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女孩”创奇迹

时间:2022-03-09 10:02:34 来源:网友投稿

无情现实,有梦难成真

1978年12月14日,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居民丁天理、孙瑞蓉家里。这年,丁天理42岁。

中年得女,丁天理非常高兴,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给女儿取了个极富诗意的名字——红玉。女儿出生仅仅40多天,丁天理就发现,大人说话,红玉居然可以注目“聆听”,说话声从哪个方向传来,红玉就会把小脑袋转向说话声,丁天理夫妇屡试不爽,心里充满激动和快乐。红玉半岁时,便开始牙牙学语。丁天理夫妇高兴不已,心想,这孩子真神奇,如果悉心培养,将来定会大有出息。

然而,红玉一岁多了,却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站立试步,父母有意识“锻炼”红玉站立,却一次也不能成功。难道红玉的身体有什么问题?丁天理夫妇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成都,经专家确诊,红玉患了“先天性成骨不全症”。

专家解释说,患了这种病,骨质薄脆,骨骼耐受力差,极易骨折,犹如易碎的玻璃,所以,这样的患者俗称“玻璃人”。

专家还说,成骨不全症常伴有蓝色巩膜(眼白呈蓝灰色)、齿质形成不良、听小骨硬化和渐进性失聪。日常生活中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骨折。这种病症尚无医治方法,主要是以预防骨折为主,必须使用辅助器协助患者日常活动。

专家这一断言,无异于当头一棒,击得丁天理夫妇头晕目眩。此前认为孩子将来会大有作为的梦想一下子如炬熄灯灭。红玉将来不仅不可能大有作为,反而是个一辈子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是父母一辈子的累赘。孙瑞蓉20多岁嫁给年逾不惑的丁天理,却生下这么个女儿,心里不禁悲哀万分,自责不知道哪辈子造了孽,老天才“赐”给了这么个女儿,活生生要折磨父母一辈子。

自责也好,埋怨也罢,孩子毕竟是条生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无论如何也难以割舍和抛弃。丁天理夫妇认命了,他们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细心照料,时时处处注意不让孩子受到碰撞,深怕孩子骨折带来更大不幸。

意外惊喜,燃起新希望

丁天理1953年参加志愿军,在部队当过排长,1957年“反右”斗争中,因说了“错话”,被遣送去黑龙江接受“劳动锻炼”,他一气之下要求转业,回到了老家中江县冯店镇。196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美术学院,但他不愿去重庆,于是就在成都美专学习了三年,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文革”中又因1957年的问题受到冲击,再次被迫回到冯店老家,前妻也因此与他离了婚。回家后丁天理先靠给商家画广告维持生计,不久即与乐至县金顺镇的孙瑞蓉结为终身伴侣,接着生下女儿丁红玉。

女儿的状况无可逆转,丁天理与妻子商定,丁天理以给商家设计广告维持生计,孙瑞蓉则全身心照顾女儿,料理家务。在夫妇俩的照料下,红玉一天天成长起来。

红玉虽然肢体残疾,可人却十分聪明,能说会道,特别惹人喜爱,很多时候还学收音机里唱歌,稚气的歌儿给家里带来了无限欢乐。

转眼间红玉5岁了。有一天,在家举办少儿绘画培训班的丁天理讲完课送走学生以后,发现给红玉消磨时间让其胡乱涂鸦的画纸上竟画着他给学生讲课时描绘的那幅画,丁天理大为惊讶,女儿的画丝毫不比那些肢体健康的孩子逊色。

丁天理不敢相信这是女儿的“作品”,就另找了一本连环画书,随便翻开一页,要女儿照着再画一幅。女儿花了两个多小时,居然画了一幅与原画相差不大的画。

丁天理高兴万分,大喊妻子:“瑞蓉,快来看,红玉这娃,会画画,会画画呀!”夫妇俩喜极而泣,心想,如果女儿有绘画天赋,那就让她学画,将来,别说大有作为,至少可以使女儿不至于无所事事;生活和精神有个依托,就不至于枯燥和寂寞了。

1982年,原中江县书记敬正书了解到丁天理是个绘画人才,就设法把丁天理调到中江棉纺厂搞床单毛巾的工艺设计,从此,全家由冯店镇搬到了中江县城。

丁天理白天上班,夜晚教女儿绘画。红玉悟性极高,学习亦很刻苦,进步很快。丁天理又买了许多古典连环画,让女儿一幅一幅地临摹。星期天节假日,就抱着女儿去郊外写生,训练女儿的基本功。

