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整治及提升水环境方法

时间:2022-01-11 20:37:06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城市河道整治及提升水环境的方法

欧永铄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广东佛山)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环境就成为提升城市的品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城市防洪排涝及引水抗旱的作用。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健康河流;提升河流

一、传统河道整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治理理念有待完善和更新河流的规划设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设计不符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理念。传统的“工程水利”着重重视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造成河流的资源、生态功能等被忽视、被淡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治水的思路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创新,使河道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

2、缺乏全面的规划同一条河流经常是由流经地区的不同省、市、县河道管理机构进行分段管理,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对整条河流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在治理方面,常常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对河道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等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常产生如下问题。

(1)河道功能单一化。过去几十年由“工程水利”主导的水利思想,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排涝等功能,使得河流系统演化为单调的泄洪道和排污沟,原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

(2)水体污染严重,河湖生态系统失衡。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废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农业生产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对水环境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外,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生植物茂密,水环境严重恶化。

(3)河岸开发不合理,河岸带环境退化。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及其所带来

的适度洪水冲刷对河岸带生态意义重大,然而人们在解决河流水文特征改变时往往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以防洪为名,进行人工化的整治和景观建设,城市化建设造成河岸带地区地表硬化,如混凝土块石护坡等导致洪水对岸边的冲刷频率和幅度很小,使得河岸带土壤湿度减少、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

3、河道整治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有待提高塑造河流新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建设工作,河道的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河道治理中亟需重视的工作。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过程,而忽视管理、软科学等科学研究,使其成为规划报告的空摆设。河道修复技术以及一些相应配套过程的实施和养护,是河流恢复健康重要的后期保障工作,众多河道在规划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

二、河道整治新模式探索

1、更新理念河道整治过程中,首先应注重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仅考虑河道防洪、供水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河道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突出亲水理念,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很多大中城市河流的中上游都兴建了大型调节水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状态和原有功能,河道综合整治设计要充分考虑上游水库调节能力制定防洪标准,在保障水系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先进理念,注意恢复河道的原有结构形态;在确保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生态护岸技术,恢复河岸生态功能。

(2)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河道整治要与上一级水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已批准的各类规划相协调,保证水系的通畅性,满足水体活动要求,注重保持河道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功能。

(3)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传统的水利工程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渠化、硬化导致河道自净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破坏。因此,河道治理中要引入生态工程的理念,将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

(4)注重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的建设。在满足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的同时,兼顾河道在环境、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创造安静、优美、自然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5)加强流域管理的理念,突破“就水论水”思路。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水体,但是根源却在陆域,河道的治理要突破“就水论水”的思路,从流域整体着手,探索流域非点源污染机理,加强流域管理。

2、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的核心是理念更新,关键是全面规划。河流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治理的过程中笔者提出“健康河湖”的理念。健康河湖系统是指在各种不良的环境影响中,河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河流健康所考虑的河流,不仅仅是在河道中流动的水体,而且包括整个区域系统,综合考虑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健康的河湖理念主要从河湖的结构(河道断面、护岸结构、岸线控制),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功能、水资源开发利用、景观功能、景观文化功能、水安全),抗干扰能力(水体自净能力、水体循环能力、蓝线控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湿地系统)四大方面进行治理。

(1)调整河流结构。对于河流的结构,应该对其岸线、断面、护岸进行统一控制。河流形态的设置首先需要基于原有水体形态,消除河道的瓶颈,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控制河岸线的发展;将河湖的较宽水面处设置为蓄水功用,达到均化洪水的目的,且对于景观和生态也有重要的作用。

(2)提升河流社会服务功能。

防洪功能的提高。防洪功能的提高在原有水工建筑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水系形态的设置,河道结构的调整降低防洪压力。对于城市的滨水景观,控制河湖的水位升降幅度,采用合理的河床断面。

保证水安全。保证水安全首先要控制污染源。污染源的控制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控制。①对于点源污染,进行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重控制,实现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由短时间监测向长时间监测的转变。一方面要控制企业的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考虑与周边农田组成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②对于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很大,可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土地处理系统等措施进行治理;同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合理的景观设计。河岸带景观的设计要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的原则,优先保护河流的自然资源,实现河岸带的景观与河流周围景观的自然连接。在进行景观建设时,需特别关注防洪水位与亲水岸线的协调、防洪排涝与亲水安全的协调、河道流速与水生生态修复的协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河岸带景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使河流景观和城市景观有机融合,由河流水面向外形成“亲水区—见水区—远水区—望水区”4个层次的景观格局。

增强河流抗干扰能力。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及社会经济各要素对河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划定河道蓝线宽度,保护河流岸线基址,增强河流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

3、河道管理控制

(1)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3条红线控制,全面实现以供定需、定额管理、入河湖排污总量管理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有效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2)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必须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改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3)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出台相关河道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以法制手段管理社会涉水活动,规范涉水行政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加强河道整治,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是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很好的机遇和挑战。

推荐访问: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 河道 浅谈 整治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