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三亚市安游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时间:2022-06-27 19:16:01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稿)

 项目名称:

 三亚市安游路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

 编制 日期:2020 年 年 12 月 国家环境保护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三亚市安游路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572000 建设地点

 三亚市吉阳区,道路起点位于现状安游路与海榆东线相交处,终点位于安游镇边防派出所

 立项审批部门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三发改投[2020]21 号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公路工程建筑 E-481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9842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0707

  总投资 (万元)

 57401.9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926.1 环保投占 总投资比例 1.61%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23 年 1 月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三亚市中心城区已经成为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三亚市中心城区是向东联动海棠湾、向西联动崖州湾发展的核心枢纽,是全是以及大三亚旅游经济发展圈的综合服务中心。为了更好的理清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以支撑自贸港建设,三亚市于2019年8月批复了《三亚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作为建设的依据,本项目所改造建设的安游路则是中心城区的道路之一。

 安游路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现状为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随着亚龙湾第二通道的建成通车,安游路北段将承担着亚龙湾第二通道的补充道路功能,分流部分海榆中线-亚龙湾的交通量、此外,由于吉阳转盘交叉口交通组织不畅,交通高峰期间较为拥堵,

 2 安游路北段将同时承担海榆东线-榆亚路的交通量分流功能。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安游路单一的小交通服务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该区域内交通通行和市政设施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道路技术标准、改善 景观绿化和配套市政公用设施。

 另外,目前安游路穿越村镇,交通环境复杂,外界干扰严重,并且缺乏人行道和景观绿化等,给沿线村庄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同时现有道路缺乏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照明以及公交车站等市政公用设施,沿线居民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因此本项目由现状三级公路升级改建成城市道路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亚市安游路改造工程项目位于三亚市吉阳区,包含安游路改造工程(K线)与强军隧道连接线修缮提升工程(A线)两个部分。安游路K线改造起点位于海榆东线(国道G223)安游路口处,路线沿原县道X823布线,途径安罗村、大安村,终点位于安游镇边防派出所处,安游路K线改造全长8837.202m,另外强军隧道连接线A线长402m。本项目路线全长9239.202m。

 安游路(K线)以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强军隧道平交口为节点分北、中、南三段。K线北段起于国道G223安游路口,止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该段长2080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 30m,设置双向4车道,道路设计速度50km/h;K线中段起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止于与强军隧道连接线平交口处,该段长3434.267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 20m,设置双向 4 车道,道路设计速度 40km/h;K线南段起于与强军隧道连接线平交口处,止于安游镇边防派出所,该段长3322.935m,按照城市支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16m,设置双向2车道,道路设计速度30km/h。

 强军路修缮工程(A线)起于K线中段与南段分界点处,止于强军隧道口,该段长402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20m,设置双向4车道,道路设计速度40km/h。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 桥涵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项目总投资为57401.9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26.1万元,占总投资的1.6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 44 号)和《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4.28)规定,本项目属“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第 157 项、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中的“其他(配套设施、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四级公路除外)”的项目,

 3 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海南海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现场踏勘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要求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编制完成了本报告表。

 1.2 项目 现状调查 ( (1 )现状安游路:

 本项目建设利用现有安游路进行改造,现状安游路为三级公路,道路红线宽 9.0m,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 23m 水泥混凝土面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 级配碎石底基层。现状安游路平、纵指标见下表。

 表 表1-1 现状安游路平面、纵断面指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40km/h 规范值 30km/h 规范值 值 1 旧路路线总长 km 8.891 / / 2 最小平曲线半径 m 156.579 150 85 3 最小平面线长 m 56.579 110 80 4 最小夹直线长度(同向)

 m 112.027 240 180 5 最小夹直线长度(反向)

 m 60.626 80 60 6 最小纵坡 % 0.2 0.3 0.3 7 最大纵坡 % 2.1 7 8 8 最小坡长 m 120 110 85 9 最大坡长 m 260 250 / 10 最小竖曲线半径(凸曲线)

 m 800 600 400 11 最小竖曲线半径(凹曲线)

 m 700 700 400 ( (2 )现状周边路网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项目区域现状路网如下图所示。项目相关道路主要有:国道 G223、省道 S216、县道 X826、迎宾路、吉阳大道、榆亚路。

 4

 图 图 1-1 项目影响区主要现状路网示意图 表 表1-2

 项 项 目影响区主要现状路网 情况 主要道路 道路等级 现状规模 国道G223 一级公路 双向6车道 省道S216 二级公路 双向4车道 X826 二级公路 双向6车道 迎宾路 城市主干道 双向8车道 吉阳大道 城市主干道 双向8车道 榆亚路 城市主干道 双向6车道 ( (3)

 )

 现状交通流量状况 对安游路现状交通量和项目所在周边道路交通量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 表1-3 安游路周边道路交通量汇总表(pcu/d )

 线路编号 G223 S216 X826 迎宾路 吉阳大道 榆亚路 2008 4348 3803 2206 2152 2369 2801 2009 4392 3172 2725 2356 3024 3122 2010 6559 5484 2353 3051 2954 2525 2011 7526 6247 3209 6205 3899 3458

