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感—行”两学一做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23 11:24:4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理论学习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环节,改进学习模式、提高党员理论学习的效果对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为背景,结合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学—论—感—行”的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的内涵、实施步骤及效果,旨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党建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理论学习;两学一做;新模式

理论学习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每一名党员组织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党员、干部自我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充实了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的内容,更对理论学习这一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民办高校在组织建设方面面临着特殊的环境,因此更应坚持理论学习这一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帮助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把握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等重要问题;同时要结合好民办高校的工作实际,明确好“怎样培养人才、怎样落实组织建设”等现实问题。基于上述情况,一些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和理论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了“学—论—感—行”的理论学习教育创新模式,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提供了新模式的参考。

一、“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的内涵

“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依照“集体学习、公开讨论、分享感悟、落实行动”的循环方式进行。“学”即组织支部成员学习理论热点、经典著作,确保理论学习主题突出。“论”即通过集体讨论、现场讲解分享学习要点、精华,使理论学习真正入脑。“感”即针对上一环节讨论情况,组织支部党员谈感悟,开展自我反思与评价,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实践中的落实方针,使理论学习真正入心。“論”与“感”在形式上都是说,但“论”注重于将相关问题的中央政策、主流观点、社会看法进行解读、陈述,是一个将外部信息导入的过程;“感”则更注重将上一阶段解读、陈述与党员同志的自身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联系,重在通过主题看支部党员在思想上应该有什么样的觉悟、行动上有什么样的要求,是一个将外部信息内化的过程。这两个阶段在整个学习教育模式中起着承上启下、由外而内、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只有坚持好才能实现“学有内容、行有依据”。“行”即根据上一环节得出的落实方针,细化行动方案并执行、监督,通过实践使理论学习深入实际工作。“行”是该理论学习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使得学习内容落地生根的阶段,在实施阶段要将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总的目标,注重行的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学习的最终效果利于党员成长、利于实际工作。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民办高校因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亮点。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同样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现实中民办高校组织建设却面临着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困难,因而部分民办高校理论学习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理论学习广度有限。学习内容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支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学习进行时对于党员的教育、引导效果。丰富、广泛的理论学习内容有助于党员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更新思维。现实中民办高校的一些基层党支部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只满足于上级党组织要求中的“规定动作”,对于一些与组织安排或是本专业理论相关性较弱的内容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这对于理论学习内容的确立本就是一种曲解。

2.深度不足、针对性欠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背景下,对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的要求不断提升,主要强调“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这都要求理论学习要不断增加深度,提升针对性。而一些党员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只满足于浮在上面,只顾看到大方向,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更没有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大大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3.主动性不强、动机异化。对于基层党支部而言,理论学习关乎组织建设的总体效果;对党员个人而言,理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因其对组织和个人的正面影响,一方面理论学习应该出现积极开展、主动落实的局面,另一方面受学习广度有限、深度不足、针对性不强的影响。

4.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学习模式。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开展理论学习时往往单纯集中在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一人报告和书写心得体会几种常用的学习方式。理论学习仅仅局限于从报纸和网络上摘抄,思考和体会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文章的标题或只言片语。这样的理论学习显得零散、浅显,不但不能将理论学习本身的内容串联成有机的整体,更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升华,同时也无法将理论学习内化为组织生活的一部分。

三、“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的具体开展

1.“学”——求真务实,明确学习主题,夯实理论基础。把握主题内涵,了解核心要义是理论学习的基石。(1)要明确主题。整个理论学习主题的选定既要结合上级党委的学习要求、又要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2)制定学习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学习内容、时间规划、集体研讨、专题调研等具体制度,推动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三)开展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形式,个人自学应注重吃透原著,及时领会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努力把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2.“论”——知识反刍,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阶段,以演说、讨论的学习模式为主。“论”是将理论反刍、调动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式,凸显每一位党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党员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理论兴趣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体现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可开展分专题的小组研究、集体探讨、主题发言演讲等学习形式,重点要鼓励支部党员从学习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难理解、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可通过辩论的形式,鼓励党员们畅所欲言,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和解决问题,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3.“感”——强化认知,深入思考,使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此阶段主要针对上一环节的讨论情况,组织支部党员谈感悟,开展自我反思与评价,结合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进一步制定实践方法和落实方案。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阵地,开展支部学习

“微”感言、理论分享QQ看、网络访谈等活动,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党员理论学习中的小案例、小感悟,更易于为广大学生党员接受。通过这个阶段,明确学习不仅要看学生党员掌握多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得出感悟,有所思、有所获才是真学、学懂、学通。

4.“行”——活化载体,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环节,是源泉和最终目的,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通过利用第二课堂,把理论学习渗透到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可组织支部党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团、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教育话剧展演、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等一系列贴近青年学生特点与需要的活动,突出较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通过实践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习效果。

四、“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1.覆盖面广,参与性强,将理论学习融入党员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因其性质的特殊,民办高校较之公办高校面临着生源质量差,学生党员培养难、教育难的客观问题。通过“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可以式充分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通过支部党员的参与有利于解决民办高校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强、动机异化”等方面的问题,使理论学习与党员个人真正产生联系;还可以将该模式融入党员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帮助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考核,使党员培养逐步成为常态化、模式化的工作。

2.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将理论学习融入热点问题、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要求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通过灵活的内容和形式设置,有利于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员结合与工作领域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专门的周期进行学习。一方面提升了党支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满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民办高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体系完整,操作性强,让理论学习开展得下去,持续得长久。基层党组织需要一个模式将“学”与“做”连贯起来,同时通过合理的环节设置、内容设置,突出

“学”的效果,检查“做”的情况。“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有利于民办高校对目前尚在摸索中前进的理论学习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让理论学习在民办高校的特殊环境下能够开展得下去、持续得长久。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制度化和常态化,民办高校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学—论—感—行”理论学习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党员理论学习方法,提升理论学习效果,以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全面提高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能力,真正在民办高校党组织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加强民办高校党建的具体路径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1).

[2]覃凤彩.新形勢下加强广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4).

[3]刘现鹏.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推荐访问:理论学习 民办高校 模式 创新 大学生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