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夏秋季节主要昆虫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2-04-06 09:46:04 来源:网友投稿

寄生在羊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很多,其中昆虫性寄生虫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昆虫性寄生虫能够引起羊发病、生长不良、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羊狂蝇蛆病

1.1 病性及流行病学

羊狂蝇蛆病又称羊鼻蝇蛆病,是羊狂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腔窦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羊狂蝇是一种以羊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一生可分为幼虫、蛹及成虫3个阶段。我国东北地区羊狂蝇的成虫多在7~9月份出现。雌蝇会在羊的鼻孔周围直接产出幼虫,幼虫自动爬进鼻腔、额窦或其他临近腔窦内生长发育。幼虫经1个月至数月的蜕化,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由鼻腔深部爬出或羊打喷嚏时喷出,落在土中或粪便上变为蛹。蛹经1个月左右的时间变为成蝇。

1.2 症状

病羊萎靡不振,食欲减退,骚动不安,眼睑浮肿,打喷嚏,流泪。鼻孔有分泌物,频频摇头、常摩擦鼻部或头部掩藏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鼻分泌物初期为浆液性,以后变为脓性,有的带有血液。个别病羊鼻孔堵塞,造成呼吸困难。幼虫进入颅腔,可使病羊脑膜发炎或受损,出现转圈运动、卧地不起、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甚至死亡。

1.3 防治

治疗本病可选择下列药物:蝇蛆净或驱虫王,本品100克拌料200公斤混饲,或兑水400公斤混饮,每天2次,连用5~7天;虫卵净,内服,每公斤体重0.1克,每日1次,连用5~7天;10%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02毫升。或伊维菌素粉,每公斤体重0.1克,隔7~10天重复使用1次。平日保持羊舍清洁卫生,注意杀灭羊体和周围环境的的幼虫。每年的夏、秋季节用上述驱虫药用量减半进行混饲或混饮1个月左右,然后停药近1个月,再用药1个月,可有效控制羊狂蝇的数量。

2 羊蜱病

2.1 病性及流行病学

蜱又称草鳖、草爬子,是一种叮咬在动物体表吸食血液的体外寄生虫。蜱可分为硬蜱和软蜱两种,主要侵害哺乳动物,少数侵害禽类。蜱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稚虫、成虫4个阶段。其中幼虫、稚虫和成虫都要在宿主体表吸血生存。雌蜱在宿主体表吸饱血液后,离开宿主在地面、墙缝等地隐蔽起来,经过1~4周开始产卵。卵经过一段时间依次孵化蜕变为幼虫、稚虫、成虫。东北地区蜱的活跃期多在夏秋季节。蜱除直接对宿主皮肤机械性损伤外,还常成为多种重要病毒病、细菌病和原虫病的传播者,其危害不可低估。羊蜱病发生率很高,羔羊和青年羊发病更严重。

2.2 症状

蜱多在羊的面部、阴部、乳房、前后肢内侧等皮薄毛短的部位叮咬,造成局部发炎,羊表现不安、剧痒和创痛。另外,蜱在吸血的同时将毒素随唾液注入羊体内,对羊机体造成毒害。这种损伤和毒害严重时,可使羊贫血、体质衰弱、发育不良、毛皮质量低劣、产乳量下降等。

2.3 防治

羊体上有少量的蜱时,可用手或工具捕捉并将其杀灭。从羊体表拔下蜱时,应使蜱体与动物的皮肤成垂直角度往上拔,才能使虫体完全脱离羊体。否则蜱的口器很容易断落在羊体内,引起局部发炎。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防治: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2毫克,1周后再用药1次。或阿维菌素粉,内服,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3毫克,连用3天,预防量减半;芬苯达唑,内服,每公斤体重0.05~0.075克,连用3~5天,预防量减半。氰戊菊酯,配成0.1%~0.2%溶液带畜喷雾。氰戊菊酯用于羊场环境杀蜱时可提高浓度1~2倍。圈舍、饲槽、用具、运输工具等可用3%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地面和墙壁最好用火焰消毒。也可用15%~25%石灰乳喷洒,每隔半月进行一次。

3 羊蜱蝇病

3.1 病性及流行病学

羊蜱蝇为棕色无翅的外寄生昆虫,是羊体表永久性寄生虫。本病在我国各地发病率都很高。羊蜱蝇的幼虫离开雌蝇后,很快变成蛹,经过20天左右就可羽化为成蝇。羊蜱蝇在羊群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播,也可通过垫草、工具等间接传播。

3.2 症状

蜱蝇多集中在羊的颈、胸、臀、腹等部位的皮肤上吸食血液,使羊烦扰不安,采食减少,咬、踢或摩擦蜱蝇寄生的部位。严重感染的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体重降低,被毛粗糙、断裂或脱落。

3.3 防治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伊维菌素,每100克拌料300公斤,连用5~7天,预防用药减半,每20天用药1次;双甲脒,配成0.025%~0.05%的溶液,进行药浴、喷洒、涂擦,每30天用药1次。平日要保持羊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被毛经常清洁梳理,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推荐访问:寄生虫病 昆虫 夏秋 防治 季节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