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蛛网

时间:2022-03-24 10:58: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相较于哲学论著,《培根论说文集》更是一部表现培根治世思想及人生态度的作品。从艺术角度剖析该书,不难发现培根作为一个博学的用喻高手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家特有的风趣;从思想维度分析,培根在书中表达的观点虽有其伟大之处却也明显带有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文学性、现实性、培根的折中思想等方面简评这部作品,以冀为培根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培根 论说文集

相较于哲学论著,《培根论说文集》更是一部表现培根治世思想及人生态度的作品。宫廷的优雅融进培根的骨髓,成为《论礼节和仪容》中推崇的可贵气质;权力的追逐蒙蔽他的双眼,令他在《论野心》中不惜为取媚国王而用言辞替宠臣文过饰非;宦海的沉浮也让他饱尝心酸,使得培根在《论高位》中长叹跻身高位的艰难。

从艺术角度剖析该书,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培根作为一个博学的用喻高手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家特有的风趣;而从思想维度分析,培根在书中表达的观点虽有其伟大之处却也明显带有他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文章试从文学性、现实性、培根的折中思想等方面简评《培根论说文集》,以冀为培根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一、作品之美

培根在其论说文集内的思想主张与他生平的经历紧密联系,其中有光辉的哲学思想,亦有满含功利意味的说辞。他所运用的美好的词句有如精美的蛛丝,其中增添其艺术性的串联手法也值得后人细细琢磨。

(一)内容广泛,论证严谨

培根的论说文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政治、宗教、择业、婚恋、读书等。他虽在政治领域用功较深,但论说文集的构造却并不单一。多样化的选题令读者时刻保持阅读的新鲜感,避免因主题单调而弃书远去。作为上层贵族,培根的经历颇为丰富,其论说范围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消费》、《论养生》等。此外,《论宫剧与盛会》一文专为迎合当时的两位君主(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而作,其中培根也提出了一些改善宫剧的建议,与当时贵族的娱乐方式相符。而《说建筑》、《说花园》这类文章就极尽贵族奢华之气,充分体现当时英国上层人士的追求。

(二)论说手法的运用自如

培根大量运用引用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使得整体表达更加形象生动,逻辑体系更为清晰。他将自己思想中那些抽象难懂的地方转换成易被理解的通俗语言,使得读者联系前后文后恍然大悟。

开篇观点的引入方式也丝毫不单调,培根有时直接点明观点,切入主题,如《论猜疑》开篇提出我们应当对于表现隐蔽而有危害作用的猜疑之心采取制止或节制的手段;有时用适当的例子引入,采取适当的例证将自己的观点引出,如《论谋叛与变乱》开头通过阐述暴风雨在春秋分的时候最为剧烈以及其爆发前会出现海潮暗涌等现象过渡到国家的叛乱爆发前的骚动,从而开始进入到与论题直接切合的阐述。

(三)对人心理的剖析

有人曾评价培根“万事都精明,只是不懂心理学[1]”,但培根在论说文集中展现的一部分思想内容却恰恰体现了他对人心的抉幽发威,这在《论残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身有残疾的人的内心不容被正常人揣测,在培根看来,他们生来就是要报复造物的,外在的残疾缺陷以及他们对行动的选择都源自于其心理的不平衡。在相关分析中,培根俨然一位细腻的心理大师。正如哈兹里特对培根的评价:“他是大师,擅长比较地剖析人的心智,精于调和各种才能。他对自己的思想步骤和过程详查深究,细心记录。每一处越规和失误,每一种导致错误结论的倾向,不管是出于问题本身的难度,还是由于道德、偏见、惰性、虚荣,或者源于自觉的强势或弱点,他都不放过。然后,他把这种具体而微的自我认识用于大刀阔斧地分析整个人类智慧的进退得失。”

二、作品之实

根据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要从自然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感觉经验。培根批判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反对经院哲学,认为他们把思想囿于人心的“斗室”之中而使得知识断了源头。作为脱离生活的经院哲学的对立物,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一个显著优点是比较重视理论与现实生活和实际效果的联系[2]。

(一)自身经验总结与时事反映

现实生活是一切思想最有力的支撑,培根的论题中包含为数不少的从实践经验中萌发出的思想主张。《论友谊》篇目是培根应至友陶贝·马修之请而作,二人的友谊经历人生浮沉之后依旧不掺瑕疵,因此对于友谊效用的论说与高度评价都是其亲身体验所得,皆非空论。而《论养生》中对于平日卫生的注意点也是因培根平日体气不甚强健而自我反省得出。

除了日常生活方式以外,培根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更多的是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相呼应的,如《论从者和友人》一文就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现代耗费奢靡之风而作;《论请托者》是针对当时极盛的贿赂与私谊请托之风而作。

(二)哲学说教与政治主张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个机敏的政治家,培根在作品中不失时宜地融进了许多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大量对君主的规劝与建议,例如在《论邦国底真正伟大之处》中,培根多次使用“应当”引出自己对于殖民地建设的规划,《论殖民地》一文中,他也用直接论述的手法对国家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恳切建议。