 5 2012 7014 6135 3671 5891 3942 3512 2013 6225 5825 3914 4560 3583 3839 2014 11092 6736 4929 6654 5425 4840 2015 23453 9209 6267 7640 6232 6015 2016 18524 8874 7521 8516 6901 6129 2017 19546 10614 7157 8666 7405 7071 2018 22578 13107 7486 9556 7661 7971 ( (4 )给排水工程现状 ①给水工程 中心城区现状供水主要依靠金鸡岭水厂(规模 4 万立方米/ 日),荔枝沟水厂(规模 4.5 万立方米/日)、崖城西部水厂(规模 30 万立方米/日)、海棠湾青田水厂(规模22.5 万立方米/日)供应。本路段中段现有 DN400 给水管, 南段现有 DN1000 给水管。

 ②排水工程 本路段暂无建设排水管道。经现场踏勘,周边村庄内已建成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村庄污水进入一体化处理站处理,但村内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由于缺乏管理及维护,目前处理效果较差。项目区域雨水处于自由漫流状态。

 ( (4 )道路绿化现状 现状道路安游路北段、中段两侧分布有少量的居民房屋,且居民房屋离道路较近,南段为军用基地;道路视域空间局部开阔,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安游路北段路侧植物主要种植小叶榕、海南椰子、散尾葵以及三角梅,缺少规划,形式单一;安游路中段两侧绿化种植相对杂乱,乔灌草自由生长,多数植物长势较差,分支点低,树冠不够扩展和饱满,现状路域景观无法呈现良好的城市形象。现状植物种类有散尾葵、凤凰木、海南椰子、小叶榄仁、三角梅、小叶榕、朱缨花、水鬼蕉、洋金凤和夹竹桃等。

 1.3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三亚市安游路改造工程项目位于三亚市吉阳区,包含安游路改造工程(K线)与强军隧道连接线修缮提升工程(A线)两个部分。安游路K线改造起点位于海榆东线(国道G223)安游路口处,路线沿原县道X823布线,途径安罗村、大安村,终点位于安游镇边防派出所处,安游路K线改造全长8837.202m,另外强军隧道连接线A线长402m。本

 6 项目路线全长9239.202m。

 安游路(K线)以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强军隧道平交口为节点分北、中、南三段。K线北段起于国道G223安游路口,止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该段长2080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 30m,设置双向 4 车道,道路设计速度 50km/h;K线中段起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止于与强军隧道连接线平交口处,该段长3434.267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 20m,设置双向 4 车道,道路设计速度 40km/h;K线南段起于与强军隧道连接线平交口处,止于安游镇边防派出所,该段长3322.935m,按照城市支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16m,设置双向2车道,道路设计速度30km/h。

 强军路修缮工程(A线)起于K线中段与南段分界点处,止于强军隧道口,该段长402m,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20m,设置双向4车道,道路设计速度40km/h。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 桥涵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项目组成见及项目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 表1-4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 类别 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 基本指标

 现状安游路 本项目 北段 中段 南段 A 线 计算行车速度 30~40km/h 50km/h 40km/h 30km/h 40km/h 估算总额 / 67187 万元 道路工程 道路总长 / 2080m 3434.267m 3322.935m 402m 路面结构 水泥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道数 双车道 双向 4 车道 双车道 双向 4 车道 公用 工程 排水 暂无建设排水管道 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进入提升泵站后,排至红沙污水厂进行处理。

 雨水由排水管线收集,分别分段就近排入大茅河。

 7 供水 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

 供电 供电局 供电局

 环保 工程 废气治理 / 减小影响

 废水治理 / 达标排放

 噪声治理 / 绿化、降噪

 固废治理 / 资源化、无害化

 表 表 1-5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表 项目 单位 道路等级 道路等级

 次干路 次干路 支路 交通等级

 中等 中等 中等 行车速度 km/h 50 40 3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机动车道 m 3.5 3.5 3.5 非机动车道 m 3.0 3.5 2.0 人行道 m 3.0 2.5 2.5 平 曲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400 300 150 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

 200 150 85 极限值

 100 70 4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700 500 \ 圆曲线最小长度

 40 35 2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45 35 25 竖 曲 线 机动车最大纵坡 一般值 % 5.5 6 7 极限值 % 6 7 8 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 % 3.5 最小纵坡 % 0.3 0.3 0.3

 8 停车视距 m 60 40 3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1350 600 4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1050 700 400 竖曲线极限最小长度 m 40 35 25 1.4 道路工程 ( (1 )平面设计 本项目位于三亚市吉阳区,设计起点起始于安游路与海榆东线交叉口,沿旧路途径安罗村、大安村,终点位于安游镇。根据《三亚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安游路平面设计无相关控制坐标,因此道路平面设计方案主要受生态红线、公益林、基本农田、规划建设用地、大茅河现状河道、大茅河规划河道堤线、现状村庄房屋等因素限制。受上述因素控制拟建道路中心线无法与旧路中心线完全拟合,北段及中段既有路基在拟建道路红线内小幅度摆动,南段现状路面基本位于拟建车行道范围内。

