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时间:2022-03-29 09:51:28 来源:网友投稿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何华平,是湖北农业创新中心特色果团队负责人、岗位专家,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特色水果课题组组长,主要从事桃、葡萄等果树育种栽培学研究工作,系国家桃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库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理事。

作为农业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何华平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情感,深知农民的疾苦,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农民服务。湖北省优秀科普工作者、湖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是他珍视的荣誉。每每看到自己的科研新品“落户”了,他精心“伺候”,以成果服务“三农”。当然,种植户有什么难题讨教,他都义不容辞,套袋、剪枝、疏花,為地方桃、葡萄产业把脉问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科研及实践中积累的学问或经验传授给果农朋友,硕果满枝头之时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跳起来摘桃不是梦

作为全国桃主要产区之一,湖北是南方桃的主产省区。在与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桃区的的竞争中,湖北凭着“早”,抢占了一定市场。据介绍,湖北全省桃树栽植面积从2000年的30多万亩跃至现在75余万亩,产量达65万吨。这种昔日不起眼的“小杂果”,已经成为枣阳、孝感和随州三市农业经济中不容忽视的支柱产业。

令人惋惜的是,早熟桃,甜蜜中略带苦涩。虽然抢了早,但因同质化严重,品质下降,难卖高价,目前90%仍然以中低档为主。何华平注意到,品种退化,品相不好,结果率低,卖不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逐年上涨,投入与产业难以平衡,不少果农的收入并不高。

说起湖北的桃产业,何华平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消费者对口感要求高,水果品种选择余地大,以量取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湖北桃再不改良,前景堪忧。”据他介绍了,湖北桃树栽培模式仍以“矮密早”传统模式为主,树冠过矮,果园过密,通风透光差,管理难度大,种植户重产轻质、长期依赖化学肥料,不重有机肥的投入,造成地力下降,果实品质差,果园病虫害频发。“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农民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些粗放式种植潜在的危害。”然而,市场在悄然变化,倒逼产业转型。湖北桃产业“跑量”跑了10多年,面对新形势,何华平认为是时候调整一下姿势,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了。

压力重重,鄂桃该何去何从?当然是尽快用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方式,改变鄂桃命运。只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只有转型才能换取未来。何华平与他的团队感受到了压力与动力。好在果茶所里聚集了一大批“桃博士”,一系列的新品种从这里诞生,春雪、春美、天仙红、中油13号等早熟品种和1-21、早玉、锦绣、霞脆等中熟品系品种正在逐步被市场认可。

有了新品种,还须“配”上新方式。“果树种植里面,学问大着哩。”何华平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农民修剪偏好整齐、美观的“剃平头式”短截修剪,这是严重错误的做法,桃园冬季修剪要疏截结合,改善枝间密度,延缓树势才是关键。“修剪方式不同,产量甚至可能相差一两倍。”如今,何华平带领他的团队在老河口、枣阳、随县、孝昌、崇阳等5个主产县做示范推广,辐射面积约4万余亩,由于天天与桃农打成一片,不少合作社干脆直接将他聘为“编外社员”。

“目前我们还在探索省力化栽培新模式与新技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何华平说。与此同时,湖北省农业厅和桃主产区近年来推出了相应的促进产业发展措施,以标准园创建、精品果工程、名果计划等活动为推手,有力地促进着鄂桃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从“低价跑量”到“起跳摘桃”,一场从产量到质量、从规模发展到结构优化,从思想观念到生产方式的嬗变正在上演。

“传经送宝”到田间地头

何华平(右三)让越来越多的果农尝到科技致富的甜头

近年来,何华平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多个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创立了湖北省农科院桃、葡萄等研究学科,培养和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研发团队,开创了我国在桃学科在红肉品种遗传育种研究的新领域,选育了一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桃红肉新品种。他主持制定了湖北地方标准7个,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5个和湖北省重大技术成果奖3项,研制出了一批实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为水果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完成科研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加社会性服务工作,常年下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成果推广与技术服务,是湖北省科技服务中最受欢迎的专家之一,也曾是湖北省科技厅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科技特派团员。爱岗敬业的何华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长期深入一线指导生产技术工作,坚持以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为己任,勤奋工作,作风严谨朴实,深得同事与农民朋友的好评。

