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敬畏自然

时间:2022-03-16 09:43:26 来源:网友投稿

蜿蜒的山路上,一个村民背着大捆松树枝,微微弓下腰,慢腾腾地走着。那捆银灰色的树枝,刚刚从森林里砍下来,还挂着几粒深褐色的松果。

“嘿!快停车!”在从云南德钦去往昆明的途中,克里斯蒂娜叫住了司机。她对准那位脸部褶皱里嵌着灰泥的村民,飞快地按下快门。这张“路边捡来”的照片,成了她最喜欢的作品。“你看,照片里人类和自然之间多么和谐。通过照片,你就能明白,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是的,这位39岁的女摄影师,一直希望借助影像,让人们感知到自然的力量,从而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去年秋天,一个名叫“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的非官方组织在美国成立,聚集了18个国家近60名自然保护摄影师,而克里斯蒂娜是这个组织的执行总监。

跟联盟里其他摄影师不同,克里斯蒂娜的镜头里不是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而是世界各地的土著居民。

1990年,克里斯蒂娜第一次进入土著部落。在亚马逊河南部的热带雨林,她与丈夫应邀到卡亚波人的家里做客。卡亚波人让她感到新奇,他们住在棕榈树叶作屋顶的茅屋里,睡两米多长、用棉花和线织成的吊床。女人在自家的菜园里种植土豆、西红柿,男人则到森林里猎取鱼、乌龟和猴子。如果生病了,便到森林里采些药材。没有医生,他们由大自然控制着人口的增长。

到了收获季节,或者打猎的人们满载而归时,卡亚波人便举行庆祝仪式。他们戴上金刚鹦鹉的头饰,“看起来像太阳的光芒”,面部及上身画上鱼、猴子等动物的图案,吹起葫芦做的乐器,载歌载舞。

在克里斯蒂娜看来,这种与自然无比亲近的生活是热爱和尊重自然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城市人远离大自然,穿梭于汽车、高楼之间,“以为什么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忘记了一切原本是大自然的馈赠,进而对保护自然漠不关心。

“我想让照片成为重新串起人类生活与自然的纽带。”她说。

她的第一张照片,诞生于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角是一个土著部落的武士。在一座高山的半山腰,整排的武士战斗归来。他们皮肤黝黑,身佩弓箭,衣着五颜六色:帽子是金色的,据说是天堂鸟的羽毛;项链灰白色,是动物的骨骼和贝壳;腰间裹块齐膝的棕色布条。付了相当于人民币一元钱的小费,克里斯蒂娜拍下了处女作。

很多人羡慕克里斯蒂娜,因为她能到世界各地拍照。可这并不容易。在一些土著部落,如果没有得到酋长的邀请,独自闯入会很危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她便遭到一个土著部落的袭击。数支锋利的铁箭向她乘坐的独木舟飞来,她不得不紧紧趴在舟上,才没有受伤。

土著居民往往是捕猎的高手,他们把箭毒涂抹在飞镖上,能够迅速地麻醉动物;或者在水里撒上植物的根茎,迅速降低水中的氧分,捕到足够的鱼。

“这样不是很残忍么?”有人问克里斯蒂娜。

“不,他们捕猎很有节制。”她解释道,“一百多人分吃一只猴子和几条鱼。”

“难道我们也要去原始森林里生活?”

“不,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吃什么东西,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对自然有心灵上的依托,明白自然对自己有多重要。”

“看,森林周围要么是玉米等庄稼,要么是被砍伐的痕迹。”不久前,克里斯蒂娜应邀站到北京大学的讲台,向台下的学子展示飞机上俯拍亚马逊河的照片。这些影像一度引起强烈的反响,巴西政府被迫与部落签订了协议,保证不再侵犯热带雨林。

“这就是自然保护摄影师的独特之处。”克里斯蒂娜骄傲地说。她最崇拜一位叫迈克尔·尼科尔的摄影师,环保组织曾凭借他的照片造成的舆论影响,成功说服了加蓬总统,划出国土的11%来建造国家公园。

“不是拍完照片,拿点钱就走人,而是有紧迫的使命感和同情心,要拍出惊心动魄的照片,来促使人们保护自然。”克里斯蒂娜一脸严肃。

最让克里斯蒂娜担忧的是传统土著文化的日益消失。全世界存在的六千多种土著语言中,已有三千多种濒临消亡。“这是回顾历史的窗口,如果丢失了,人类将一贫如洗。”

走过全球54个国家,她拍摄过美洲的印第安人、塞皮克人、安坦卓瑞人等多个土著部落,还有中国的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她认为自己的职责便是拍摄和展现,“告诉他们,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对人类有多重要”。

站在北大的讲台上,她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美么?”

随着古曲《梅花三弄》奏起,她播放起一张张美妙的图片:滇金丝猴在针叶林中飞来飞去,甩着玫瑰色长袖的藏族少女甜甜地微笑,紫色的马兰花在草原上绽放……

而其中的一幅,就是那位砍了一捆柴的云南村民。照片显眼处,是挂在那捆松树枝顶部、数颗拳头大的青头菌。背景,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司晨光摘自《中国青年报》 陆谝图)

推荐访问:敬畏 镜头 自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