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4-14 09:43:4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近年来凤阳县境内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较高,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症状、病理剖检、鉴别等,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13-02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菌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健康的猪鼻腔分泌物中可分离到该菌,在患病的肺中也可以分离到该菌,但健康的肺中分离不到该菌。该病原菌共有15种血清型,各种类型之间毒力各不相同,无交叉免疫。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在干燥的情况下60 ℃、5~20 min可被杀死,4 ℃存活7~10 d。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关节炎、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脑膜炎。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厌食、精神沉郁、跛行、呼吸困难、出现震颤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该病由巴氏杆菌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目前凤阳县养猪场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当前滥用抗生素、蓝耳病流行导致副猪嗜血杆菌产生耐药性,给养猪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般在转群、断奶、混群或运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继发出现。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以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在保育阶段、断奶前后发病为主[1]。一般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为10%~90%,严重时死亡率90%。一般呈接触性、散发性发生并且发病缓慢,一旦猪群中有症状时说明该病已经感染整群。蓝耳病、气喘病、萎缩性鼻炎等原发性感染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诱因,并且有一定的共性,抵抗力强的个体虽感染却不表现症状,但是持续向外排毒。近年来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该病的出现与潮湿的恶劣环境的关系甚至高于与原发病的关系,潮湿的恶劣环境很有可能是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终元凶。母猪和育肥猪是HPS的携带者,约85%猪只上呼吸道(鼻腔)可分离到HPS。HPS最常发于保育猪。

2 发病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分急性、慢性型。一般猪膘情好,常常感染急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出现食欲低下、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热(40.5~42.0 ℃)等症状,皮肤苍白或呈红色,耳梢发紫,跗关节、腕关节肿大,眼睑皮下水肿,行走慢或不愿站立,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2]。保育猪常感染慢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常出现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无力或跛行等症状,病猪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直至衰褐而死亡。

3 病理剖检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特征明显,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心包、胸腹腔大量积液,病程稍长的积液变浑浊或胶冻样,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脑炎,因此该病又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浆膜表现为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主要病变有腹膜炎、心包炎、胸膜炎,也可能有脑膜炎和关节炎,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表面[3-4]。

4 鉴别

(1)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良种疾病常常都使猪出现体温升高、跛行等症状。二者在发病猪对象上存在差异,经产母猪、断奶仔猪及以上的各年龄猪种常发副猪嗜血杆菌,哺乳仔猪很少发生;断奶仔猪、10日龄后的哺乳仔猪多发关节炎型链球菌,25~30 kg以上的保育猪少发,且呈小范围传播或单发状态[5]。另外,猪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关节很少出现肿胀,但患病腿全部肿胀或未见关节肿胀病猪发生跛行;而猪只感染链球菌,常常出现关节肿胀。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在剖检上存在明显差异。猪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心包、心脏表面分别出现大量积液、白色纤维性渗出,关节结缔组织很少增生或出血,关节囊内常出现黄色黏稠的液体。猪只感染链球菌,心包膜、心发生粘连,腹腔肠道浆膜、关节囊结缔组织出血,严重者关节囊结缔组织脓肿。

(2)副猪嗜血杆菌与流感。副猪嗜血杆菌常常仅感染弱小的猪,体质健壮的猪只不发病或发病不明显;而流感同群传播迅速,只要有猪只发病,全群发病。另外,二者导致发病猪只的鼻涕不同,猪只发生流感,鼻涕清澈透明,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鼻涕混浊,呈乳白或灰白色。

(3)副猪嗜血杆菌与气喘病。从外观上难以区分副猪嗜血杆菌与气喘病。从病原菌种属上看,副猪嗜血杆菌也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只常常发生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严重出血。从剖检上来看,多数呼吸道疾病如传胸、肺疫会发生纤维性渗出,但没有副猪嗜血杆菌渗出明显。

5 防治措施

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宜选择渗透性强且在软组织积聚浓度高的、抗厌氧菌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但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暴发时抗生素应用效果不佳。当猪出现临床症状时,用阿莫西林、喹诺酮类、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及增效磺胺等进行注射,每隔6~8 h用药1次,为防止同群其他猪感染发病,对全群其他猪进行预防。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不佳,为降低损失,在生产实践中该病以预防为主,可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另外,在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以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一般母猪初产猪分别在产前40、20 d进行一免、二免。经产猪进行1次免疫即可,可在产前30 d进行。仔猪:7~30日龄进行免疫,共计进行2次免疫,2次免疫时间应间隔14 d,且二免距发病时间要超过10 d,用量为1 mL/次。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发生的,为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在生产实践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减少应激,同时严格进行混群。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V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加强消毒,使用复合醛、碘制剂、氯制剂等,每周对猪场内外环境严格消毒2~3次。

6 参考文献

[1] 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的新思考[EB/OL].(2010-08-01)[2013-03-25].http://animal.aweb.com.cn/2010/0801/3114110343590.shtml.

[2] 逯忠新,高鹏程,贺英,等.青海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S1):236-239.

[3] 张天舒,边秀舫.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病因及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9):102.

[4] 潘臣龙,汪建林,黄贤波.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225-226.

[5] 李志伟,丰成学,崔海军,等.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的新思考[J].河南畜牧兽医,2004(10):27.

推荐访问:杆菌 嗜血 防治 生与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