在何华平的字典里写满“忙”与“农”字,没有节假日与八小时以外一说。翻开他的日记,可以看到他奔走的身影:“2018/1/1鄂州服务:上午到鄂州沙窝碧石镇开展技术服务,两年前种植的一批桃树长势很好,今年已成花结果,现场指导冬季修剪操作。种植户老金反映从山东引种大樱桃有少量花、基本没有结果。根据这地块沙性重通透性好,灌溉方便,夏季耐高能力好,有种植桃的建园立地优势,建议改种植桃。”“2018/1/2江夏服务:上午去武汉小宛葡萄、沐阳农业、未来家园三个江夏区企业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重点解决种植技术和品种更新的问题。同时,也看到服务企业的进步和经营中经验。小宛葡萄在大棚建设、管理经营、种植经验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沐阳农业在园区基本硬件配套、整体规划思路以及项目开发的进步很大,尤其枝条粉碎解决了废弃植物处理问题下午到未来家园,猕猴桃长势不如预期,但园区建设进展较大,但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的调整。”“2018/1/3广水服务:赴广水郝店金竹林果专业合作社调查今年桃种植示范园情况,具体了解今年桃种植情况,山坡地桃园采用多主枝无侧枝小冠形整形无侧枝整形修剪模式在多年试验基础上,取得了成功,可推广应用。其好处是结果早、管理 方便,适合土层贫瘠种植鄂北山区发展。另外,其桃园利用鄂北秋季雨水好气候条件,种植了三叶草长势不错,可作为秋冬生草栽培的好模式。”……

荆楚大地上,处处留下了何华平情牵“三农”、指导服务的足迹,有的桃园修剪缺乏专业人员,他带去专业服务队,提供修剪技术方案,采用电动修剪工具电剪,省力方便,工效较常规提高2-3倍;针对一些地方成熟果实褐腐病等问题,他提出修剪改良、以疏为主的技术建议,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

何华平(右四)与他的团队同农民朋友等在一起

何华平的果树团队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围绕当地农业主要种植的桃等水果产业发展问题,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他看到一批相关的企业龙头围绕产业中发展品种特色不强、品质不高、整体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便重点进行桃园生草、果实套袋、夏季修剪等实用技术示范,邀请对接服务区的地方领导及种植大户代表到一些成熟的试验园观摩桃园生草及新品种结果表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应用,促进果品品质与效益提升,推动服务区桃产业的发展与振兴。每每看到通过对接企业的带动作用,周边先后形成了一批以桃为主要种植业新企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山区桃产业的发展,促进老区产业脱贫进程,形成了产业兴乡好途径,何华平与他的团队非常高兴。他说,通过长期下基层,在解决基地产业部题,专家团队中的年青的专家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懂两爱”的农业科技精神,提升了科技服务的质量,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肯定和好评,一举多得。

往往天气不好的时候,恰恰是为果农把脉支招开药方的好时机,便是何华平最繁忙的时候。他经常不辞辛劳地实地了解桃园修剪管理、树木发病情况、挂果多少及长势,了解是否存在管理跟不上,分别进行指导,给出防治建议,提出具体的措施。有一次到枣阳调研,他发现一个地方桃园受水淹危害,树势弱受穿孔病危害重,果面出现孔洞,流胶病严重,死树现象普遍,于是建议重新建园。在农技服务现场,他总是详细讲解桃树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现场往往“站”无虚席,热心解答前来咨询者的心中疑问。当看到一些果农遇到过棘手的问题,通过他的传帮带,桃树重新焕发出生机,硕果累累,他感受自己再怎么忙怎么累也值得,毕竟自己就出生在鄂南农村,对农人的生活不易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十分知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他要做的是以自己的学问服务农民朋友,开展技术训练,提供跟踪指导,服务贫困山区,让贫瘠土地上结出致富之果。

与农民攀“穷亲戚”