绘画可以消除女儿的寂寞,丰富女儿的生活,但这还不够,还要让女儿拥有知识。丁天理夫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教女儿看图识字,让女儿懂得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红玉认识了几百个汉字以后,就开始自己阅读连环画书,以后又阅读小说。书读得多了,就想与人交流,内心的烦恼和喜悦想与人倾诉。红玉除家人外没有别的朋友,她就写日记和自己交流。但是这样还是难以满足倾述的欲望,于是她决定:“走”向社会,“走”进人群。

1993年6月27日,这是红玉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她突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篇散文诗,诗的作者正是她自己。

原来,红玉曾以《朋友》为题写过一篇散文诗寄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并附了一份“自我介绍”,期望与全国各地的朋友交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彩虹桥”节目播出了红玉的散文诗和“自我介绍”,使红玉激动万分,当电台重播节目时,红玉把爸妈和弟弟叫到一起收听,全家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这一天起,红玉的创作热情高涨,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其作品不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播送,一些报刊也登载了她的作品。她的科幻小说《爱心星球给家的和平》获得四川省教委、《科幻杂志》和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二等奖。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她收到全国各地听众和读者的来信3000多封,有的向她表示鼓励和慰问,有的希望与她交流思想、感情。很长一段时间,红玉从早到晚都在不断地回复来信,爸妈见她辛苦,劝她别见信就复,但她却不同意,她说,她不能失去朋友,更不能冷落了朋友们的心。

给朋友复信的艰辛并不算什么,而最现实的是邮资成了大的问题。丁天理所在的棉纺厂因运作困难无法生存,丁天理转到县印刷厂搞设计,不久又被劝其“待岗”,丁天理虽然会广告设计,但观念跟不上时代,业务很少。一家四口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付邮资。

红玉深感苦恼,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各地的热心朋友,一方面又为家庭的窘境感到不安。父亲失了业,母亲没有工作,弟弟正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存状态极为严峻。时年红玉15岁,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放弃当作家的梦想,在绘画上下功夫,通过卖画来改变家庭的窘境。

红玉的想法得到爸爸的支持。丁天理不仅懂得绘画艺术,也衡量得出女儿有多少绘画艺术细胞,他相信女儿的天赋,相信女儿在绘画上会成功。于是,他倾注全部心血,教女儿学习中国画,希望女儿真的有所作为。

奇迹,缘自顽强的追求

对于丁红玉来说,绘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画连环画,不管是临摹还是自绘,画纸都不大,顶多就是16开大小,运用比较自如。可要画中国画,画纸比身高还长还宽,坐在童椅上的丁红玉,手臂仅仅30公分左右,且无法自如伸缩。绘画时,必须先在心里有全盘构思,然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描绘,画好各部分后再拼接起来。稍有不慎,整幅画就要报废。

刚开始几乎五六天难得画出一幅成功的画,红玉心里非常难受。爸妈见她实在太困难了,有心劝她放弃绘画,还是钻研文学,但倔强的红玉却不肯轻言放弃。爸妈理解女儿的心,只好尽全力成全女儿。

红玉极易骨折,握笔太久,一不小心舒展手指都可能骨折,手指因此先后骨折10余次。后来,右手骨折次数太多,已不能自如运作,红玉又改用左手画,而今,红玉作画使用的便是左手。

每次红玉作画时,爸妈都轮流给她当助手,红玉每画完某个局部,“助手”就把整幅画纸展开,让红玉观察,思考应该怎样描绘下一个局部,如此翻来覆去,一幅画至少要三到四天时间才能完成。

红玉每天上午10点开始工作,晚上12点钟左右才休息。“助手”陪着她,也是从上午10时熬到深夜,直到照顾她睡下才休息。红玉所作的每一幅画里,都浸透了爸妈的心血。

功夫不负苦心人。红玉的第一幅成功之作,也是她自感满意的作品,寄给了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受到中国残联好评,残联组织的“自强杯”画展,邀请了丁红玉送画参展,其《麻姑献寿》获得画展一等奖。1995年9月,为迎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丁红玉又倾注自己的心血绘制了三幅中国仕女画赠给“世妇会中国组委会”,受到组委会高度赞扬,其赠画被组委会宣传动员委员会收藏,并给丁红玉颁发了证书。

这些成功给了红玉莫大鞭策和鼓舞,她的画终于可以“拿得出手”了。母亲孙瑞蓉把红玉的画拿到街上摆个地摊“叫卖”。遗憾的是,过往的行人除了几个驻足观看外,很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人问价并想购买,顶多就给个三五元,摆了10余天地摊,居然一幅画也未卖出。丁天理通过朋友关系把红玉的画挂进了几家商店,但识货的人却不多。