 根据限制因素、中心城区控规、拟定道路横断面,本项目设计起点位于国道 G223安游路口处,路线沿原县道 X823 布线,途径安罗村、大安村,设计终点位于安游边防派出所处,路线全长 9239.202m,分为安游路 K 线和强军隧道连接线 A 线。

 安游路 K 线以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强军隧道平交口为节点分北、中、南三段。K 线北段起于国道 G223 安游路口,止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该段长 2080m;K 线中段起于与亚龙湾第二通道平交口处,止于与强军隧道平交口处,该段长3434.267m;K 线南段起于与强军隧道平交口处,止于安游边防派出所,该段长3322.935m。强军路修缮工程 A 线起于与强军隧道平交口处,止于强军隧道口,该段长402m。道路平面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 表1-6

 路线平面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K 线 A 线 全线 1 路线总长度 m 8837.202 402 9239.202 2 曲线总长度 m 4038.683 94.836 4133.519 3 直线总长度 m 4711.118 365.809 5076.927 4 每公里交点个数 个 2.38 3 2.36 5 最大平面线长度 m 494.649 94.836 494.649

 9 6 最大曲线半径 m 4008 1200 4008 7 最小曲线半径 m 120 1200 120 8 最大缓和曲线长度 m 100 0 100 9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m 35 0 35 10 最小直线长度 m 59.317 73.892 59.317 ( (2 )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控制因素:①受相交现状路面标高控制;②受规划竖向标高控制;③受道路两侧地面标高控制;④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节约工程造价;⑤满足道路排水及防、排洪要求;⑥满足地下管线敷设要求。

 根据《三亚市中心城区控规资料》,安游路改造竖向控制标高仅有一处,为安游路与海榆东线相交处控制标高为 9.70m,根据实测高程数据,起点交叉口高程为 9.386m。考虑到海榆东线近期无改造计划,本项目路线起点按实测高程接入平交口。

 本项目 K0+800~K0+850 道路右侧人行道紧贴大茅河,根据大茅河河道治理线规划,大茅河防洪堤设计高程为 3.715m,确定该处纵断面设计最低控制高程为 3.715m。

 本项目 K2+080 处与在建亚龙湾第二通道相交,相交点处采用亚龙湾第二通道设计高程 3.842m。

 本项目 K5+514.265 与强军隧道连接线相交,由于强军隧道连接线修缮提升纳入本项目,结合现场地形和路面改造方案,确定该相交点高程为 4.145m。

 其余路段路线纵断面尽量拟合老路现状纵断面,并对老路纵断面指标不符合规范路段进行调整。

 ( (3 )横断面设计 ①北段道路横断面:

 北段横断面方案:总宽度 30m=3m 人行道+3m 非机动车道+1.5 侧分带+15m 双向四车道+3m 非机动车道+3m 人行道

 10

 图 图 1-2 北段横断面方案示意图 ②中段道路横断面:

 中段横断面方案:20m=2.5m 人行道+15m 双向四车道+2.5m 人行道,其中外侧车道为机非混行道。

  图 图 1-3 中段横断面方案示意图 ③南段道路横断面:

 南段横断面方案:16m=2.5m 人行道+2m 非机动车道+7m 双向两车道+2m 非机动车道+2.5m 人行道。

 11

 图 图 1-4 南段横断面方案示意图 ④强军隧道连接线修缮提升横断面:

 应部队要求,且为保证安游路中段与该隧道连接流畅性,该段横断面布置形式与安游路中段一致,道路横断面为 20m=2.5m 人行道+15m 双向四车道+2.5m 人行道,到隧道北洞门前 50m 渐变至隧道横断面。

 12

 图 图 1-5

 A 线横断面方案示意图 ( (4 )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量组成,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及本地区筑路材料分布情况,拟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比选论证。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各有利弊,比较见下表:

 表 表1-7

 路面结构比较表 类型 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优点 ①对路堤变形适应性强、便于维修养护; ②路面平整、行车舒适、能吸收能量、噪音较小; 在地质条件较好时使用寿命长,路面强度高,耐 久性好,路面本身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小,特别适 用重型车辆密集的道路。

 缺点 ①路面耐久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路面易遭水浸润造成路面损害; ②由于摩擦产生的沥青颗粒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水泥路面严重。

 ①对路堤变形适应性差,不能较好地适应不良地质路段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坏,破坏后难以修复;

 ②行车舒适性较差,行车噪音也大;

 ③施工工艺复杂,特别是接缝处理工艺还不成熟,嵌缝材料也不够理想,这些都是导致路面早 期破坏的重要原因。

 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在满足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上,道路景观、噪音控制及行车舒适性要求较高,且考虑到周边道路主要是以沥青道路为主,因此建议本项目路面结构采

 13 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 (5 )道路路面结构 考虑到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滑性能、抗水害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在全国已有大量成功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造价相对较低。

 推荐沥青路面各层均采用密集配沥青混合料面层。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见下表:

