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教学策略和技巧

时间:2022-03-18 09:51:54 来源:网友投稿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选取合适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力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丰富学生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课堂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探究式教学方式贯彻的主渠道之一。在教材的教学内容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下,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要知道真正的探究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在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又可以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大有好处。

那么建立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实施探究性教学呢?我们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前人的一些研究,提出以下几种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发展线路的学习方式,以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开始,并围绕问题的解决及新问题的产生而展开的一种科学课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对学习的评价反思,主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发现,学会认知加工,学会自我监控,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体验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选择适合探究性教学的教学内容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表征。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陈述性知识,也是说明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如“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的,其认知单位是命题。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如对几何光学中全反射的条件和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讨,指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再现;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转换和迁移。人的任何智力行为都同时需要这两种类型的知识,我们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中就包括这两种类型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理解和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训练,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物理课程中的知识都适合探究性教学方式。那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结构、事实等方面的知识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而对那些物理学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难度适合于我们的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探究。当然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不能完全抛弃传授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是要突出 “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有机的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哪些内容是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哪些是知识适合于接受性学习的,我们要通过平时老师互相之间听课、评课,来探讨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应该采用的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

推荐访问:能力 教学策略 技巧 知识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