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科研,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3-16 10:15: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校本科研本着从教学实际问题入手的针对性原则,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主的实效性原则和以教师全体参与的合作性原则,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解决现实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本科研;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2-0120-03

校本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点,是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一、深化校本科研的选择

我校的教育科研起步于80年代,在“科研先导、实验先行、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战略思想引领下,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思考也随之产生。在思考中,我们愈加发现:传统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倾向于宏观研究,距离教师较远,没有发挥教师的研究主体性;课题研究不注重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缺乏针对性;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相互孤立,无法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科研氛围,缺少群体研究。如何深化学校发展,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我们前行中的问题,更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在我区“名师培养工程”的带动下,我们把眼光瞄准了校本科研,本着从教学实际问题人手的针对性原则,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主的实效性原则和以教师全体参与的合作性研究原则,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解决现实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所以,校本科研的定位更符合学校的发展,更贴近学校、教师的实际,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选择。

二、校本科研的实施策略

传承多年的科研文化底蕴,为实现校本科研与高效课堂的同步脉动,我校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点,把校本科研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一)完善一个体系:校本科研管理规范化

我校在“重实践、求创新、兴学校”为核心的科研理念引领下,构建了由制度管理、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五个部分组成的校本科研管理体系。本着“以制度建设促常规管理,以常规管理促课堂效益,以课堂效益促教学质量”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适合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校本科研制度;构建了以“校长统筹——分管领导监控——教科研室负责——年级组长督查——备课组长落实”的校本科研运作模式,课题研究力求在小中见大,在小中求实。

(二)突出一个中心:科研与教研一体化

以校为本,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教学,即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科研与教研一体化为模式,形成“校本科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校本研究体系。

1 立足课堂,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着眼于课堂,将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自我反思中发现的困惑和问题,与教研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探讨,把具有典型意义、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确立为课题进行研究。校本课题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按照“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认真反思、总结成果→再次实践、成果转化”的思路,有效地分析、探索、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2 结合课题,在实践中研究

在校本课题实践中,一是立足实际,关注回归课堂的主动性研究;二是引领探究,关注多层面合作的互动性研究;三是解决问题,关注教师行为跟进的实效性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采取“同课异构”的途径,通过课后集中讨论——对比反思——再度设计的途径,使执教者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在体验到成功乐趣的同时,教师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有机统一,一种操作经验与教育过程的有机渗透,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一个个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了教师的智慧,通过实践,促进了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

3 主题备课。在研究中实践

备课是每一个教师的常态教学工作,主题备课是教师集体、个性相结合的思维过程。我们采取单元责任制的备课方式,每周四以年级(科)组为单位,校级主管业务领导下到科组内,每周轮流由一名教师主备,学年(科)组长为主持人,组内其他教师为辅,从课题研究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人手,确定目标,策划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明确设计思路。经过集体讨论、个性化补充,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由组内试讲、课后评议、反复研究,到集体反思、形成新案。集体备课,形成了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反思、团队提升的校本科研的良性循环,为校本科研创设了开放的时空,为学校发展创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三)依托一个载体:校本培训多元化

我校本着“集体研究,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的校本科研培训思路,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发展的有效载体,实现“三三四”目标培养模式,即三种意识: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三个功底: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有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功底,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四个具有:将教师全力培养成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宽阔的知识视野、优秀的业务专长、全新的科研理念的研究型教师团队。

1 强化学习意识,以“学”厚师能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引导教师在协作中主动地发展,我们建立了“三维多元立体式培训模式”:一是在原则上,遵循“立足于教师实际,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教学实际”的重心下移模式;二是在时间上,形成“假期培训——每周研讨——每月论坛——期末小结——学年总结”的过程控制模式;三是在内容上,确立“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专题研究为依托,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目标跟踪模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2 强化研究意识,以“研”促师能

我校的校本科研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建立了“立足以校为本、注重骨干带动学科联动、着眼整体发展”的教研机制,制定了“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问题采集,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的校本研究程序,有效地推动校本科研的持续开展。校本科研好比活水源头,给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带来生机,注入了活力。从2003年9月,我校就开展了“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对话”的系列校本科研活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从而深化课改。做到基本理论笃学,专业知识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爱学。采用科组先行研究、备课,然

后推选1-2人做课,再进行反恩与研讨的活动方式。通过研训统一,以研促培的做法,使新的教育理念得以内化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 强化交流意识,以“网”强师能