后来,一个姓胡的画商看上了红玉的作品,以每幅25元的价格收购,但要求红玉只管作画,不能署名。胡先生每两个月来收购一次红玉的画,然后拿到成都去出售。后来红玉得知,胡先生把她的画拿去以后,署上一些名家的名字出售,利润相当可观,而给红玉的钱,却始终是25元钱一幅。红玉绘画非常刻苦,每天几乎只休息五六个小时,并由父母轮换着给她当助手,画得多时,每个月可以有600多元的收入。

2002年,由于市场疲软和其他诸多原因,画商停止了购画。红玉在爸妈的支持下,租房开了一家“红玉礼品”工艺店,一方面售自己的画,一方面卖一些头花、耳饰之类的小工艺品。红玉心灵手巧,绘画休息时,又学着编织各式各样的手链和中国结来赚点钱。此外,她还开辟了一项新业务——美甲。别人美甲,一双手收10元,她只收7.50元。由于红玉的勤奋和多才多艺,居然撑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丁天理至今仅有290元退休金),保证了弟弟上大学的费用。

八方关爱,“玻璃姑娘”展翅飞

红玉能迅速成长,首先是她父母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社会的关爱也为她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早在1994年,《德阳日报》、东方电机公司主办的《东工报》、中江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就开始关注小红玉,不断地刊发和播出红玉的文学作品和连环画稿。红玉开办“红玉礼品”时,中江县残联、县妇联也提供了许多帮助。

给了红玉极大鼓励的还有四川省残联副理事长丁二中先生。1996年,丁二中先生从有关媒体上看到红玉的事迹后,即与她取得了联系。之后,四川省残联举办画展和残疾人事迹报告会,均邀请红玉参加。经丁先生推荐,红玉的画送到德阳、成都、北京参加展出,受到专家们高度赞扬。1998年,红玉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四川省自强模范报告团”,到四川各地演讲,受到广泛好评。

红玉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四川某药业集团刘珍玲女士的心,刘女士决心要帮助红玉。2002年,刘女士结识了全球疫苗生产巨头——安万特·巴斯德公司亚太地区制药总监皮大奇博士,皮大奇博士十分热心公益事业,与刘珍玲女士在深圳创办了一个专门帮助四川残疾人的爱心组织——幸福家园。2004年1月,刘女士专程来中江把红玉和她母亲接到深圳,通过红玉自身的演讲推荐她的画作,以改变红玉家的经济困境。皮大奇博士深深地为红玉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也十分欣赏红玉的画。他带了10幅红玉的中国古代仕女图到法国巴黎,在法国“中国文化年”的“中国产品展”上展出,10幅画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其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一些名家画作,皮大奇博士当即把这一喜讯告知红玉,并向红玉订购了50幅画作。

此后的半年多里,红玉天天闭门作画,历经艰辛,精心绘作,终于在2004年11上旬完成任务。11月中旬,凝结着红玉心血的50幅画如期送到了皮大奇博士手中。

红玉的画走出国门的消息传出后,《成都晚报》记者立即前往采访,当问到红玉怎样才能更上一层楼时,红玉有些为难地说,她爸的艺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指导她作画的要求,但要向名家求教却很难,因为她家经济确实困难,无法支持她“走出去”向名家求教深造。对此,报社经策划,决定为红玉举行一次“爱心拍卖”活动。

2004年11月20日,笔者慕名前往中江县采访红玉,恰巧赶上红玉要前往成都参加21日爱心拍卖。21日上午,笔者驾车亲自将红玉送到拍卖现场,目睹了拍卖全过程。

那天,拍卖现场座无虚席,四川省商品拍卖中心义务承担拍卖,而西南地区身价最高、有着“西南第一槌”之称的拍卖大师武振华先生也义务主持此次拍卖活动。

红玉的画,每幅起拍价为100元,拍卖师“起拍”的话音刚落,竟拍者手中号牌便不断举起,竞价一路攀升,最后,红玉的13幅作品以16800元的总价被热心市民和企业拍走。其中2号作品《玉萧荷香》以4100元的高价被19号竞拍者——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龚永泽先生收藏。

四川省文化善行促进会会长李树人老人专程赶到拍卖会现场,从自己退休金中拿出400元亲手捐给红玉。李老高度赞扬说,红玉有这样的成就确实太不简单了!红玉不同于身体健全的画家,她是在用“心”绘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衔接起来,要衔接得天衣无缝,没有“心”的绘画特技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因为这样,丁红玉的画才有那么多的灵性。

红玉感动着,她准备用这笔钱继续深造。她要用自己手中的笔,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回报社会,把更多的美丽留给人间!

推荐访问:奇迹 玻璃 女孩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