 表 表1-8

 路面结构组成 名称 路面结构 备注

 机动 车道 5.0cmSBS 改性沥青 AC-13 上面层 / 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 / 7.0cm 普通沥青 AC-20C 下面层 / 乳化沥青稀浆 ES-3 型 1.0cm

 / 改性乳化沥青透油层 / 36cm 水泥稳定碎石层 / 20cm 级配碎石层 / 非机动车道 5.0cm 彩色沥青 AC-13C 面层 / 20cm 水泥稳定碎石层

 / 18cm 级配碎石层

 / 新建 人行道 6cm 厚花岗岩人行道砖

 / 3cm 干硬性水泥砂浆

 / 15cm 厚 C20 水泥混凝土

 / 10cm 厚级配碎石

 / 本项目平面限制因素较多,平面布线为避免基本农田、公益林、生态红线、河道等因素,部分路段新建的行车道路面未完全利用旧路,未完全利用的旧路需要挖除。为保证新建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建议将旧水泥路面全挖除,新建新的沥青路面结构。

 ( (6 )路基设计 ①路基设计原则

 14 A.路基必需做到密实、均匀、稳定,满足容许工后沉降和压实度要求;B.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上路床尽可能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C.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同时符合规范制定的填料要求;D.路基设计应满足防洪泄洪要求,避免和防止滑坡、塌方事故的发生;E.路基设计应满足道路建设进度、经济、合理、耐用的要求;F.路基设计要主意环境保护,主意工程景观效果。

 ②路基压实度、填料强度、粒径要求 A.机动车道: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在荷载作用和水浸等自然因素不利影响下,均能保证其设计强度。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盐渍土等,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550℃的有机质烧失量不得>5%,超过 10cm 粒径的土块应打碎。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CBR)和最大粒径要求见下表:

 表 表 1-9

 路基压实度、填料强度及最大粒径表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压实度(%)

 次干路、支路 次干路/支路 填方 上路床 0~30 6.0 10 ≥94/92 下路床 30~80 4.0 10 ≥94/92 上路基 80~150 3.0 15 ≥92/91 下路基 150 以下 2.0 15 ≥91/90 挖方 0~30 6.0 10 ≥94/92 30~80 4.0 10 - B.人行道压实度不小于 92%。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同上表。

 ②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路基防护工程主要以经济适用、美化环境、方便施工和养护为原则,路基边坡的防护形式力求多样化、绿色化,做到路、景配合,突出绿化美观的特点。

 15 本项目主要为填方路基,填方路基边坡防护方案为:

 (1)当填方路基边坡高度 H≤3m 时,采用边坡铺草皮防护。

 (2)当填方路基边坡高度 H>3m 时,采用浆砌片石护脚墙+植草防护。

 (3)当路基通过水田路段或局部受地形地物限制、保护耕地时,设置挡土墙。

 (4)路基经过水田路段或局部受地形地物限制、保护耕地时等路段时,为了避免占用农田耕地,防止路基浸水,采用水田段护脚和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土墙。

 ③特殊路基处理设计 拟建线路穿过的软弱土层主要为种植地、水塘软弱土和河道淤积土,参考亚龙湾第二通道地勘报告,分布厚度一般 2.50~12.80m,呈流塑~软塑状,承载力值较低,一般50~80kpa,工程性能很差,不能做为路基持力层及下卧层,路基通过地段为了防止路面沉降开裂,需进行特殊路基处理。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工程的重要性、破坏后的影响程度及修复难易程度等因素,对特殊地基进行多方案的处置设计。根据亚龙湾第二通道的地勘资料和推测结果,本项目位于海相沉积区,地勘揭露该路段浅层分布有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层底埋深约为 2.50~12.80m,平均埋深 9m,含腐殖质和植物残骸,工程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

 经综合比选确定,对本项目深度在 3m 以内的软土地基采用换填片石、碎石或砂砾等良透水性材料,对于过水塘、河道路段则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处理。水泥搅拌桩进入持力层不小于 0.5m,平均桩长暂取 8m,水泥搅拌桩桩径为 0.5m,桩间距 1.2m,正三角形布置,桩顶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垫层,厚 50cm,分两层,两层中间加铺双向 80kn/m 玻纤土工格栅(双层)。

 1.5 桥梁涵洞工程 (1)桥梁工程 本项目既有桥梁1座,桥名为安罗桥,桥梁全长16m,跨径1×8m,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由于该桥位于改建交叉口范围内,若进行加宽利用,梁端伸缩缝、新旧结构物沉降缝等设置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路面开裂等后期病害,影响使用性能。另外,对旧桥利用时,由于处于平交口,势必会在旧桥上加铺比原桥更厚的桥面铺装及人行道,而旧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Ⅱ级设计荷载,安全储备较小,桥面铺装增加的额外荷载不能超限,以至于同时影响路面、平交

 16 口设计方案,给设计及施工带来较大困难。考虑到对8m跨径小桥利用带来的经济价值较小,而引起的设计、施工成本提高,综合而言,拟对该桥进行拆除重建。

 该桥所跨河道现状为三条水沟合并而来,汇水面积较小,拟对该桥上游河沟进行改沟处理,将汇水分为两处,以涵洞的形式过路。经过水文分析,改沟方案各涵洞孔径满足泄洪要求。

 表 表1-10 水文计算成果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形式 孔径(m)

