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探析

时间:2022-04-08 10:27: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河南人民智慧的结晶。保护与开发好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增加人民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全面的文化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又切实与群众紧密关联的,传承多年的传统文化,包含了语言艺术、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与传统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技能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主要强调的就是以人为主导的技艺、精神以及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人民生活、传统的见证,又是生动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人们吸收咨询与娱乐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与价值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很多都濒临失传,极多的历史文化的资料与影像也遭到了毁坏或流失。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主要承载区域,很多非物质文化比如诸多的口授技艺等等都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因此,加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河南非物质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泉,从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等类别来划分,河南省的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达到了148种。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保护、开发与利用,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继承、传承、保护,还要在这些层面上加以创新,各级政府机构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此类活动也开展得较少。另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开发出全新的技艺或者创作也是真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多地方机构将民俗活动作为牟取利益的手段与办法,这些泛化的开发对游客造成了欺骗,不利于民俗活动的持续传播,也影响了民俗活动的声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曲解,为了迎合受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进行修改,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再度的伤害。

在当前,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且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开发与创新,要避免开发过度,歪曲民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河南省地处中原,文化博大,政府机构要主导,社会组织也要加大参与的力度,还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者要加大惩戒力度,使全省人民在思想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这种保护意识深植到每一个人的脑海深处。

二、正确宣传河南的文化

河南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数目庞大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何树立河南省的文化形象,真正将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待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该如何宣传河南的文化,如何有选择性地将河南省具有代表性质的非物质文化深度发掘,进行保护与创新,这是重中之重的课题。2006年,文化部公布的501项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上报了57项,有20项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录。2006年开始,河南省政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工作人员深入到全省的基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彻底的普查,着力拨出费用来扶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的项目和传承人。

河南省在2003年成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来紧急扶持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2004年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工作全面展开。这些工作已经说明河南省政府机构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更应该加强宣传,通过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等等进行持续宣传,还用通过新媒体如网络、户外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另外还要通过学校等教育机构来开设课程给学生讲授河南民间传说、歌谣以及传播中原地区文化等等,加强学生对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同旅游业的结合,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另一个方面获得新生,还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进行差异化与特色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就是它的独一性与稀缺性,就是别的地方没有,而我们有,这就是特色性的注意力经济,它的差异化就是价值之所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色的亮点。不仅要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的特色焕发新春,还要保护它不受流行文化的侵蚀,使得原有的文化韵味保持传承,不使其遭受破坏。这就需要在整体规划之中,考虑到历史、政治、宗教等之间的文化传承问题,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策略

政府机构要主导,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主导的部门与机构,辅之于社会组织的参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建一个良性的大环境。大众进行参与非常直接也很便捷,开发与保护就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以往旅游风景区的树木遭到大量的盗伐,就是利益主体没有确定好。将非物质文化景区的利益主体转化为当地民众之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化为了主体,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发地去保护,破坏的因素就转化为了保护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强功能和 环保意识、爱国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上,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远利用”的方针,千万不能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快速地失去生存的土壤和气候,让观念和价值尺度迅速地转变,否则,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省市和地区,如果被割断了历史,割断了文脉,我们还能识别什么呢?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其经费来源由财政解决,因此,政府仍是这一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但是政府提供的经费十分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广开渠道,吸纳民营企业和涉外资金来共同开发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来筹集开发,列入河南总体开发规划中,本着“谁开发谁受益,谁受益谁对其发展有责任的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形成产业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导致开发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呈良性循环,以资源利用的收入来保护资源和进一步开发资源。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创新,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一方面利于我们民众的凝聚力,增强民众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操,弘扬民众的精神与文化;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的优势与精神发掘出来,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文化等价值传承创新,为后代子孙造福,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水清,梅平.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 康新平,周怀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3] 魏子栋,魏锡文,黎学明,杨明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 梁燕萍,吴振森,李淑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J].大众文艺,2002.

[5] 李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编号:132400411151)

作 者:司 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推荐访问:探析 河南 文化遗产 开发利用 物质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