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神农架森林病虫害防治,促进地区社会发展

时间:2022-03-28 10:09: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加强神农架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保护神农架珍贵的森林资源,促进当地森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林业稳产增收,提高当地群众的造林护林积极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社会发展;神农架林区

中图分类号: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09101—0239—04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西部,总面积320 767 hm2,森林面积238 331 hm2,森林覆盖率87.7%。森林蓄积2007.34万m3。神农架林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区,有“绿色宝库”、“物种王国”、珍稀动植物的“避难所”、孕育和产生新品种的“摇篮”、“中草药王国”之美誉,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一直以来,神农架的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危害非常大。为了确保神农架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必须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林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过去,华山松大小蠹对林区的森林资源危害就比较严重,后来,银杏大蚕蛾、板栗疫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害先后侵入神农架林区,给林区的林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停止采伐商品材,每年从外地购进松、杉等装修材料。如果不加强检疫和管理,松材线虫和日本松干蚧等病虫害随时都可能侵入林区。很可能对林区内松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因此,加强神农架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1 神农架林区社会、自然状况

1.1 行政区划

神农架林区是全国惟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县级行政区,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71个行政村,人口7.87万人。全区生产总值5.41亿元。

1.2 地理位置

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在湖北西部,西倚重庆巫山县与秦岭山系大巴山脉相接,北临房县与武当山脉相邻,东接保康、兴山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相望,南濒巴东隔长江与武陵山区相连,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57′。

1.3 地形地貌

神农架林区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由亚高山向低山丘陵过渡。境内最高海拔3 105.4 m。最低海拔398.0m,地形复杂多变,重峦叠障,山势雄伟,区内海拔在800 m以上的水平投影面积高达99.2%,故有“华中屋脊”之谓。林区是长江与汉水在湖北省境内的分水岭,是汉江流域南河、堵河,长江流域香溪河、沿渡河等四大水系的发源地。神农架山地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受侵蚀、剥蚀的影响较强,山体遭受强烈的切割,水系发育,横向沟谷切割山体,切割深度达500 m以上,形成“V”型深切河谷,地形陡峭,山体坡度一般在35°~50°之间,主要有山地、喀斯特(岩溶)、河谷以及第4纪冰川形成的冰川地貌等4种地貌。

1.4 河流水系

神农架林区境内横向河谷发育,以其支岭向四周作星芒状放射,河道纵横、泉涌溪流。境内大小河流317条,分属南河、堵河、香溪河、沿渡河水系。

1.4.1 南河水系 发源于大神农架北麓的韭菜垭,境内流域面积533 km2,流程153.5 km,主要有关门河、古水河、洛溪河等支流,流经保康、房县、谷城、郭家营后注入汉江。

1.4.2 堵河水系 发源于神农架以西的大界岭,境内流域面积791 km2、流程78.5 km,主要有落阳河、阴峪河、紫竹河、平渡河等支流,流经竹山、房县、郧县后注入汉江。

1.4.3 香溪河水系 发源于林区东部的骡马店和西部的天葱岭。境内流域面积747 km2,流程113.5km,主要有龙口河、长方河、当阳河、九冲河等支流,流经兴山、秭归于香溪后汇入长江。

1.4.4 沿渡河水系 沿渡河又名神农溪,发源于大神农架以西的大界岭,境内流域面积219 km2。流程17.0 km,主要有闹水河、东北口河、黄溪河、马家沟、榨溪河、赖家河、石柱河等支流,流经巴东由西壤口注入长江。

1.5 气候条件

神农架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区,一年四季受温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双重影响。由于山体高大,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海拔每上升100m,季节相差3-4d,构成了低山、中山和亚高山3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低山河谷13.6℃,中高平川12.1℃,高山高原7.1℃。年降水量分别为761.4mm、973.7mm、1 528.4mm。年日照时数1 858.2 h,≥10%气温190-210 d,无霜期全区平均214 d,年平均蒸发量500-800 mm,平均相对湿度75%。

1.6 植被

神农架林区森林植被类型按其垂直分布的规律,基本上可分为3个带谱。

1.6.1 海拔1 600 m以下 海拔1 600 m以下属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可分为以下两个亚带:①海拔1 000 m以下为含有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亚带,其主要分布树种有青栲、园锥柯、小叶青冈栎、臭樟、川桂、大叶楠、黑壳楠、栓皮栎、茅栗、袍栎、化香、鹅耳枥、响叶杨、锥栗、枫杨、核桃、灯台树、枫香、鄂椴、漆树、三桠乌药、山白果、杜仲等。林型有马毛松:毛蕨一杉木林:陡坡黄栌一铁橡树矮林。②海拔1 100~1600m之间,为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亚带,其主要代表树种有袍栎、茅栗、化香等。林型有茅栗、抱栎阔叶混交林;胡枝子一袍栎林;山茱萸、亮叶桦林;化香树林;黄栌一栓皮栎林;峭壁乌冈栎林;巴东栎、蚊母树林。

1.6.2 海拔1 600~2 300m之间海拔1600~2 300m之间属亮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树种华山松、锐齿栎、山毛榉、红桦、山杨等。林型有红桦林:缓坡山杨、华山松块状混交林;陡坡3棵针—华山松林;华山松、阔叶混交林;峭壁刺叶栎、华山松林;箭竹—山毛榉林;箭竹—锐齿栎林;胡枝子—锐齿栎林;胡枝子—巴山松林。

1.6.3 海拔2 300 m以上,海拔2 300 m以上属暗针叶林带,共分为两个亚带:①海拔2 300~2 600m以内为暗针叶、落叶阔叶林亚带,主要树种为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红桦、槭类等,常形成混交林。林型有桦、槭、冷杉混交林。②海拔2 600m以上。为暗针叶林亚带,主要树种为巴山冷杉。林型有杜鹃一冷杉林;箭竹—冷杉林:黄杨—冷杉林。

