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制订的优化研究

时间:2022-03-21 09:56:48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计划对学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招生计划要与教育资源配置、生源情况及社会人才需求相匹配。据此原则,文章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优化指标体系,并提出在最小教学单位和最大专业容量范围内调整班级数量,科学确定专业计划分配的优化方案,进而从源头保障了高校专业结构规模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化解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计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40-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愈加突出。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2015年三部委联合发文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出指导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实现产教融合发展,进而提高高校支援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服务能力。而招生计划的制定是高校招生工作的第一环节,计划分配对于高校学科科学布局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导向作用,可有效地推动专业结构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因此,招生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成为影响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高校招生计划制定的实践与研究现状

招生计划是指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各省生源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整招生层次结构、区域结构安排以及专业结构的生源计划。因此招生计划的制定不是招生人数的简单分配,而是求解招生专业、招生科类、招生区域三個变量的最优组合的过程。

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多数会考虑市场需求、招生形势、各院系的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但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效果仅依据经验定性确定。事实上,招生计划制订的影响因素与效果是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依据个体认识水平和主观意识的判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指标选择的随意性,决策流程的简单化。

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高校招生计划合理配置的问题,如骆轶姝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招生计划编制的优化模型;杨卫平等人根据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的高校招生计划编制指标体系;郑庆华等人结合历史招生数据,通过建立影响招生计划的指标体系,构建分省招生计划二次分配模型,进而制订招生计划。以上研究成果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分配,保证了招生计划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招生人数与教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制订的基本思路

各个院校制订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的数据包括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科类招生计划、分省招生计划。由于各个高校管理体制、财务制度、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科规划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对于招生计划影响因素所考量的也不尽相同。但从定位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侧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同时考虑到生源、培养能力以及效益分配,因此招生计划的编制应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与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能力和教育资源适应。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办学条件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高校办学能力的基本指标,同时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物质前提。招生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其导向作用,对教学条件相对较弱的专业适当控制招生计划,对教学条件相对优质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这样可以引导院系改变发展思路,提高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

2.与各专业的生源数量与结构相匹配。专业间的生源情况差异反映了考生对各个专业的向往度。学校应该对历年各个专业的生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作为下一年招生计划设定的基础数据,使招生计划与生源情况有效匹配。

3.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应用型院校定位于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服务,通过人才的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对地方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升级起推动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是输送人才,为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适人才;其次是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科技难题;最后是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知识与人才的积累、科研的创新引导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不断进步,人才需求的规格也不断更新。传统的专业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匹配,才能改变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创造出持续的高就业。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计划模型构建的影响因素

影响招生计划制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与各地生源状况等外部因素,也有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等内部因素,将内外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招生计划。本文认为应用型院校招生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大部分。

1.办学条件。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条件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高校的办学条件的。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包括教学条件和后勤保障条件。

2.学校发展规划。任何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校整体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学科发展规划、师资引进、实验仪器的增设、实习基地与就业合作单位的增加等等。

3.社会需求(就业率)。构建招生计划分配模型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通过招生计划的合理分配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具体表现在,首先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质量上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对人才的要求,其次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能基本满足当地社会经济的人才数量的需要。因此社会需求是可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加以考察的。

4.生源市场。学生对于专业选择的主观意志占主导地位,各地区对于不同院校也有着不同的认可度。因此各地区各专业的生源情况不尽相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生计划制定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源市场的需求。

5.办学成本。办学成本是高校各方面发展必须考量的基本制约要素。招生计划制定过程中,也要考量各专业的办学成本以及班级容量的最优化,以合理安排招生计划。

6.竞争对手。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由最初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加剧。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更为重要,以调整学院竞争策略。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计划优化模型的构建

事实上,对于各个学校而言,每年制订招生计划时更多的是对往年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优化模型,即在原有计划方案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科学的调整,具体思路为:第一步,根据各专业的教学特点确定各专业的基本教学班级人数,即各专业最小容量a;第二步,确定每个专业的最大容量A;第三步,根据学院整体规划和变动资源确定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即班级个数N(1=

1.各专业的基本教学班级人数与科类的确定。学校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专业的基本教学班级人数a;在确定班级基本人数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教学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办学成本,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基本教学班级人数。同时根据各学科特点,确定文理科比例m。

2.各专业最大容量的确定。根据学校现有各项固定资源中的短板确定各个专业的最大容量的初始数值B1,再根据学院未来发展规划中的长板与最大容量初始值的差值确定调节值b,以确定最大容量最终数值:B=B1+b。影响专业容量的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指标如表1所示。例如W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办学条件中的短板确定其最大初始容量为B1=180人,但由于学院发展规划可新增实验设备能够满足300人的最大容量,这一项办学条件的增设会带来其他办学条件的逐步增设,因此其差值120人的50%作为调节值,最终该专业的最大容量为240人。

3.班级数量的确定。由于学校整体招生计划受教育厅调控,并不是一个常数,同时要满足学校学科发展规划的要求,因此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最大容量,要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以及各项变动资源与市场需求确定。而招生计划应该为教学班级的整数倍,因此,确定实际招生计划人数就是要确定班级的数量:N=[A/a]。班级数量以上一年的数据为基础,再根据以下表2指标进行调节。首先按上一年的办学成本、社会需求、生源市场确定均值,各类指标高于均值即为正向指标,按最大值执行,数据不变;但如果低于均值即按负向指标进行调节。而竞争对手指标则需要考虑学院的竞争策略是领先策略还是跟随策略,进而调整班级数量。权重根据各学校自身情况确定。例如:根据上述W学校电子商务专业1=

4.各专业省外招生规模的确定。确定了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后,再确定外省的招生人数,以上一年度的各省招生比例为基数Q1以及各省招生专业,根据各省近三年分专业的招生情况调节确定。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其中7.1第一志愿报考率、7.2报到率为正向指标,若指标高于上一年度可提高Q;若低于上一年度,则降低Q。而8.1和8.2则主要影响省外专业的设置。

在现行的操作中,高校招生计划往往由招生部门独立完成,但事实上招生部门在招生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总体协调与统筹调整的角色,整体招生计划的科学编制需要学校教务部门、财务部门、各院系集体决策,才能保证招生计划的合理分配。招生计划分配优化模型,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从源头保障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内涵发展的要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追,张婷.浅述高校餐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5).

[2]张枫.影响招生计划制定因素的个案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3]郑庆华,罗京,王衍波,杨松,宋红霞.普通高校分省招生计划编制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7).

[4]董业军.我国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模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

[5]杨卫平,段丹青,陈松岭.基于模糊数学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

[6]唐小我,李志刚,陆卫江,张澜涛,黄树良.发挥招生计划杠杆调节作用促进高等学校发展方式转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7]董业军.我国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模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

推荐访问:制订 招生计划 本科 优化 高校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