依据道德标准自律的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做到惩恶扬善、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

记:道德的力量广泛而又深刻。我们只有遵从道德的引领,才可以建造一个更加美好与和谐的社会。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从这次访谈中悟出一些教子的道理。

[编辑:杨子]

推荐访问:摇篮 养成 道德 孩子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