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职校生团队意识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2-03-12 10:28:12 来源:网友投稿

使职校生就业前就具备团队意识,是训练职校生专业技能等硬本领的同时不容忽视的一个软技能训练。

一、团队意识

在英文中,“团队”是team work,T(together一起)、E(each other 相互协作)、A(aim 目标)和M(member 成员),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知识技能互补、相互协作的若干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一个团队应具有以下特征:

1.完全参与

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把时间和精力贡献给团队项目,同时也共同参与团队的决策。

2.信任

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对方的能力并朝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开放性沟通

所有的成员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反馈,索要信息,并且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4.角色明确

每个团队成员都很清楚自己所分派到的任务和角色,并且积极帮助他人。

5.质量控制

所有团队成员都很关心如何表现得最好,不断回顾和评估自己的表现,实现持续不断的进步。

6.敢于冒险

团队成员积极尝试或者冒险采用那些创新但未尝试过的新想法和新方法。

7.社交和工作的平衡

团队成员不仅在一起工作,还在一起玩,从而建立起同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团队意识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士气的高昂。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被训练者的团队意识:让参与者了解他们为何会被选中成为训练队员;树立一个共同的团队目标和几个特殊目标;鼓励团队成员开展交流,并始终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态度;向团队成员征求建议,并让队员们目睹教师采纳建议的行动;花时间详细地回答来自团队成员的报告和信息。

在团队规范下,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行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能敏锐地判别出团队成员发出的行为对团队是有害还是有益的。有益的团队成员行为表现为:愿意参与、贡献主意和确立目标;愿意信任其他的团队成员;愿意有效地进行交流;愿意分享和评价别人的观点;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愿意缓慢地做出判断;愿意容忍混乱;愿意寻找大家一致同意的选择;愿意坚持并坚持团队的决定。而有害的团队成员行为则表现为:攻击个人的性格;对任何事都表示同意;言行不一致;限制他人的行动;改变主题而不作解释;闲谈;抱怨;批评;表现出愤怒;表现出高人一等(爱支配人);注意力不集中;中途退出;经常摇头;掩饰问题;打断别人的话;没有经过团队讨论擅自做出决定;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做工作不负责任;不参与团队决策;贬低团队工作;过早做出判断;为了避免参与决策而假装不理解;提出不现实的期望;只看见眼前一种看法;解决其他人的问题;总是谈论“必须做什么”而不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讨论根据现实情况和下一步需要做什么;认为主题之间有联系而事实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谈得过多;退缩。

在训练之前,教师还要对团队失败的最普遍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团队的结构与组织的等级制度互不相容;缺乏上级管理部门的明显支持和帮助;团队过分注重团队活动而忽略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成员过多,缺乏大的团队所必须的牢固结构;团队成员不愿意承认和接受团队发展的模式和过程;团队感觉到组内组外的领导有缺陷,小组成员有抵触情绪;组织没能使团队的努力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团队成员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等。

为了训练的团队能在健康平稳的轨道中发展和运行,教师还要谨防团队的陷阱。团队的陷阱是指在团队的管理中暂时还没表现出来,但是已经并且必然会对团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颠覆一个团队。常见的团队陷阱有:团队领导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团队的计划不连贯;团队成员的傲慢情绪;团队分工不明,人员分工不明确;团队总是追求短期目标;团队中有经常制造混乱的成员;团队成员之间缺少协同工作的习惯;团队成员缺少关键技能和知识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二、组建团队的原则及步骤

教师在组建训练团队之前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是否该组建这样的团队?团队的任务是什么?团队中应包括什么样的成员?团队的角色如何分配?团队的规模要多大?团队生存需要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1.职校生的团队建设

职校生团队建设包括获取成员信息(如成员是否来自相同的班级,年龄情况,年级分布,或者性别分布等)、确定团队结构、制定团队规则(活动地点、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时长等)、建立团队的初步工作模式、团队成员角色的形成与运作等五个步骤。

2.团队的训练者需要扮演两个角色

一是训练职位所赋予的管理角色。教师应当根据情况的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成功地履行训练角色。二是团队成员的角色。

3.在团队建设中训练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作为团队的一员与其他学生成员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通力协作;

与训练人员相同,其他学生团队成员也应当在职能角色和团队角色之间实现平衡;

训练者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所有团队成员都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团队的价值和在团队中的相对优势,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注意让团队角色符合个人的性格,否则会在团队协作中事半功倍。

