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4-09 10:38:2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מŧ}kx--Yv+jǀ#`]My^�@<=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和第14天时外周血D-二聚体、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水平改变,探讨三种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7.15±0.82) vs (2.11±0.23)]、第5天[(6.71±0.78) vs (1.73±0.32)]和第10天[(5.62±1.01) vs (0.85±0.29)]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157.65±18.41) vs (106.11±13.25)]、第5天[(135.16±13.49) vs (63.24±7.38)]、第10天[(45.73±5.36) vs (9.38±2.14)]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15.41±3.54) vs (6.39±0.38)]、第5天[(12.63±2.25) vs (5.74±0.51)]、第10天[(8.19±1.76) vs (5.38±0.35)]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FBG和CRP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呈正相关性。 结论 控制血糖和改善老年AECOPD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相关的CRP水平有助于降低D-二聚体水平,提示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性。

[关键词] 老年人群;AECOPD;2型糖尿病;D-二聚体;CRP

[中图分类号] R563.9;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3-0080-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隐匿等特点,截止到目前仍缺乏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作息习惯等的改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导致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AECOPD发生期间,患者可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发烧等症状[1],需及时得到快速治疗,如何快速评价该类患者的病情和给予合理的治疗是呼吸科临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血常规、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多种外周血指标由于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目前已在COPD的临床诊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外周血指标检测也成为了AECOPD患者病情检测和诊断的重要依据[2]。近年来,关于D-二聚体用于评价AECOPD病情的研究不断增多,有学者认为动态检测D-二聚体对评估AECOPD患者的病情有重要临床意义[3]。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将对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研究,以期为该类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监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60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AECOPD患者77例)和研究组(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8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血脂及性别比例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AECOPD和糖尿病均符合相关的相关诊断标准[4,5],无误诊。②排除肺结核、肝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高血压、1型糖尿病等各种可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基础疾病。③在来我院就诊前1周内未使用过化痰、抗生素、平喘、抗凝及叶酸等药物,自身基础情况对本次研究不造成影响。④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相关治疗,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排除标准: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均不作为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后,均针对其病情给予抗感染、化痰或降糖治疗。患者入院治疗后,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4天空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和CRP水平,用葡萄糖糖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的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两组组间比较行χ2检查,对于多个时间点的数据比较,行组内F检验或组间交互F检验。两组间的检验水平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D-二聚体、CRP及FBG变化比较

由表1~3可见,入院治疗后第1天~第10天研究组的D-二聚体、CRP及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和CRP水平逐渐下降。研究组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不断降低,其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CRP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2.2 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表1~3的数据,可知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可能与CRP和FBG呈一定的相关性。对三个因素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708,P<0.05),D-二聚体水平与FBG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7,P<0.05)。CRP水平与FBG水平呈正相关性(r=0.683,P<0.05)。由该结果可见,D-二聚体与CRP及FBG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D-二聚体与AECOPD伴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反应及血糖水平有相关性,通过监测D-二聚体可实现对血糖水平和炎性反应的双重间接评价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COPD已逐渐成为威胁世界范围内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如何有效监测该类疾病的病情已成为呼吸科临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D-二聚体作为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6],是反映血凝的重要指标,既往多用于评价凝血反应及各类血管栓塞性疾病,其临床价值备受肯定。AECOPD的临床症状以高碳酸血症、气短、胸闷等为典型代表,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将长期处于机体缺氧状态,血管内皮也将由于缺氧及微循环不良导致损伤[7]。2型糖尿病作为当前高发的慢性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与COPD合并发生,则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进而诱发更多的合并症[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9-11],COPD病程越长的患者诱发血栓类疾病的风险越高,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D-二聚体水平的异常升高也正是高凝状态的表现,故研究D-二聚体对AECOPD病情的预测价值很有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16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83例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77例单纯AECOPD患者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水平和CRP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的CRP、D-二聚体水平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组间、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数据显示患者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CRP水平随着血糖的下降而逐渐降低,各水平间呈正相关性。CRP是目前广泛用于评价机体内急性炎性反应的生化指标,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内,能够灵敏地反映机体内的炎症和组织损伤[12],在评价AECOPD的病情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黄婵娟等[13]在其临床研究中证实,D-二聚体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性,在反映老年AECOPD的病情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的D-二聚体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性,即说明D-二聚体在发挥其评价血凝功能的同时也可反映机体内的炎性反应。对FBG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控制血糖将有利于改善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高凝状态和炎性状态。王彦春等[14]在研究中对65例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与FBG和CR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提示控制血糖和抗炎均能有助于降低D-二聚体水平。孙秀丽等[15]在其临床研究中证实,D-二聚体不仅与FBG和CRP呈正相关性,且与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充分证明D-二聚体在评价COPD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检测D-二聚体能有效评价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且由于D-二聚体与CRP和FBG均呈正相关性,几种指标合并使用将可大幅度提升对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检测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邱东. 联合检测PCT与CRP对老年AECOPD临床价值[J]. 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2015,21(4):41-43.

[2] Dahl M,Vestbo J,Zacho J,et al. C reactive protein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pproach[J]. Thorax,2011,66(3):197-204.

[3] 叶晓芳,刘双,杨京华. 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1):9-10.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 尤立蕊,唐梅.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5,(16):2965-2967.

[6] 谈翠挽,肖贵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2015,21(3):7-9.

[7] 常春,姚婉真,方天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合并症的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J]. 中华医学杂志,2012, 92(14):943-947.

[8] Huang XX,Pang BS,Yang YH,et al. Change of coagulation function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1,91(22):1543-1545.

[9] 张繁之,黄清,罗骏,等. 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J]. 天津医药,2012,40(3):283-284.

[10] Singanayagam A,Schembri S,Chalmers J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nn Thorac Soc,2013,10(2):81-89.

[11] Hoppe B. Fibrinogen and factor XⅢ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oagulation,fibrinolysis and inflammation[J]. Thromb Haemost,2014,112(4):649-658.

[12] 何威,张宇. 前白蛋白与C 反应蛋白在老年AECOPD 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06-1107.

[13] 黄婵娟,梁景云,伍松姣. 老年AECOPD 患者D-二聚体和CRP 变化的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10-1612.

[14] 王彦春,张俊峰,魏殿军,等. 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J]. 天津医药,2015,43(7):784-786.

[15] 孙秀丽,王丽华. hs-CRP、FBG和D-二聚体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12,12(3):351-353.

(收稿日期:2015-09-30)

推荐访问:糖尿病患者 合并 老年 变化 临床意义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