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县为主”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15 14:12: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就是义务教育,教育财政投入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以县为主”义务教育体制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投入格局,但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分摊体制尚不成熟,义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及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及教育财政投入概念的解读入手,发现“以县为主”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一、义务教育及教育财政投入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对全国适龄儿童进行免费的、有强制性及普及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全国的适龄儿童平等的享有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最显著的三个特征就是公平性、强制性、免费性。

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如下一些特征:首先,投入体现出了生产性及消费性双重性质,没有教育消费就无法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教育消费生产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其次,投入体现出非盈利性。教育本身是一项公益事业,其本身无法实现盈利及对成本进行回收,这也使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再次,投入体现出了连续性及递增性。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相关教育财政投入有密切的关系,教育投入如果缺乏连续性会造成人才匮乏、生产力下降等现象。最后,投入要有固定性。国家必须保证对教育财政的投入有可靠的来源,对教育投入的数量、增量及形式等进行约束。

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国务院分别在二○○一年及二○○二年颁布了关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条文,并且明确的规定了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政府需要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扶持;省级政府具体制定义务教育的投入标准及教育经费的凑错办法;县级政府负责本县的教育经费具体凑错及对国家所拨给的教育经费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以縣为主”体制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经费短缺

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城,在无法获得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充足教育经费的情况下,也只能依靠自身的县级财政力量,然而这样的县本身经济困难,因此教育投资显得捉襟见肘。

以我国某农业大县为例:该县以农业为支柱性产业,且农业占据了该县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其在义务教育进行中出现了经费短缺,无法保障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首先,学校破旧教学楼改造难以进行。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取消,危房改造经费也相应的被取消,学校没有了改造教学楼的资金,甚至出现了税改前改造教学楼的欠款无力偿还的情况。另外,学校的资金短缺,运转困难。该县的财政收入有限,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只够保证学校教师的基本工资,学校的其他开支根本难以支撑,学校连基本的水费、电费都无力维持,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无从谈起,教学质量及其低下。

2.县域间的义务教育差距在不断的扩大

实行“以县为主”意味着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转变,县级财政承担了主要的责任。我国目前地方性经济差异非常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县为主”推动了“义务教育政府办”这一目标,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县级财政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给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都成了问题。

3.义务教育城乡差异越来越严重

农村的义务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上与城市都有很大的差距,差异具体体现在师资、教学楼、教育设备、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而从长远来看,农村的义务教育质量越差越影响其未来的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则义务教育质量越差,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城乡义务教育水平的差异会越拉越大。

四、“以县为主”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上移投入中心,促进地区间发展均衡

义务教育的地区性差异必须消除,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的公平性。上移投入中心,加强中央政府及县级政府对贫苦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我国的不同地方经济差异非常大,只有通过上级政府加强对经济贫困地区的支付力度,分摊这些地区的经济压力,才能保证义务教育在这些地方有质量的实施。

2.增加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

有调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水平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国家对教育的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偏低、中央及省政府的财政投入占义务教育的总投入偏低、财政投入占教育投入比率不足75%。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中央及地方政府应该将目光放的更长远,加大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

3.教育筹资实行多元化,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我国的教育体制可以走向民主化、开放性的道路。国家的财政能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的大国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开展义务教育也显得困难。民办教育的出现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使得家长多了一种选择。政府应该鼓励民办教育,特别是企业家公益性出资办学更应该被鼓励与宣传,这也是企业家回馈社会一种很好的方式。

4.建立义务教育评估体系,加强社会监督

监管义务教育投入的关键是保证投入水平、教育经费用途合规、教育资金使用效率高。首先,各级政府及各类监管机构要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其次,依法整顿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打通、理顺合理渠道的各个环节,对乱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影响政府形象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再次,杜绝一切浪费教育经费的行为。最后,除政府的监管外,社会公众、学生家长、各种媒体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监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 言:日本为何能在战后跃居世界第二[J].非常关注,2006,(4).

[2]周晓红: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2).

[3]高如锋:义务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1-153.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对策 体制 财政投入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