 )

 泄洪能力

 ( (m 3 /s)

 )

 汇水面积( (km 2 )

 )

 设计流量 ( (m 3 /s)

 )

  是否满足要求 1 K5+490 钢筋混凝 土箱涵 6×3 35.2 1.4 29 是 2 K5+520 钢筋混凝 土箱涵 6×3 35.2 1.0 22 是 (2)涵洞工程 原线共有涵洞31道,涵洞结构较为破损,承受荷载能力较差,且涵洞涵长较短,部分涵洞存在淤积等病害,无法满足拟建道路要求,因此需对原涵洞进行拆除重建。考虑道路排水、排洪需要,全线共设涵洞 31 道,长度共计 800m,其中盖板涵 29 道,箱涵 2 道,可满足道路两侧沟槽及低洼地排水需要。

 表 表1-11 项目建设涵洞一览表 序号 号 中心桩号 交角( (° )

 孔数— 径孔( (m )

 涵长( (m )

 结构 类型 洞口型式 备注 左洞口 左洞口 1 K0+782.0 90 1-2×1.5 3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 K1+120.0 120 1-2×1.5 42.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3 K1+780.0 90 1-2×1.5 3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4 K2+045.0 120 1-2×1.5 5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5 K2+49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

 17 重建 6 K2+70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7 K2+826.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8 K3+110.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9 K3+203.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0 K3+496.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1 K3+687.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2 K3+880.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一字墙 拆除重建 13 K4+016.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4 K4+32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5 K4+51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6 K4+638.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7 K5+02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一字墙 拆除重建 18 K5+082.0 90 1-2×1.5 24.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一字墙 拆除重建 19 K5+490.0 90 1-6×3 36.0 钢筋混凝土箱涵 八字墙 一字墙 拆除重建 20 K5+520.0 90 1-6×3 26.0 钢筋混凝土箱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18 21 K5+916.0 90 1-2×1.5 2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跌水井 一字墙 拆除重建 22 AK0+040 90 1-4×2 2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3 AK0+294 90 1-2×1.5 2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4 AK0+705 90 1-2×1.5 37.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5 AK1+030 90 1-2×1.5 1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6 AK1+245 90 1-2×1.5 1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7 AK1+320 90 1-2×1.5 1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8 AK1+650 90 1-2×1.5 1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29 AK1+810 60 1-2×1.5 27.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30 AK2+200 90 1-2×1.5 1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31 AK2+485 120 1-2×1.5 28.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八字墙 八字墙 拆除重建 对于标准跨径的中、小桥梁,其上部构造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方法以预制安装为主,可根据地形地势及各工点的交通条件分别采用架桥机、吊车进行架设。为加快施工进度,上、下部构造能同时施工的宜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早日发挥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1.6 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设计 安游路设计给水管道以海榆东线与安游路平交口处的现状DN1000给水管接驳点为设计起点,新建一条DN1000给水管道,由北至南敷设,直至南段安游边防派出所。给水管道沿线每间隔100米左右间距预留支管及阀门井,并按规划预留规划衔接管井。

 19 本次设计考虑现状涵洞洞顶覆土、给水管道埋深、涵洞拆除等情况,给水管道采用从涵洞底穿越方式通过。

 给水管道采用单侧敷设,布置于道路西侧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下,北段位于道路非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10.5m,中段位于人行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9.2m,南段位于人行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7.2m,具体详见《管位标准横断面图》。

 (2)污水工程设计 由于地势原因,本项目范围内的污水无法通过重力流的方式就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本次设计在安游路南段(在道路桩号为K7+340处)及中段(在道路桩号为K3+360处)分别新建1#提升泵站和2#提升泵站,它们规模分别为3.75万吨/天、1.57万吨/天。

 本工程采用2座污水提升泵站,将安游路全线周边地块的污水提升穿越大茅河至红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平面布置检查井间距按30~35m进行布置,在规划路口处及每隔100m左右预留DN300支管,便于远期道路污水系统和各地块污水的接入。

 南段在桩号K6+675至设计终点段分别新建DN400~DN800的污水管,主要负责收集部队和南段部分周边地块的污水,经1#污水提升泵站加压后在桩号K7+120处向西穿过大茅河排入红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北段和中段分别新建DN600污水管,主要收集安游路北段和中段周边地块污水,经2#提升泵站加压后,在桩号K3+360处向西穿过大茅河,最终排入红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本次设计综合考虑污水管道标高、涵洞洞顶覆土及管道敷设空间等条件,采用从涵洞底穿越过涵洞,不能按正常坡度穿过涵洞段采用倒虹吸井管通过。

 压力管过河:方案中需两次穿越大茅河,分别在安游路中段、南段,采用DN500和DN700的球墨铸铁管。DN500压力管过河段采用定向钻方式过河;DN700压力管过河段采用沉管方式过河。

 (3)雨水工程设计 采用三亚市雨水暴雨强度公式:

 q=1085(1+0.575lgP)/(t+9)

