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跨进“阳光时代”

时间:2022-03-20 09:56:29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认定好学生、好老师、好学校

计划耗时6年,将颠覆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打造“优秀校长群体、优秀教师群体、优秀学校群体”。

去年6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绿色GDP时代。全国将创设30个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广州市位列其中。

今年5月28日,广州市教育局召开“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实验启动仪式”。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屈哨兵指出,要把这次改革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破解教育难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舆情回眸】

最没人性的条款:教育评价制度

自从“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口号流行后,人们对好学生、好学校的评价分歧更加激烈,重新审视教育评价标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更是中国最复杂的难题,中国的教育评价工作起步很晚,发展很不成熟。

我赞同上面的观点,但是显然它不能成为我可以原谅的理由:我国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都缺乏科学性、缺乏系统性,并且没人性。

关于我国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岂可用“落后”一词来搪塞,在我看来完全应该用“霸王条款”来描述。这些年我们总是在责备电信、交通等服务业的“霸王条款”。其实,最大的“霸王条款”就是教育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

1.野蛮。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要通过分数这一关;不管什么样的学校,都要考核你的升学率。前些年的学校等级评定,也主要是看升学率的。华山一条路,似乎没有道理可讲。

2.霸道。指挥棒只有一根,不允许其他指挥棒存在,当然也不会存在其他评价方式。应试教育的“唯一性”与“合法性”,抹杀了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

3.老赖。这一点很好理解,几代人都经历了这样的“霸王条款时代”。如果把古代的科举考试也算上,那这样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是老妖级别的老赖。可笑的是,千百年来我们竟然对此无能为力。

4.黑暗。这不仅表现在它扼杀了多少可以自由发展的生命,而且还滋生了太多的教育腐败。令人发指的是,国民面对这样的“霸王条款”却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认命接受。

素质教育十五年:皇帝的新装

我国以往的教育质量评价,无外乎学业、考试、升学率这三大核心指标,因而“升学考试”成为衡量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看一所学校好不好,就看它的升学率;评价一名老师或者学生好不好,也是唯分数论。因此,普遍把这样的教育称为“应试教育”。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横空出世,一条道跑到黑的“应试教育”才逐渐得到平衡、制约和规范。

1988年《上海教育》第11期发表“言实”的文章《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这是“素质教育”一词较早见诸公开舆情。

1990年,江苏省教委下发文件,在小学中实施素质教育;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4年,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就以法律性文件的方式,确立了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是在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在政策、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影响下,不断探索而形成的。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那时到今天,中国教育开启了十五年的“素质教育”探索。期间,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界的“新生事物”历经风雨,跌宕起伏,发展极为艰难。有时走了很多弯路;有时出现虚假、变异的“素质教育”;多数时候,素质教育遭到无情抛弃,只是用来装潢门面的玩意。十五年来,学校依然是“应试教育”一统天下。

素质教育,皇帝的新装。

【记者专访】

教育质量阳光评价:“王者归来”

素质教育推行十五年后的今天,广州市被批准纳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综合实验区。无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羊城教育人的召唤,都注定了一场颠覆旧体制的改革将逐步刷新广州教育面貌。我们期待:回归生本,回归人本,回归教育原真,教育质量阳光评价的指挥棒终将“王者归来”。

5月29日,就在广州市教育局召开改革启动仪式的第二天,我们就“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问题,专访了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经过深入交谈,我们渐渐对广州市此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

1.六大模块,打破评价桎梏。新近推出的广州市阳光评价指标基本框架,打破了以往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评价体系。并且在“国家新标准”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实际进行了微调、细化和创新。

这具体包括“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情况”“对学校的认同”六大模块,以及22项关键性指标。显而易见,“品德与社会化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对学校的认同”等指标完全颠覆了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情况。

尤其是新增的“对学校的认同”,是评价学校的最佳办法。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到底谁说了算?我认为,首先是学生说了算。学校的主人是学生,学校的王者是学生,学校是学生的而不是旁人的。这是学校的最原始的本质意义。

2.四大特点,指标体系完善。广州市此次推出的阳光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课程改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把有关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全面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在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方面,主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综合来看,阳光评价指标框架有“强调综合评价”“强调分层要求”“强调可操作性”“强调校本实施”四大特点。

这套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创新研发的评价体系,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科学性、可操性,全面提升了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3.六年规划,成效值得期待。广州市下大力气,计划用六年时间启动和推行这项评价机制改革,很好展现了广州教育管理者、广州教育人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在做大做强基础教育方面,在破解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教育难题方面,可谓是“志存高远、深谋远虑”。

市教育局成立了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局长屈哨兵亲自挂帅任组长,副局长江东任常务副组长,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教授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组员。阵容庞大、任务明确。

从2013年10月开始,到2019年12月,整个系统工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和构建体系框架;第二阶段,用两年时间推进实施,开始实验改革;第三阶段,用一年时间对改革进行总结验证和报告;第四阶段,用近三年时间完善制度,大面积推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形成“三大群体”:改革指向精妙

我注意到,广州市本次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引入了“归因理论”。这无疑是一次尝试和突破,也是对昔日看分数、看结果的片面评价方法的修正。

归因评价模式,正是评价体系“阳光之魂”。以“阳光评价沐浴成长”为标识,充分依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公正透明的阳光评价,推进“管、办、评”分离评价机制,建立阳光的评价指标、手段,导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

不过,无论是外部归因,还是内部归因,归因评价体系建立后,它的指向似乎比归因本身更为引人关注。

对此,江东副局长的介绍令我叹服。他说,通过阳光评价综合改革来推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改革的目标之一。而推动“三大群体”形成,以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来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圆人民满意教育之梦,这是改革的目标之二。

到底是哪“三大群体”的形成?指通过阳光评价体制改革,推动“优秀校长群体”的形成,推动“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推动“优秀学校群体”的形成。

显而易见,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制度的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面貌,改变教师面貌,改变校长面貌,改变学校面貌,改变教育面貌。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责任编辑)

推荐访问:广州市 跨进 中小学教育 阳光 时代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