自湖北省农科院实施科技扶贫工作以来,果树茶叶研究所特色水果团队负责人何华平按照院所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积极落实帮扶项目、切实解决农民困难。在他的带领下,该团队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将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精准的运用到扶贫项目中,帮助果农走上了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大山深处有远亲!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农业种植户刘其光,是湖北省农科院特色果团队“十二五”以来重点结对帮扶山区贫困户之一。自1992年起,刘其光就开始了通过种植果树致富的尝试,但因缺乏适宜品种和先进技术,种植经济效益一直不好,规模也不大。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的引荐,刘其光与该省农科院特色水果专家团队何华平一行接对认亲,成为了该院在贫困山区重点帮扶对象。2010年对接后,桃专家何华平对当地气候、土壤资源进行考察,确定地处鄂北山地的大别山区有较好的光热条件和荒闲山地,是早熟优质桃优势产区,立即制定了扶贫方案,他建议刘其光承包荒坡地150亩,通过机械深翻对园地改造,种植湖北省农科院最新筛选出的春雪、春美、霞脆、锦绣、油蟠桃等一批桃新优品种,并指导开展山坡地高干“Y”字形整形、省力化施肥、生草栽培等实用新型技术示范,以及采用桃避雨促成栽培等新模式。自此以来,何华平及团队成员常年进行现场指导,有时由于情况紧急,不论节假日或者刮风下雨,团队成员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提出解决方案,无偿提供果树新优种苗、肥料农药等物资帮助。经过共同的努力,终于把过去的荒山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现如今,这片桃园能带来每年50余万元收入,取得很好的试验示范效果,带动了当地桃种植业的发展。

让何华平欣慰的是,在他的团队大力帮助下,在致富榜样刘其光的示范带动下,周边50余贫困村民也纷纷种起了桃树,并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当地还组织成立了广水市金竹果林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启光”商标,并与武汉市果品协会和润丰果业公司合作,以产销共建形式,建成武汉光霞果品市场的绿色果品生态生产基地,减少市场销售风险。直接联系种植户55户,网络桃种植基地面积500亩,联系带动农户200余户,解决了500人就业问题,极大的促进了大别山区贫困乡村经济的发展。

昔日一个贫困山区的水果种植困难户,逐步发展成为山区种植示范户,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何华平及其团队的帮扶和努力。每当有人问到刘其光这段“种桃致富”奋斗史,他总会提到何华平及其团队成员对自己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脸上挂着踏实和幸福的笑容。何华平深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引领贫困地区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也是每一位科技人员应肩负的责任。他表示,在未来的道路上,特色果团队会继续加强技术研发,集成新品种、新技术,始终坚持以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努力帮助更多的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何华平在某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座谈会上

石首市桃花山镇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平原的湘鄂交汇处,45里桃花山脉景致别然,是“湖北省森林城镇”和“湖北省风景名胜区”。多年来,该镇在湖北省农院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桃花山特色林果产业,成效显著。以桃、柑桔、李等水果已形成了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桃、皱皮柑等水果2万余亩。为把这一产业做好做强做出特色和效益,当地邀请湖北省农院的专家何华平等共谋产业发展,从产业规划、品种选择、品牌创建、技术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商讨座谈,通过桃、皱皮柑等水果特色水果产业化发展来助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何华平团队与桃花山镇还签订了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框架协议,并设立桃花山镇果树专家工作站。何华平认为这类活动非常有意义,能助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给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果农专家来了啦!”“果农专家来了啦!”经常何华平和他的团队一出现在果园现场,果农们十分高兴地奔走相告,争相请他们来指导相关技术,并热情地给何华平等递上茶水。看到自己与自己的同行受到果农的尊重,何华平非常感动,也乐心于心智服务果农,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奉献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并为他的农技推广梦和扶贫梦努力奋斗着的内因与动力。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何华平认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自己的情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声,他十分喜爱这首歌曲,眷恋那个美好的、桃花盛开的“故乡”。他乐意用真才实学帮助桃农,将个人学问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将课堂开进山间地头,将科研、农技的“火种”播撒到桃农心中,让越来越多的果农尝到科技致富的甜头。看到果农民们忙了一年能丰产丰收,再苦再累他也情愿。

“我是谁?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谁?一切为了农民!”为果农增效、为果农增收奉献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这既是何华平心底农民情结的回归,也是对组织的信任交一份答卷。眼下,又到了春暖花开之时,果园里果农们都在田间忙着“补课”,学习观摩“何华平们”农技专家修枝技巧,有的还直接“上手”,边学边剪。作为农技专家,何華平不仅仅是技术的带头人,还是产业的指路人、策划人,是桃产业获取最大效益的助推手。在工作中,他始终认为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及时更新充实新品种的引进和技术,更大程度地提高果农的收入,为地方桃产业的发展做出应尽的努力。何华平坦陈:“能为果农朋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帮助果农朋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人生最大的幸福!”

推荐访问:在那 盛开 桃花 地方 何华平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