 0.584

  式中:P——设计重现期,取 3 年;

 t——集水时间 t=t1+t2;

 20

 t1——地面集水时间(取 10min);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雨水设计流量:

 Q=ψ·q·F

 式中:ψ-径流系数,取 0.90;

 F-汇水面积。

 雨水管布置依据地势高低,分段就近排至西侧的大茅河或排水渠,设计管径为DN600~WXH=1600X120,大茅河东侧沿线新建10座雨水排放口,满足雨水的排放要求。

 雨水管道采用单侧敷设,布置于道路西侧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北段及中段位于道路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5.5m,南段位于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1.8m,具体详见《管位标准横断面图》。

 1.7 交通工程 (1)标线的设置 交通标线是交通管理设施,起引导交通和保障交通安全的作用,具有强制性、 服务性和诱导性。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文字、立面标记。该工程所包含的交通标线主要有:行车道边缘线、行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禁止变换车道线、停止线、停车让行线、减速让行线、导流线。

 (2)交通标志的设置 交通标志是显示交通法规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 具体、简明表达,其具体作用是提供交通信息,起到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是交管部门正确执法的依据。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3)路名标牌 为便于市民出行、寻找目的地,按照《地名标志》(GB 17733-2008)及交通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在道路设置路名标牌。

 (4)交通监控 在道路起终点的平交路口均设置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包括路口控制信号机、 行车道灯、人行道灯、电子警察系统等与其配套的电源及管线设施。为加强车辆管制,全线

 21 在道路两侧设置视频车辆检测器,设置间距为 800m,实现对违章车辆的录像和数据统计,并处罚违章车辆。

 1.8 电气工程 (1)照明设计方案 根据道路所属位置,考虑路宽及人流量情况以及后期道路的主要功能,道路北,中段照明按照城市次干路高档值设置,道路南段照明按照城市支路高档值设置。

 表 表 1-12 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道路名称 安游路 北、中段 安游路南段 道路类型 次干路 支路 路面亮度 平均亮度 Lav (cd/m2) 1.5 0.75 总均匀度 Uo 最小值 0.4 0.4 纵向均匀 度 UL 最小值 2.5 - 路面照度 平均照度 Eav(lx)维持值 20 10 均匀度 UE 最值 0.4 0.3 眩光限制阈值增量 T1(%) 最大初始值 10 15 环境比 SR 最小值 0.5 - 功率密度 LPD(W/m 2 ) ≤0.8 ≤0.5 ①安游路北段 安游路北段,属于次干路,道路标准路段采用 9/9 米高的双臂对称路灯沿道路间隔 30m 双侧对称布置。路灯光源为 LED 灯 120W+75W。路灯臂长 1.5m。灯具为半截光型灯具。

 22

  图 图1-6 安游路北段照明横断面布置图 ②安游路中段 安游路中段属于次干路,道路标准路段采用 9 米高的单臂路灯沿道路间隔 30m 双侧对称布置。路灯光源为 LED 灯 120W。路灯臂长 1.5m。灯具为半截光型灯具。

  图 图1-7

 安游路中段照明横断面布置图 ③安游路南段 安游路南段属于城市支路,道路标准路段采用 9 米高的单臂路灯沿道路间隔 30m 双侧交叉布置。路灯光源为 LED 灯 100W。路灯臂长 1.5m。灯具为半截光型灯具。

 23

 图 图1-8

 安游路南段照明横断面布置图 在小交叉路口处增设 12 米二火路灯以弥补路口照明不足。12 米二火路灯灯具为 2 盏 200WLED 灯; 在大交叉路口处增设 14 米三火路灯以弥补路口照明不足。14 米三火路灯灯具为 3 盏 270WLED 灯。

 (2)供电电源 道路照明按三级负荷设计,根据项目负载分散的特点,供电系统采用箱式变电站分布式供电方案。照明供电方案根据路网结构,综合供电半径等因素,统一考虑。每座箱式变电站供电半径不大于 750 米左右,全线共设 7 座。箱变容量为 5 台 80KVA 及 2 台 50KVA。

 各箱式变电站由供电部门提供一路 10KV 电源。箱式变电站高压系统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低压出线采用断路器作短路和过载保护。

 经与供电局确认,道路沿线的安游10KV干线可作为路灯箱变供电电源,项目开工前由建设单位进行报装申请,供电局提供具体接电点实施方案进行技术指导。

 本阶段根据高压架空线电线杆与拟建道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暂定7座箱变的电源接驳点位置如下:1#接驳点位于道路起点就近的10KV高压电杆处;2#接驳点位于桩号K1+140附近的10KV高压杆处;3#接驳点位于桩号K2+260附近的10KV高压杆处,4#接驳点位于桩号K3+780附近的10KV高压杆处;5#接驳点位于桩号K5+240的10KV高压杆处;6#接驳点位于桩号K6+800附近10KV高压杆处;7#接驳点位于桩号K8+600附近的10KV高压杆处。具体在设计阶段上报供电局核对确定接驳位置。

