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专业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时间:2022-03-06 10:52:1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校地理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开设必要的基础课程、加大实验课时比例、将科研,生产等知识融入实验课堂等,以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保证地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地理专业;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周丽娜,女,河北省保定人,工作单位:保定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助教,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2

前言

地理学是一门认知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特性决定了实验课程是地理专业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合格地理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教学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有关地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屡见报道1-4,高校地理专业的实验教学面临挑战和机遇,分析现今高校地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认清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地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地理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阐明了看法,并提出了措施意见,以期为促进高校地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高校地理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基础课程设置不全面,实验课教学参差不齐

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地理学被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同时各分支学科又按照地理组成要素不同划分为许多部门地理学5。因其大学科的特性,各个高校对地理科学培养方向的侧重也不同,再加上招生时,地理科学专业一般都是文理兼收,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于地理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各高校存在一定的不同。

例如,对于土壤地理实验课程来说,具有兼并土壤实验与地理实践的特点,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化学基础是理化类实验课程的基础课程,土壤地理实验课更加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实验课程之前,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课程。但因各高校对各自地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尽完全和招生上文理兼收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出现接受程度不同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实施。

1.2 实验课程课时偏少,课程内容选择受限

在各高校设置的教学计划中一般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课时占绝大比例,实验实践课只体现在少数的几个实验课和为期1~2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上,据统计,近几年高师地理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的时数只占专业课程总时数的30% 左右6。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多数高校存在课时少、课程内容受限等问题。课时少,决定讲课内容必然受限,教师在对实验课内容的选择上,就不能面面俱到,必然有所取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等课程,有关岩石特性、水文和地貌地质形态等知识,如果不配合相当比例的实验教学,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并无具体和直观体会。此外,对于测绘学实验、土壤地理实验课程,一般的课时划分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例如土壤地理实验,对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些实验需要相对于课时来说更多时间,而且实验操作并不连续,往往一个项目的测定需要预处理、静置、测样等等不连续的几个过程,截断实验和省略某些步骤的做法,都影响教学的效果。多数教师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些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的实验内容,造成实验课程内容的不全面。

1.3 缺乏应用性,实验课程教条化

本科实验课程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也只是参照教材和课本,缺少实验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学习实验,也只是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操作,在有限的条件下,锻炼了动手能力,缺少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的系统了解,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实验教学应发挥的作用。例如测定土壤的养分元素,只按照教材讲授,学生掌握的也不过是实验的测定方法、仪器、操作步骤等等知识,全部学习内容限制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之内。缺乏如土壤养分的测定与农业生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等等社会与科研价值的关系了解。知识的学习应该来源于生产,再回归到生产中。实验课程的教条化和闭塞化,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科研成果的渗透、割断了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不利于培养有思想、有科研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2.促进实验教学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2.1 设置全面的基础学科

根据地理学学科的特点,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基础课的开设,要体现地理学大学科的特点,课程内容涉及与地理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经济地理课程,它不仅研究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等理论问题;更注重研究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因此,为较好地掌握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应在学习经济地理课程之前,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方向的要求,开设1至2门环境资源类的基础课程。这些基础课程的开设并不增加学生课时的负担,由以上举例可以看出,这些基础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经济地理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成为地理学其他课程,如地貌学、资源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

2.2 加大实验课时比例、设置实践周

加大实验实践课程课时的比例,从根本上符合地理学专业特点的需要。加大实验实践课时包括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和开课形式。室内实验课,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实验教学的比例。此外,有必要增加实验周,利用一周的课时时间,学习实验知识。对于地图学、测绘学、土壤地理学等实验课程来说,每节课90分钟左右的课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的需要,也从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内容的选择。设置实验周,可从根本上解决课时限制授课内容的缺点,适当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独立能力。

2.3 将科研引进实验课堂

科学研究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基础对教学是有力的促进。实验课教材,都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的改进都应在实验内容上体现出来。在课堂上介绍和讲解该学科科研发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的了解。除此以外,在实验课堂上,除了讲解和示范基本的实验步骤,穿插介绍一些本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或者介绍本学校老师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的科研项目,十分具有意义,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可安排学生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将学生所学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得以实践,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2.4 加强实验室条件改善

高校实验室要根据教学大纲、学校课程安排、实验计划、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向,并认真盘点现有的仪器设备,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补充仪器设备。实验课的开设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备的情况。实验设备完善和全面,实验课的质量就有较高的保证7。例如地图学实验课,读图等全面教学就必须具备全站仪、GPS等这类大型精密仪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对实验设备的要求更加严格,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为软件学习,实验课要求电脑、软件等一系列的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开设质量,就必须加强新型设备的引进。

其次,建立实验室健全规章制度,有利于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是实验课顺利、高质量开展的保证。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使用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教师课堂行为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和赔偿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一系列的章程,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加强实验室安全性、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效率8。

3.小结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载体。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与优化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实验教学的安排,要充分依据学科特点和服从地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地理人才为己任。为此,实验教学的改革,要适应社会和学科和发展对专业提出的挑战,并在改革中把握机遇,使地理专业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高师地理试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19(3):64.

2、周葆华,郭永昌.基于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11,(15):123-125.

3、查小春.高校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课程结构优化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2,3(32):117-118.

4、李旭,李守中,杨玉盛.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驱动因素及其趋向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9):75-76.

5、马建华,等.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

6、程大涌,李建成.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的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3(2):64.

7、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12-113.

8、王苏凤,唐治中.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16-118.

推荐访问:现存 实验教学 地理 高校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