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21 10:10:4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针对天水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明确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定位、规格和能力要素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空间进行了分析和重构,提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方法和系统架构。实践表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网络工程;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重组;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5-0061-03

一、引言

依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的要求,天水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为中心,确立了“区域性、高水平、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契合了人才分类理论,满足了经济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为与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相适应,围绕“培养目标对接行业需求,培养规格对接岗位要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实际,考核评价对接能力要素”的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积极探索重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

为此,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参考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将复杂的网络工程知识体系通过“模块化解构”和“模块化重组”的方式,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将专业能力体系解构为不同的模块,替代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全新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格

专业定位要与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也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要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和高职院校技能型培养定位,要确立人才培养内涵,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动力,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对接行业需求为基准,以强化专业能力为本位,结合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趋同、培养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三要素构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框架,要回归工程教育本质,关注以下四个方面:①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②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③强调运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重建课程内容与结构;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学会学习和终身教育。

依据培养定位,天水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从政治思想规格、文化规格、专业规格、职业素养规格、身体和心理规格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义并确立了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培养规格,设定了4个一级能力指标(核心指标是知识技能、工程能力)、12个二级能力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能力要素。例如,特色鲜明的职业素养规格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显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能力;工程能力则要求学生应具备园区网络设计和部署能力、数据库管理运维能力、数据备份与恢复能力、园区网络排错能力、网络安全策略部署及实施能力、校园无线网络设计与部署能力、数据中心与云计算规划运营能力、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知识与相关技能等。

三、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空间构成分析

ACM和IEEE计算机学会长期致力于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空间,旨在为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提供纲领性课程指导。依据最新修订的CS2013中描述的计算机工程知识空间结构,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的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网络工程的问题空间,明确需要强化的知识领域应包括:计算机组成与体系、数据结构与算法、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及体系协议(TCP/IP协议)、交换路由技术、网络安全分析与处理、网络服务自动化运维、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存储网络设计与实现、云计算架构与平台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相应地,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学科,弱化的知识领域应包括:图形学和可视化、多媒体技术、数值计算、微机原理与汇编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数字逻辑等。

从知识空间构成来看,加强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了从网络协议到安全分析、从路由交换到云计算、从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模型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空间知识体系,它体现了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要求,将传统技术与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进行了适度结合,该知识空间把各个部分逻辑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整体与连续的经验,强调将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融合与统一,符合课程体系建构的整体性要求。此外,知识空间的核心知识体系有机联系,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重组后容易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

构建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思路是在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需求以及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本科教学规范的框架下厘清专业能力的构成。将细化的36个能力要素,尤其是专业能力,对应于具体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知识应用聚合成知识模块,互相紧密联系的模块有机搭配形成教学平台,构成了“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使课程体系的各个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形成系列化与模块化的架构。

按照“强化通识教育、坚实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突出能力本位”的思路,我们设定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教学平台,每个教学平台下设置了多个模块,如图1所示。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基础教育模块和职业素养模块,在保证基础教育模块质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素养模块的教学指导。学科教育平台中包含了数理基础模块和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模块。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平台中的模块及模塊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专业教育平台主要承载对就业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和岗位就业能力的培养任务,包括数据通信模块、系统设计与集成模块、网络安全分析与处理模块、网络应用开发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教学模块等。专业教育平台可以反映新技术、新应用等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的变化,通过增减课程模块或模块来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个模块是围绕特定主体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它涵盖了相关的知识点,体现了各种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甚至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界限。这种模块的解构与重组绝不是简单的拆解与合并,而是对专业能力和知识空间精准分析基础上的系统性重建,强调模块重组后的结构创新和功能提升。以数据通信模块为例,该模块由网络协议分析子模块、网络设备互连与优化子模块、无线网络技术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由若干教学课程组成,如网络设备互连技术、网络调试与优化、高级路由交换技术、SDN技术等课程组成了网络设备互连与优化子模块,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前后递进关系,构成了知识点丰富、专业性强、内容各有侧重的课程群,打破课程的独立性,注重知识空间中知识点的衔接与综合运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和结构优化,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此外,模块对接行业知识体系要求,能够无缝和华为、新华三、锐捷等网络学院教学内容融合,结合真实案例,能够将企业最新的、应用最广的技术及时引入教学活动,更新教学内容。

同时,在整个模块化课程体系下,要注重课程内容模块化。在课程的各个模块单元中,要让每个单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學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可通过以项目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或课程设计串联,以主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综合实践内容,如网络工程专业可依次开设构建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安全的双核心企业园区网络、电子政务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部署等实践项目,根据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将课程模块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经模块化梳理后,更有利于对原理、方法、技术的领会,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综合运用的能力。

五、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天水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经过查阅资料与思考论证,沿着“人才需求调查→确定人才培养类型→人才能力结构→基于能力结构的知识点体系→课程体系”的主线,进行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系以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了与模块化课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通过选用和自编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的构建和完善模块化教材体系,制定了与模块化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各类网络技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90%以上的学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认证。80%以上教师获得行业或企业高级认证工程师,成为“双师型”优秀教师。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从60%提高到85%,大多在华为、新华三、锐捷、深信服等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就业质量优良。

六、结语

模块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而言是选择多样化,对教师来说是更加专业化,对学科规划者而言是更加系统化[5]。实践表明,模块化课程体系契合应用技术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建立和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能力的“解构”与“重组”实现人才能力解构的优化、创新以及功能提升,达到个性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优质复合性、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韦文联.能力本位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7,(2):44-48.

[2] 王延吉.“回归工程”还是“回归教育”——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断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7-120.

[3] 唐德海,甘鹏.模块课程实现的若干原则性问题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3):57-60.

[4] 李峻,陈鹤鸣,方萍.模块化人才培养:理论内涵、模式构建与风险防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35-137.

[5] 张明昕.普通高校模块化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大学教育,2016,(7):39-40.

(编辑:王春兰)

推荐访问:模块化 网络工程 课程体系 探索 实践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