 24 (3)照明控制 本工程采用定时、半夜灯的控制方式。

 定时控制:由时间控制器对灯具的开关时间定时控制,应随着日照的长短而自动调整,根据当地的经度、纬度地理坐标自动计算每天日升日落的精确时间, 并可预设提前 60 分钟,从而达到灯具开关随日照长短的不同而变化的自动控制; 半夜灯控制:LED 灯选用调光型 LED 灯。通过灯具自带的调光功能,使灯具在开灯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路灯光源功率。

 (4)接地保护 1. 本工程采取的是 TN-S 接地系统。

 2. 箱式变电站需做环形接地,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角钢接地极 L50×5 l=2.5m,上端部埋深 0.8 米,水平间距 5m,接地极连接热镀锌扁钢-40×4,强电和弱电共用接地系统,实测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3. 道路每杆路灯需做独立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如实测接地电阻大于10欧姆,则需增加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采用热镀锌角钢接地极L50×5 l=2.5m,上端部埋深0.7 米,用-40×4热镀锌扁钢与路灯基础预留接地钢板可靠焊接。

 1.9 电力工程 1. 根据片区的电力规划图,结合本工程特点,优化电力管沟工程。电缆管沟设计综合考虑管线交叉、道路交叉、电缆分支、地下水位、工程地质等条件,以及电力专项规范及使用单位要求等多种因素。此次采用 6 线电力排管布置。

 2. 本工程主电力管沟在北段,中段布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南段则布置在道路南侧人行道。管沟中线地面标高与地面设计标高保持一致。

 3. 根据南方电网设计标准,六线电缆排管方式为 2X3Φ150。

 4. 为适应景观要求,电缆排管采用两层结构,即分为结构层和铺装层,其中铺装层与后期人行道铺装一同处理,做到与人行道铺装一致。电缆走廊在人行道上设置电缆标志牌;在绿化带或泥土路段设置电缆标志桩。沟每隔 20m 处设置电缆标志牌。所有电缆井口应设置电缆标志牌。

 5. 电缆管沟排水

 ①电缆沟或电力排管纵向集水口的坡度不小于 0.5%。

 25 ②在每个电缆井内设φ300 集水口一个,并采用 d200 的 PVC 排水管将积水按≥1%坡度排入就近的雨水井,沙井出口加格栅,在管末端安装防倒灌拍门,以免雨水倒灌。电力管均采用 BWFRP 管。电缆管规格为 150×4mm。

 1.10 绿化景观工程 安游路肩负城市交通、绿化防护、形象展示等多项重任,其道路景观设计概念也应兼顾各方面内容,建立城市绿轴、展示生态景观、树立城市形象、部队形象。安游路景观绿化带应是一处集道路绿化、生态观光、形象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廊。

 ⑴ 城市形象展示段——安游路北段

 图 图1-9

 道路景观绿化示意图- 北段 城市形象展示段侧分带种植雨树,配以图案形种植的开花观叶灌木黄金榕和小叶龙船花,增加绿化层次,展现三亚市生机勃勃的形象。

 ⑵ 自然生态观光段——安游路中段

 26

 图 图1-10

 道路景观绿化示意图- 中段 自然生态观光段绿化带种植行道树雨树,阵列式排列于道路两旁,通过扩展的树冠以及茂密的枝叶,打造自然原生态道路,营造静谧的氛围。

 ⑶ 军旅生活体验段——安游路南段

 图 图1-11

 道路景观绿化示意图- 南段 军旅生活体验段绿化带两侧种植遮荫效果较好的雨树,结合蜿蜒的营区道路,打造曲径通幽的氛围,给艰苦的军旅生活增添不一样的景观氛围。

 1.11 通信工程 根据安游片区规划,通信管道北段主要采用12线通信排管布置,通信管道中段主要采用8线通信排管布置。通信管道南段主要采用6线通信排管布置。按照规划,安游道路主要为满足后期战备需求,同时考虑到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区服务的功能,力争使通信系统管路符合近远期发展的需要。此次方案按照规划,北段及中段排管规模均为12线排管,南段采用9线电力排管布置。同时预留4管孔军用光缆穿线。

 27 1.12 工期安排

 根据可研资料和业主了解,本工程建设期为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工程计划施工期为 24 个月。

 1.13 施工方式 本项目为改建项目,考虑到周边的环境现状,结合周边道路路网分布,本项目施工采用分幅分段施工的方式。

 1.14 项目占地及拆迁工程 ( (1 )项目占地 ①永久占地 安游路道路起点海榆东线,终点至安游部队,全长约 9.3 公里。其中以亚龙湾第二通道、强军隧道交叉口为分界点,北段长约 2.1 公里,道路宽度 30 米;中段长约 3.9 公里,道路宽度 20 米;南段长约 3.3 公里道路宽度 16 米。项目占地范围内土地现状主要为现状道路、草地及部分房屋。

 ②临时占地 项目路基工程土石方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不产生弃土方,且填方均外购,不设置取弃土场;项目采用商品沥青、商品混凝土,不另设搅拌站。