1.7 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使神农架资源管护、经济社会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粮食、蔬菜、中药材、茶叶、干果产量分别达17 584 t、34 332 t、371t、86t、836 t,出栏(笼)生猪、山羊、家禽分别达5.42万头、1.73万只、16.33万羽。有机茶、绿源、康俊等涉农企业不断壮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区现有4A级景区3个,旅行社14家,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亿元。

2 神农架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队伍

神农架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由林区林业管理局负责,林业管理局下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防站是林区指导和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事业单位,担负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政府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同时还具有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职责,即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强化管理,做好地方林业系统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宣传动员、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和服务工作。森防站有专职森防人员2名(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各1名),在林场、林业管理站设了14个监测点,配备有兼职测报人员14人。

2.2 森林病虫害发生及治理情况

据统计,林区近3年来森林病虫害危害面积11127 hm2。平均每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率1.62%。其中:经济林病害危害面积20 hm2,经济林虫害危害面积2 539 hm2,马尾松毛虫危害面积13 hm2,银杏大蚕蛾危害面积687 hm2,杨树食叶害虫危害面积21hm2,其他病虫害危害面积7 847hm2。总体来讲,近年来林区森林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

林区林业管理局非常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设备短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近3年来。林区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7 913 hm2,防治率达71.12%。

3 加强神农架林区森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3.1 保障生态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神农架林区是地球同一纬度地区惟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第一家国有林区,是三峡库区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是长江和汉水在湖北境内的分水岭,是三峡库区和丹江口水库乃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蓄洪库,是长江、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屏障,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不仅直接降低森林的生态功能,而且可能会对森林造成毁灭性危害。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近年来,通过林业工程建设、项目造林和自发造林,神农架的森林面积和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显有成效。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加。加之林区森防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防治水平不高、防治资金不足。使得森林病虫害自身抗性逐渐增强,林区森林病虫害危害日趋严重,成灾种类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林区生态建设成果。

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工程建设,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科学测报病(虫)情,为治理森林病虫害提供依据,将外来病虫害抵御在项目区之外,对项目区内的病虫害可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危险性和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

3.2 保护动植物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神农架生物多样性本底雄厚,应视为华中第一生物宝库,据调查统计,神农架林区有国家保护植物3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银杏、红豆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二级保护的18种:秃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杆、巴山榧、榉树、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香果树、鹅掌楸、厚朴、山白树、独花兰、蓖子三尖杉、钟萼木、伞花木、华榛、楠木;三级保护的14种:穗花杉、麦吊云杉、青檀、领春木、金钱槭、白辛树、紫茎、猬实、黄莲、八角莲、延龄草、紫斑牡丹、银鹊树、野大豆。另外,神农架林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36属71种,皆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

神农架林区野生动物极为丰富,共有鸟类285种,兽类77种,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27种,鱼类35种,蝶类235种。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森林病虫害能使大片森林消失,改变森林结构、降低林分质量,从而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森林病虫害也可能直接造成疾病在动植物种群中发生和流行,导致种群数量质量的降低甚至种群的消失。因此,森林病虫害对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威胁。通过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保护森林资源。从而可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3.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社会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可直接导致农业减产以致影响农户的林业收入。如1996年银杏大蚕蛾在此地大面积发生,由于得不到及时防治,核桃、桦树、漆树、杨树的树叶被全部蚕食,造成核桃当年颗粒无收,减少了林业收入,经济损失惨重。森林病虫害危害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变。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由于农户收入的减少,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神农架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产业结构由以前的森工生产调整到现在森林旅游和生态农业上来,森林旅游业地位十分重要。森林病虫害危害可破坏森林资源的自然景观,阻碍森林旅游的发展,影响神农架社会经济的发展。

3.4 提高科研水平,提升防控能力

林区森防站现有专职森防人员2人,14个兼职测报人员挂靠林场、林业管理站。林区森防队伍不稳定、工作经费缺乏,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极度短缺。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因技术、人员和资金所限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环境遭受污染、天敌数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远不能适应当前需要。

通过充实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设备、交通和通讯工具,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立预报站、监测点,促进森防机构建设。能提升病虫害的防控能力。通过专家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形成素质一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队伍和科研队伍,从而提高神农架林区病虫害科研及防治水平,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对湖北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有利于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4 神农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益显著

4.1 生态效益明显

开展森防工作,将遏止神农架林区森林病虫害危害势头。使林区17.43万hm2、1 193.92万m3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提高森林林分质量。从而保证森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持续充分的发挥,有效地维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丰产稳产。可保护林区野生动植物生境,控制野生动植物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保护和发展野生动植物种群,维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还可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造林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神农架林区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4.2 社会效益显著

可提高神农架林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对湖北省的现代化森防事业建设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推动湖北省森防体系建设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通过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保护神农架珍贵的森林资源,促进当地森林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还将提高广大林农的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由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群众的造林护林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4.3 经济效益明显

据统计,此地每年因病虫害危害造成林木枯死约1万m3,主要经济林因病虫害危害造成减产每年损失达60万元以上。通过提高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能力,把病虫害控制在3‰以下,每年可减少林木损失9 000 m3,为经济林稳产增收提供保障,可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5 对加强神农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1)神农架林区森防工作要以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和提高各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促进森防水平的提高。

2)要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科研成果,提高森防设施建设科技含量,增加发展后劲,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学防治能力。

3)要三大效益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建设上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步调一致,措施上重点发展生物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4)坚持“谁经营,谁防治”,坚持各级领导森防工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森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推荐访问:神农架 社会发展 病虫害防治 森林 地区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