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时间:2022-03-19 01:50:3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毛概期末论文

题目: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学院:理学院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12班

姓名:黄建刚

学号: 201112010220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摘要:当代大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普遍比较弱。许多大学生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尽人意。如何让大学生做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时间生产呢?本文中,我通过两大方面没讨论这个问题,我先谈了谈我眼中的“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现状,紧接着又从三个方面谈了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理论实践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将理论知识成功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这些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根据自己本学期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结合我所了解到的有关这个问题的社会现况,我从以下两大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都比较扎实,对于许多书本上的定理、结论他们都能做到倒背如流。他们运用自己那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大脑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制造”飞机、卫星等高科技产品,他们可以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在嘴里“滔滔不绝”地“生产”许多物质资料,但是他们那双稚嫩的双手却很难成功地制造一个螺丝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以致用,不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对于“纸上谈兵”的卷面考试他们基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对于真真切切的实战训练中的考试,他们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对于许多拿著名校毕业证的“优秀大学生”用“高智商的野蛮人”来形容他们,一点也不委屈他们。因为他们虽然嘴上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操作起来,许多人连一些技术学院毕业的技工都不如。对于这一现状

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实例,我的弟弟在上初三时辍学了,在家呆了一年后,由于年龄小,家里让他找了个技术学院学个一技之长。最后他就在我们县上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上了两年,去年毕业,毕业后在一个工厂工作,由于操作技术娴熟工作效率高,现在月薪能达到4500元左右,他学的是电焊,我问他一些有关电焊方面的原理是,他基本是一无所知,但他却知道具体怎么操作,怎么把产品质量搞好,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相反,有位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我们学校的某位学生的故事,这位学生学的是软件,大学四年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毕业后被保送到一家知名公司。结果公司让他做一些程序时他却做不出来,他的回答是“有的东西书上没教过,我没见过所以不知道。”结果是上班的第三天就被公司辞退了。这位学生不优秀吗?不优秀怎么能连续四年拿奖学金呢?那他优秀吗?优秀怎么连个基本的软件都做不出来呢?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一个实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严重失衡,普遍严重匮乏实践操作能力,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状。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上高度重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前提

思想上高度重视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本身而言。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重视了,他才会在日常学习中时时注意,并且将之付诸于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来。所以要想让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那么对于那些只有书本知识的人而言,“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我们只有将这一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的办法深深地根植在大学生的心中,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主动地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于社会。那么,如何引起大学生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呢?在大学生心中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建立这一思想是一场“持久战”。要对大学生从小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刻引导着他们向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前进。对于已经成年的青年大学生,也不是“无药可救”的,对于青年大

学生也要大力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的灌输,“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尤其是这样。”所以只要社会各方面正确引导他们,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可以被改变的。

只要他们思想上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中去不断发现实践中的细微之处,奥妙之处。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种模式的不断训练,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将会越来越强,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他们就能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这种训练模式的实行,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所以说思想上高度重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前提。

优化教育体制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方法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学森老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接受了当时世界上的一流教育,回国以后一直致力于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清华大学执教期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钱老退休以后仍旧十分关心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曾写过多篇有关人才培养的文章,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钱老临终前在前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去探望他时,钱老结合自己毕生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经验,语重心长地对温总理说“中国至今还没有一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中国要发展,要强大,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在中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对理论知识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导致他们对实践能力十分淡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科学、合理、有效的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适当淡化理论考试,提高实践能力的地位。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均衡发展。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团结合作。首先对于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而言,必须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改变老师们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再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互动的共同学习过程。其次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不能只是围着书本知识转,还要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实际,了解大自

然,对于一个问题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学生的考察不能是“一份成绩定乾坤”而是要注重过程,从各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号召当代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总书记为什么回想我们发出这样的号召?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只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只有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才能实现我们的理论知识的意义。所以,我觉得对于高校大学生不光是要在大学里博览群书,奋笔疾书或者呆在实验室里跟瓶瓶罐罐打交道,还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走到人民大众身边去,去顷听人民的心声,去了解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去对照现实生活是不是和我们书本上讲的完全吻合,去了解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个怎样的现实问题,去思考我们如何将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东西不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引导,这就需要我们改进我们的教育模式。

只有优化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教育体制将带领他们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前进。所以说优化教育体制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首先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在大学生的心中建立一个这样的思想——“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在学习过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其次优化教育体制,淡化应试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在国家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适量、适时、适度地在高校大范围地掀起广大当代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浪潮,鼓励广大青年关注实际、关注生产、关注民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祖国伟大事业的建设当中来。我觉得通过这两大方面的努力,当代大学生将能基本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1]《实践论》作者毛泽东

[2]《反对本本主义》作者毛泽东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页。

[4]《十八大报告》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高质量人才》,钱学森

推荐访问: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密 当代大学生 实践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