 本项目施工临时用地为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包括砂石料堆放场地、施工工作平台、施工便道等)。本评价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并结合施工临时用地布设的原则,对项目施工临时用地选址提出意见,作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选取施工临时用地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①临时堆土场选取原则 根据项目土石方平衡分析,项目自身无法做到挖填平衡。同时,工程挖方中路基挖方可利用作为工程路基填方,但挖方中的淤泥、腐殖表土等将作为弃渣,需另设临时堆土场堆放。临时堆土场选取原则如下:

 Ⅰ、临时堆土场应设置在荒坡、荒地上,取土完成后应及时种草、种树绿化。

 Ⅱ、禁止临时堆土场设置于基本农田、林地及高产田等敏感区域。

 Ⅲ、临时堆土场选址应远离养殖塘、河流、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点等环境

 28 敏感点区域。

 Ⅳ、弃渣大部分为表层剥离土,因此应尽可能利用作为本道路自身绿化带表层覆土。

 Ⅴ、对于临时堆土场应当做好水土防护措施,建设挡渣墙和截排水设施后方能进行堆渣。

 Ⅵ、临时堆土场尽可能利用区域坑凹地进行堆渣,堆渣完毕后应做到坑平渣尽。

 ②施工营地的选择

  根据向建设单位咨询,项目设置施工营地。

 ③施工场地的选择 本工程施工场地主要有砂石料堆放场地、施工工作平台、施工营地等。

 Ⅰ、砂石料堆放场地、施工工作平台布置于道路用地红线范围之内,以减少新增其它用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Ⅱ、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机械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布设,其与敏感区应尽量保持在 200m 范围外。

 Ⅲ、本项目施工方式为封闭式分段施工,根据向建设单位咨询,项目不设置施工便道,便可通达施工营地和堆场。

 项目为改造项目,根据现场调查和向建设单位咨询,项目共有 1 处乡村建设用地可作为临时用地,对应桩号分别为 K4+200~K4+300。项目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施工交通组织,不设施工便道也可通达,施工完毕后恢复地面也较容易。本环评推荐将这个空地作为临时用地选址,其位置详见附图。并在临时用地周边修建挡墙和截排水设施,且加盖篷布,减少其对周边环境影响,采取措施后,其选址基本符合要求。

 表 表1-13 项目临时 用地 情况表 编号 料场 面积m 2

 位置 与最近村庄距离 运输条件 场地植被现状 1 施工场地 3000 K4+200~K4+300 较远 现有道路通达 非林地、水田、庄稼地 2 临时堆场 1000 1.15 项目建设制约因素 (1)本项目建设范围内存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公益林和河道,为保证项目顺利

 29 推进,项目建设应避免占用这四类用地。

 (2)现状河道与河道治导线 本项目建设范围内有一河道-大茅河,该河道有河道治导规划,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应避免侵占现状河道和规划河道。

 (3)本项目旧路宽 8.5m,沿线居民房屋距原路较近,对旧路进行改扩建会对部分 居民楼进行拆迁,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应减少对居民房屋拆迁。

 1.16 交通量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德国 PTV 公司开发的 VISUM 交通规划宏观模拟软件。经预测,安游路特征年交通流量如下表所示:

 表 表 1-14 安游路特征年交通流量表(单位:pcu/h )

 路段 预测年份 大车 中车 小车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北段 2023 41 20 81 41 285 142 2029 57 29 114 57 399 200 2037 86 43 173 86 605 303 中段 2023 31 15 62 31 217 108 2029 43 22 87 43 304 152 2037 66 33 132 66 461 230 南段 2023 21 11 43 21 150 75 2029 30 15 60 30 211 105 2037 46 23 91 46 319 160

 30 1.17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建设利用现有安游路进行改扩建,安游路现状路基宽度为 9.0m。项目周边主要道路有国道 G223、省道 S216、县道 X826、迎宾路、吉阳大道、榆亚路。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声环境:

 从现状监测结果上看,项目沿线上大安村、大安村、安罗村、部队营区以及部队宿舍等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大气环境:

 项目区域吉阳转盘交叉口交通组织不畅,交通高峰期间较为拥堵。增加油耗及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3)固废环境:

 现状道路及道路两侧存在由于车辆与行人通过而留下的少量垃圾堆积,造成视觉上的景观不协调。

 (4)水环境:

 本路段暂无建设排水管道。经现场踏勘,周边村庄内已建成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村庄污水进入一体化处理站处理,但村内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由于缺乏管理及维护,目前处理效果较差。项目区域雨水处于自由漫流状态。

 (5)项目存在问题及“以新带老”整改措施如下表所示:

 表 表 1-15 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表 序号 主要环境问题 整改建议 备注 1 现有道路两侧垃圾堆积 清理

 2 道路绿化层次简单稀疏 加强多层次的立体绿化

 3 交通安全等警示标志标牌不全 完善标志标牌

 4 减速限速禁鸣等交通噪声控制措施不全 完善标志标牌

 5 现状道路交通组织不完善,交通拥堵,废气产生量大 改造建设安游路,分担交通压力

 31

 32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2.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项目起点位于国道 G223...

推荐访问:报告 改造工程 环评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