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以汉代雕塑为例

时间:2022-03-10 10:02:2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汉代雕塑中的传统艺术精神在历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精髓。其古拙质朴,雄伟大气,写意浪漫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在中国雕塑使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这是需要我们现代来解读的,透过雕塑中历史的故事,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所谓“艺术之史,雕塑为先”。

【关键词】:中国传统精神;汉代雕塑;中国当代雕塑

一、汉代雕塑的社会意识形态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先秦一统天下后的强大帝国,历经400多年,在其统治下的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政治上,实行自然无为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军事,为汉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艺术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在经济上,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的发展,使得汉代的艺术精神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在文化上,汉文化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影响,其“自然无为”与“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融汇于汉代的美学精神中。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性精神”与“礼乐”的哲学观这个时期占着主导地位。而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楚文化,使得汉代的艺术气韵生动,充满动感与力量。汉王朝“文化大一統”的实现,汉代艺术在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民族意识的背景下,形成了其古拙质朴,雄浑大气,同时又富有礼教色彩的自然之美。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无不是由其社会意识形态所影响,商周时期在奴隶社会体制下,巫术与宗教的盛行,等级制度的森严造就了那无与伦比的青铜艺术,神秘鬼魅的饕餮纹饰,体现地位的三六九等青铜礼器无不显示出“君权神授”的王权思想。唐宋的国富民强,民风开放,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出现了唐三彩和青花瓷这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精妙技艺。论汉代雕塑的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必须从其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下来一探究竟。

二、汉代雕塑的传统艺术精神

汉代雕塑作为雕塑史上重要的一笔,其门类繁多,有大型纪念石雕、画像石、画像砖、陶俑、青铜器等,这些由工匠以简单线条勾勒出的传世佳作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以写意与气势恢宏、“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并存于一体,使得汉代雕塑博大精深,古拙朴实,力量与动感的特质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在我看来,这些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民族意识相结合又会创造出怎样的电光火石。

写意是汉代雕塑中最为重要的艺术精神,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特有的技艺,犹如水墨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高山流水般的宏大意境。正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马雕像——《马踏匈奴》,其用写意的艺术形式概括性的描绘出霍去病战胜后的骄傲与自豪。一人一马,马在上,人在下的独特艺术形式,夸张的描绘出匈奴的不济。战马将匈奴人牢牢的踩在脚下,残暴的匈奴人在战马脚下痛苦的嘶嚎着,面对匈奴的嚎叫,战马无动于衷的稳稳地站立在他身上,脸上却露出无情的嘲笑,作者以这种幽默的形式表达着霍去病的丰功伟绩,这种胜似有声却无声的写意形式使我们感受到雕塑的移情艺术。其无论是在构思上上,还是在造型上都表现出雄浑的写意感,未做精细描绘刻画却让人感受到无穷尽的故事与力量。另一件让我们感到欢快和愉悦的作品是《击鼓说唱俑》,其以憨厚淳朴的形象真实的体现出汉代的民风。说唱俑头系方巾,一手拿鼓,一手拿击鼓棒,右脚随着击鼓的动作翘起,整体形象活泼生动。其微眯的双眼和因大笑而张开的大嘴使我们仿佛穿过历史的云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汉王朝的繁华与美丽。

汉代另一个艺术精神是“自然而为”与“天人合一”的道家美学精神,霍去病墓是其代表。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其多次抗击匈奴都大获全胜,汉武帝以表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在陕西兴平县为其修建陵墓,象征祁连山。在山丘上置巨石,形成祁连山的险峻与雄伟之势。山上放置雕刻的石马、石虎、石牛、石象等凶猛动物,采用圆雕,用简单朴素的线条雕刻出动物的天然之势,厚重圆润的石雕体现出祁连山上隐没的飞禽走兽,好似在祁连山上蓄势待发,随时出击的凶猛之势。也显示出这位将军战无不胜的英勇之姿。其在天然之石的形象上稍加雕琢显示出动物的自然之势,使我们通过这些石刻再次感受到霍去病的英勇。使我们不胜唏嘘命运的不济。霍去病墓前石雕的古朴,雄浑之势,造就了像道家所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艺术境界。

而东汉时期著名的《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最好的解读。一匹骏马,一脚踏在飞翔的燕子身上飞奔。骏马形象豪迈,身姿矫健,好似腾云驾雾,它三足凌空,一脚踏在飞燕上,用闪电般的速度,一跨而过。显示出汉代人的进取精神。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精确的表现出骏马的力量。这也表达出了人民心目中的期望。这个时期的雕塑题材不在局限于前期完全为王权所服务的宗教与战争题材,而是更加的贴近生活,表现人民生活场景和民间活动的艺术形式。这种浪漫与现实的结合更加体现出人民的豪迈勇敢,古朴大气。

三、汉代雕塑传统精神在当代

中国当代雕塑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在我国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雕塑热。我国早期雕塑受到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大批的雕塑作品西化。西方雕塑的全盘照抄,仿欧似的罗马式雕塑遍布中国的大小城市,形成了城市公共雕塑的同质化。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鲜明的民主符号正在被遗忘,传统的艺术精神不知在何处。

但在那个时期也不乏好的雕塑作品来表达民族的意识形态。如当代雕塑家潘鹤先生的《艰苦岁月》,其用写实的造型手法,浪漫主义的精神,表现出一老一少的温馨而又让人不禁落泪的场景,向我们展示出人名战争的艰苦岁月。作品中老人与小孩身上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贫瘠的身躯无不在告诉我们岁月的艰苦。但即便在如此的环境中,他们也不缺乏希望。老战士口中吹着竖笛,好似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小战士以为在他的身旁,陶醉在笛声中,脸上充满着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看得我们不经热泪盈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艰苦岁月的期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雕塑从精英艺术走向大众艺术。雕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公共性。80年代雕塑家甘少诚的《千钧一发》,启用传统的体量和团块结构简单的造型便体现出那种千钧一发的危机感。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双重影响。特别是中国传统雕塑中“因势象形”和我们汉代雕塑美学精神如出一辙。

正如孙振华先生在《中国当代雕塑》中所言:“中国式的现代雕塑的确立过程,并不是与自身的民族传统对抗,排斥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传统进行整理,吸纳,改造,融合的过程。”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可以让我们通过雕塑作品的移情作用让我们在现代的时代精神下,立足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感情的培养。

结语

要宏扬现代雕塑的世界价值,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民族艺术符号数不尽数,怎样体现其在当代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汉代雕塑艺术精神的解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雕塑家提供创作思想的源泉,与时俱进,开阔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宏扬中国文化,立足本土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J].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1)

[2]傅天仇.移情的艺术[J].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1)

推荐访问:汉代 为例 中国传统 雕塑 当代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