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海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匾额的艺术之美与创作体会

时间:2022-05-30 09:44:01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如下:行刀如用笔,刀法如书法,也独特且奇妙,书法的修为在镌刻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飞白是匾额的亮相之处,打动人之处,需认真临帖,细心研究,仔细镌刻,做到理性分析,胆大心细。即忠实原作,又有舍有得,残破有度。还要有艺术加工,根据书写者的提,按,虚。实,来取决用刀的深浅,力求不失古法,又有深邃的刀刻内涵。刀功刀法刀的风格特点显得格外重要。

3.打磨:

古代匾额的制作中的打磨工艺,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打磨其实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打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艺术品位的独察,更重要的是对木头的敏锐,用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也是能够成功,能够打动人的原因,在打磨过程中,将这一实效展现的淋漓尽致。

用打磨机在刻好的匾额上进行打磨,这也是制作过程中唯一用的上机器的环节,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从粗沙粒到细沙粒,从粗糙的木头到细腻的木头,过程是令人享受的,结局是令人称赞的。打磨的意义是将木头尽可能的展现独有的自然的木纹,也将为上色埋下伏笔,而且在镌刻过程中,跑刀或者搬运途中出现的坑可以通过打磨进行补救。选择木料是不可忽视的,而打磨木料将为木料景上添花,木的质感,雕刻效果,艺术品位,都重在一举,需不耐其烦,功夫不到“苍古浑厚”难得。

4.上色:

古代匾额常见的用色方案“金字红底”,即字体选取明亮显眼的金色,而板底色常选用中华文化中最经典的红色,表达一种喜庆吉祥的寓意。时至今日经过历史岁月的冲刷,现存匾额的颜色早已凋谢,已还原了匾额原有的颜色,质朴而沧桑的同时又显得自然和真实,带有着历史岁月痕迹,这种效果被现代人所接纳所喜好,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欢古老的器物,匾额的颜色也是越古越好。现代匾额的上色与以往并不相同,首先匾面和字体的颜色都较为丰富,颜色则根据主人的喜好和大环境所致,匾额与字体的颜色要和谐,自然,之前说过现代人喜欢真实古朴的颜色,那么本事颜色深的木料将不上匾面颜色,只图字体或者不涂,而颜色较新的木料需上底色,常见的有咖啡色,深黑色,红木色,总之都取深的,而字体则更为丰富,常见的有果绿色、金色、白色、天蓝色。搭配起来是这样的,文人书房一般已匾面咖啡色、字体白色搭配,画廊、茶城一般以匾面红木色、字体果绿色活着天蓝色搭配而成,带有文化气息的饭店或者公司已匾面深黑色、字体金色而成。

上色环节需要有美术的知识储备,对颜色的敏锐和对笔的控制力,用笔如同中国画中的白描,需一丝不苟,不可懈怠,上色如同中国山水画中的三矾九染,不可急于速成,需反复渲染,由湿到干,由暗到亮,由浅到厚,色泽光鲜,清新脱俗,不易褪色。

颜色的材料也是有所突破的,丙烯颜料的诞生,为匾额做出重大贡献,由于丙烯的特点是湿的时候易溶于水,干了以后不易溶于水,所以匾额挂在户外将不惧历史的冲刷,保存的完整性也将更为完整,可为后人的传承与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但金箔作为传统匾额的制作工艺,至今仍然备受好评和今人接纳所使用,但金箔的造价昂贵,这是他的特有属性,具体制作工艺,是将字体涂上无色清漆,将金箔纸贴到涂过的字体处,说来简单制作复杂,对艺术的审美与制作的经验是对艺人的考验。

匾额融诗文辞赋、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字、印、雕、色于一处,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信息,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艺术品种匾额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之花朵,弥足珍贵,我有信心做好匾额事业,也请大家关注匾额艺术,如何守的住传统文化的根,做到古为今用,薪火相传,是每一位书法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每一位国民的分内之事,匾额艺术发展至今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相信还会继续发扬光大,未来将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匾额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书刻匾额艺术,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匾额艺术。

参考文献:

[1]林声.中国匾文化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1995(6).

[2]柳林,姜媛媛,刘俊骏.中国传统牌匾文化内涵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2013(3).

[3]李艳华.简论传统匾额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8.

[4]杨芳. 匾额历史一席谈[J]. 东方收藏,2013(7).

[5]姚远利,尼松义. 匾额: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兼谈科举匾额的历史作用[J]. 东方收藏,2013(11).

[5]祁郝. 当代匾额文化的困境与出路[J]. 文化月刊,2014(12).

[6]苏显双. 匾额书法简论[J]. 文艺争鸣,2013(7).

[7]李艳华. 匾额文化初解[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

[8] 赵京娜. 从传统刻字看当代刻字创作之缺失[J]. 书法赏评,201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匾额 之美 创作 体会 艺术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