网中乾坤大,博下天地宽。为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交流、合作共享。为保证参与网络研修的效度、拓宽校本教研发展的途径,学校高度重视并将网络研修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同时,还借助于我市教育学院搭建的网络研修平台,在2008年,建立了实验小学博客群组、班主任博客群组,学校现已有近百名教师加入了这一教研网博客群组。每周教师们在博客中存储教育资源,进行知识梳理,做到“七保存”:把名师的教育理论、教学实录保存下来;把自己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保存下来;把平日积累的教学反思、心得体会保存下来;把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习题设计保存下来;把教育学生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保存下来;把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点滴进步保存下来;把家校合力、同心育人的过程资料保存下来。开阔了视野,丰厚了底蕴。

(四)实施一项工程:打造队伍精品化

本着以教师持续有效的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我区名师培养工程,制定了“名师创名校,名校育名师”的发展愿景,学校启动了“向校本科研要质量、校本科研出名师、以名师带团队”的名师工程。

1 名家引领

为推动和深化校本研究,让教师捕捉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巧搭“让教师们走近名家、名师、名校”的平台,教师在与各层面的专家交流与对话中,生成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思路。同时,我们培育了以“知名家、看名课、读名篇、背名言”为内容的教师文化,开展了赏析名家课例、聆听名家讲座、精读名家作品、背读名家名言等活动,将名师的思想、观点和做法内化为素养,外显为能力。

2 课题拉动

科研是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依托我区“名师工程”,以课题拉动名师培养力度和名师成长速度,给他们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要求他们主持并参研科研课题,鼓励他们做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学校采取“引路子、厚底子、压担子、架梯子、给位子”的方式,让名师培养对象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科研中提高能力,在压力中茁壮成长。

3 交流历练

(1)校内交流

为了推动名师工程,为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我校对名师培养对象实施跟进导研式培养,每周将名师培养对象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每月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案例、反思、论谈等);每学期进行业务讲座或报告,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网上交流、成果汇编。通过辐射带动学科组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名师培养对象的课题研究成果共享。

(2)城乡交流

本着“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我校每学期都派名师培养对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3)异地交流

我校与深圳南山同乐小学是多年的手拉手联谊校,适时选派教师到联谊校参加教科研活动。南北教育文化与资源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校本科研的成果

校本科研丰厚了实验小学百年文化底蕴的内涵,助推了我校新百年的发展。

(一)学科建设更加丰满

依托校本科研,立足小课题,我们初步构建和丰富了学科研究体系。数学学科“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的研究”和“小学低年级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总结出了“四问一体”教学模式;品社学科“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由文本走向生活实验研究”总结出了“立足生活——再现生活——回归生活”的教育模式;信息教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索出了“五步”教学模式等。

(二)教师发展更加迅速、多元

校本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加速了教师培养,催促了教师成才,推动了教师多元化发展。

1 校本科研,提高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我们将研究的重心确立为教师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研究中撰写反思、案例,并整理、出版了《且思且行》、《博文跬步》等内部学习资料,姜玉双老师从高中课改的角度,审视、反恩并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锻造了智慧型教师团队。

2 校本科研,增强了教师的团体协作意识

在校本科研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总结交流、反恩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的教学内容;听完观摩课后进行评议时,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其他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这些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研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经验的机会,还强化了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习团队。

(三)学生成长更加全面、和谐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校本科研,我们立足于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既关注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又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能够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配合教师逐步培养自学兴趣,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既拓展了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彰显

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发现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为解决问题去观察、对比、判断,创造性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依托课题,同学们实践后撰写的“多维网络种植”实验报告获得省生物百项竞赛三等奖。在全国186所参加的“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我校学生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大赛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国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有18名学生被评为全国礼仪教育优秀学生,并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在第24届科技大赛中,我校进入决赛的21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其中王宇宣、王云涛同学的参赛作品“融雪剂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将代表我省参加国家级比赛。在“第18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杯计算机表演赛”中,我校23名选手在我省13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门泰吉、王睿、刘润衡、王禹博、韩明时5位同学还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总决赛。其中门泰吉、王睿、王禹博获得全国小学组二等奖,每人得到大赛组委会奖励的五百元奖学金,另两名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我校在预赛中取得了吉林省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并闯入决赛最终荣获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电视台、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教育电视台联合颁发的“阳光伙伴最具实力奖”。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人,省十佳1人,省优秀学生30多人。

(四)学校发展更加厚重

校本科研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名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示范校、全国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全国集邮先进集体,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连年被全省科技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先后承办市级以上教学与管理大型现场会16次,接待国内外、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同行来校参观

推荐访问:高效 校本 依托 课堂 科研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