相对于政治家来说,培根更是一位思想家。思想的缺点就是运用思想显山露水,这一点在思想论著中尤为重要,但若是放到真正的政治斗争中,则会被排挤,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宁愿用不积极进言只会默默工作的塞西尔而不愿意任用她认为“聪明得可怕”的培根[3]。但培根仿佛生来就是为君主服务的,在论说文集中,几乎每次涉及到政治的论说都体现出他对君主的劝谏与对王权坚定不移的维护,其主张足以显示出培根对于王权的维护,而政治意味更加浓郁的论说文如《谋叛与变乱》、《论党派》等也与君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君主的拥护倾向在多数篇目中都存在,这或许是培根思想不自觉地表现。不过就全书来看,培根依旧将哲理性表述与政治主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文集没有产生太大偏颇。

(三)现实与理想社会矛盾的隐晦式揭露

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唯物主义经验论的提出者,培根日益感受到了唯物主义与宗教之间的矛盾。但他却主张“世俗的事情不要干涉了神圣的事情,而且在感官之路洞开之后,在自然光亮增加以后,人类的心中不要对神圣的奥妙发生不幸和黑暗,而且人类的理解廓清了刷除了幻想和虚荣以后,仍要归顺神圣的启示,把属于信仰的东西还于信仰[4]。”培根最终没有触动宗教的存在,而是针对当时的经院哲学提出反对意见。培根在《论无神论》中的观点十分明确,他用永不会被驳倒的口气证明了神存在的合理性,并且认为哪怕是哲学,再深入也还是会使人心回归到宗教去,与“把属于信仰的东西还于信仰”相符。

三、培根的折中思想

培根在议会中所抱的政治主张,简单说来是一种“中庸主义”,这与资产阶级特有的调和态度是分不开的。他主张在君权和民权之间,尤其是教派的纷争之间,要采取一种不偏不颇,宽容互让的办法。对此他发表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名为《The Greatest Birth of Time》,主张对反对国家教会者予以宽容之处置。但折中思想令培根的主张在政治上很不受用,在政治生涯前期,他还因拥护民权而触怒王权。倘若培根一直坚持他起初的政治思想,也许他留在历史上的功绩会与为民争权挂钩,但是培根自身的局限性——对王权的自觉服从——又注定了他是不自觉地在斗争中改变了自己的主张,从而成为一个比较温和的王权拥护者。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会在他的各种行为中体现出来,培根也是如此。当人在论说一个问题时必然会从相对的两个角度论证,果决的人会即刻作出判断,而有的人却会考虑得较宽泛,从而在选择上会捉摸不定;这样的人好比是生活中的“老好人”角色,对于论争双方的观点都有赞同的地方,这样的人往往落人话柄,但实际上这个是此人的性格所致。培根在某些问题上有时不得不去采用一些圆滑或是让步的话语去表现自己的复杂思想,在《论变更》中,培根采录关于“变更”或“革新”的正反两面的意见作比较,而自己的主张则近乎折中。

四、总评

作为一部散文作品,《培根论说文集》极大地促进了英国随笔文学的发展,相较于严谨正统的论说文有更多灵动的美感,同时这种在散文范畴内的短小的议论文变体也为培根的论述提供了自由,也为其言志创造了条件。

撇去圆滑的部分说辞,培根留下的这部作品一方面给世人提供了殷鉴,另一方面还承载了时代文化的基因。培根的学识显然是无可挑剔的,而在行文手段方面,他几乎都用平易近人的比拟为读者阐释抽象的观点。但培根在散文式的写作过程中依旧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摆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因此书中出现的政治性较强的文章为数颇多。而培根的献书表中便充溢着一股愉悦的奉承之气,结合全书,读者更能感受到王室贵族在培根心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历史长河中的培根,他是哲人中的凡俗之子,也是俗世中的超脱之人。培根倾其一生,体验过了高级生活的豪华富丽、宫廷密谋的波诱云诡,高雅如他,狡黠如他,心酸如他。培根用优美与狡黠的智慧一步一步将自己推至理想的地位,最终却反被自己所尊崇的阶级所抛。前半生羁绊于政治,后半生才得以将思想光辉发挥到极致,培根用他的灵敏优雅为自己编织了一张蛛网,其精美与世人评说,其险峻只待自己品尝。无论是存在于马克思评价中的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还是作为斯特雷奇笔下无法为人解读的传奇性配角,《培根论说文集》等思想结晶无疑使得培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辉,这部作品与这位大师在世人心中的价值也将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 (英)利顿.斯特莱切,著.戴子钦,译.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一部悲剧性的历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17.

[2] 陆成一.培根:英国唯物主义的始祖——纪念弗兰西斯·培根诞生四百周年[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1):20-21.

[3] 赵白生.“谁解释过培根?”——试论传记配角的阐释维度[J].欧美文学论丛,2005(00):194.

[4] 培根,著.关其侗,译.新工具[M].商务印书馆,1936:14.

推荐访问:蛛网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