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桐城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7 11: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基础设施,本文通过对桐城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简要地探讨农村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 问题 解决措施 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概况

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国土面积1571.6km2,其中:山地428.24 km2,丘陵区703.73 km2,圩区324.44km2,江湖水面114.59km2,长江外滩0.6km2。全市耕地面积78.95万亩,农业人口63.93万人。经过广大干群的多年努力,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河湖堤防、排水沟渠相结合的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但受过渡性季风环流的影响,冷暖气团交锋频繁,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较大等自然因素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因此,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二、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

桐城市农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沟、渠、圩、坝、涵、水库、排灌站等。现有中小型水库58座,总库容1.44亿m3,大小圩口108个,内圩堤总长90km,保护耕地16.94万亩;固定电力排灌站166座,装机11985kw;自流引水灌区194处;塘坝23247口,有效塘容0.515亿m3;千亩以上灌区10处,有效灌溉面积32.16万亩。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然不足。普遍存在的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覆盖率低;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不能有效地解决旱涝灾害的威胁,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水利统一管理的认识不足,关系尚未理顺。在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利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对水利统一管理的认识不足,致使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投资、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实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

(2)工程老化、缺少资金。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主要依靠受益区农民一事一议,以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导至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群众的投工投劳大幅减少。水利化程度低,建设标准低,灌区不配套,区内有效灌溉率偏低,大量耕地缺少灌溉水利设施,工程年久失修的问题十分突出。

现有中小型水库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目前工程老化失修,坝体渗漏、放水设施失效、抗洪能力不足,导致水库蓄水能力严重下降,无法正常蓄水运行,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造成引、提水量不足,灌溉面积严重下降,部分提水工程已失效,不能运行使用,群众只能将水田改种旱作物。

灌区的渠道防渗率低,普遍存在的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渠道坍塌、老化、淤积等现象,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溉保证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逐年下降。

部分丘陵岗地缺乏地表、出露水资源,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原因无法兴建水利设施或因单位投资过大,目前因没有水利设施而干旱。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有水利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目前已经出现老化、带病运行的现象,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实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降低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

(3)防洪除涝标准偏低。我市的河流河堤均为沙土堤,堤身单薄,大多没有护坡工程,受洪水冲刷后,堤防塌方严重,局部堤段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部分河道不顺直,上下游宽窄悬殊,桥梁阻水严重。现有的排涝站,机械设备陈旧老化,效率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涝沟不成系统。

(4)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2005年安徽省水土流失监测公报,桐城市水土流失总面积366.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丘陵圩区也有零星地块属水土流失源。

(5)水利管理体系不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水资源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受传统经济观念的影响,管理体系尚未理顺,机制不活,工程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大多数水利工程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工程出现有人建,无人管。

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1)进行科学管理。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明晰所有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实际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水利工程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2)完善水利工程改革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资与经营机制,促进民办水利发展。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工程设施所有权,调动社会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修复改造一批闲置甚至报废的水利设施,从而实现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和保证率。加速水利产业化进程,增强水利发展活力。

(3)搞好水利工程的配套,发挥最大效能。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和实行“一事一议”的原则,建立产权明确、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管理条件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

(4)增加资金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明确市、乡(镇)、村三级政府在水利工程中的投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开发人力资源。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鼓励职工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加强对基层水利人员的培训,尽早造就各方面的行家能手, 独当一面地承担相应的工作

四、结束语

农村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水利工程才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推荐访问:桐城市 浅谈 工程管理 对策 水利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