4.团队训练的五个阶段

教师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各自的应对策略。

第一阶段:形成期(从混乱中理清头绪)。团队成员由不同动机、需求和特性的人组成,此阶段缺乏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了解与信任不足,尚在磨合中,整个团队还未建立规范,或者对于规范尚未形成共同看法。这时矛盾很多,内耗很多,一致性很少,花很多力气,产生不了相应的效果。

此阶段团队关系方面要强调相互支持、相互帮忙,此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尚未稳定,也不会很坦诚。此阶段的领导风格要采用控制型,不能放任,目标由领导设定,清晰直接的告知想法与目标,不能让长远自己想象或猜疑,否则容易走样。此时期也要快速建立必要的规范,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能尽快让团队进入轨道。这时规定不能太多太烦琐,否则不易理解。

第二阶段:凝聚期(开始产生共识与积极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成员逐渐了解了老师的想法和目标,相互之间也因为熟悉而产生默契。对于团体的规矩也渐渐了解,违规的事项逐渐减少,正常活动能正常运作,但队员对教师的依赖很重,主要的过程与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示才能进行。

在此阶段,在成员能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善意的建议。如果有新同学进入,必须尽快使其融入团队。此时期教师重点是在可掌握的情况下,对于比较短期的目标与日常事务能授权给学生直接进行。

第三阶段:激化期(团队成员可以公开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努力建立开放的氛围,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甚至鼓励建设性的冲突。目标由教师制定转变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团队关系从保持距离、客客气气变成相互依赖,坦诚相间,规范由外在限制变成内在承诺。此时期团队成员成为一体,愿意为团队奉献智慧和创意。

这时教师必须创造参与的环境,并以身作则,允许差异与不同的声音,初期会有一阵子的混乱,如果教师害怕混乱,又重新加以控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共同的愿景与团队目标,调和差异,运用创造力,有效度过难关。此时期是否转型成功,是团队训练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

第四阶段:收割期(品尝甜美果实)。由于过去的努力,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团队,所有人都有强烈的一体感,团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创造出非凡的成果。

此刻,教师要运用系统思考,综观全局,并保持危机意识,持续催化与推进,让团队持续成长,避免老化或后退。

第五阶段:解散期(团队成员浓情告别)。团队的解散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让每位成员都感觉到在团队训练的这段时光获益匪浅。

三、影响团队意识训练效果的因素

首先,团队指导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一是环境创造者,二是项目的组织者,三是成长推动者,四是信息反馈者,具备“会表达、会鼓励、会学习和会观察”四项基本功。

其次,影响团队凝聚力建设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有效的交流,成员们如具有不同的专业、年龄、技能和特长,团队的任务才可能得到高效的执行;二是一起度过的时间,提供了寻找共同的兴趣和观点的机会;三是独立,可以使人们感到该团队是特殊的,且不同于其他团体;四是压力,强调了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当出现困难危及到群体的共同利益或生存发展时,人们就会共同应对挑战;五是规模,小型团队往往比大型团队更具凝聚力。如果小组成员多于12人,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在相互交流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也很难在讨论问题时达成一致,甚至形成一些小帮派,难以形成凝聚力、忠诚感和相互依赖感。六是激励,以小组或整个团队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估,可以在成员之间产生一种以团队为核心的合作概念。③

第三,队员的分布也决定一支团队的内部交流如何。参与团队意识训练的队员是熟悉的同班级同学和还是由陌生人构成,对团队建设的进程、团队成员之间在训练时间内外的交流和训练效果的巩固与维持时间的长短都有影响,,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非正式的直接交流,更理想的是队员们可以直接的随意接触。有资料表明:物理距离对团队成员的交流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队员座位间的距离小于10米,那么他们约有30%的机会至少每周交流一次。当距离增加到20米和60米,机会便减少到15%和几乎为零。所以,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训练结束后班主任老师还要带领班级学生干部有计划地经常开展一些可以巩固团队意识的课内外活动。如果训练者分布全校范围不同的系部,指导教师应再创造一些队员们可以经常在一起的机会,比如利用网络建立QQ群、同学录、约定固定的备忘地点和时间等来鼓励学生之间再进行自由的交流。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的职校生德育工作研究》,编号:2009-2-1359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推荐访问:理论研究 职校 意识 团队 训练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