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海范文网 > 教案设计 >

2023年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9篇

时间:2023-09-30 10:0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第1篇一、教材:1、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内在结构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9篇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1篇

一、教材:

1、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内在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又是第三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在内容设计上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第二环节:“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第三环节:“延伸生命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加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延伸生命的价值(教学难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看,延伸生命价值是珍爱生命的表现;从学生的学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价值”一词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要把一个永恒不变的深奥话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并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有一定的难度。

(2)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教学重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到本课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延伸生命的价值;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也容易导致其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独生子女的这种独尊心态会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不会与人友好相处。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教师将启思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以活动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四大学法开展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直观演示法(2)情境体验法(3)列举法(4)合作探究法。通过以上教、学法,帮助学生架构“列举事例感知——协作分析探究——获得理论成果”的学习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珍爱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课程主题。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要求学生各自收集一位名人、一位平凡者是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情:播放《印度洋海啸》视频剪辑

目的: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1、讲述《矿难故事》

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望,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设问:是什么使他们挑战了人的生理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强烈的求生欲望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2、求生知识大比拼。

设计目的:使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学会求生方法。

假设情境,如:(1)如果自己所在的房屋起火了,你该怎么办等,由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适时点评、补充。

活动二:回归生活尊重生命

设计目的:让学生由紧急时刻,回归日常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人友好相处。

第一步:探讨:你生活中接触到了哪些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帮助离开了他们行吗

第二步:播放《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导行)感受爱心的传递。

活动四:讲生命故事写生命箴言

设计目的: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感悟,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理解、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同《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入手,将镜头定格20xx年衡阳衡州商厦特大火灾。通过学生讨论,感悟生命价值;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

第二步:列举自己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能够受到人们崇敬、怀念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渴慕。

第三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美丽的画卷、响亮的歌声或是平时搜集到的用来自勉的诗词、名言交流出来。老师及时做以小结。

第四步: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通过四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个看似陈旧的话题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从“明理---导行---激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严密的逻辑思维,锻炼分析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用一首小诗,回顾全课,再次对学生“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导奉献之行”!

★板书设计略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对心目中的班集体的想象,生成班级的共同目标,从而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激发学生为班集体贡献自己所能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共建良好班集体的愿望。

【重点】各尽所能,奉献集体

【难点】班集体共同目标的形成。

【课前准备】

让学生写出在新的集体里,我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贡献。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讨论:我们来到新的学校,开始中学生活,组成了新的班集体,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叫一个集体,是不是只要是一群人在一起就可以叫一个集体呢?电影院的一群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运动场外的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是多种多样,也有的同学可能说不出什么原因。先不急于说出结论,通过以下活动,得出初步的概念。

活动1:我心目中的班集体。先分组交流,我心目中的集体是个什么样子的。每组指定一个同学记录,准备在全班交流。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把本组的交流结果在全班宣读,老师做好板书。交流之后,将内容再次筛选,生成班级的共同目标。

在交流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班级舆论、文明礼貌等几方面去描绘。

生成共同目标后,提问:剧院的观众、运动场外的观众有没有共同目标?从而得出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过渡:我们有了一个班级的共同目标,那么,班内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活动2:讨论:学校准备国庆节前举办秋季运动会,我们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班集体争光,每一位同学如何去做才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共建集体。这是班集体的又一个特征: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由这一结论,推广到其他班级事务方面,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新的班集体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去做,板报组成员、科代表、班委会成员、各小组长等社会工作需要同学们去做,如何对待这些服务性工作,希望大家思考后做出选择,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正确选择。请同学们课后写一下我在秋季运动会上能为集体做什么。

过渡: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班级活动中,或者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相互之间的帮助,需要互相配合协作,遇到此类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呢,才能表现出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呢?

活动3:讨论: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夺冠和美国梦之队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引导分析:女排主力队员赵蕊蕊因伤病无法上场,场上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队员,很多人认为中国队取胜基本无望,但是最后结果是我们胜了。什么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发挥了团队精神。而美国梦之队的队员,几乎每一个都非常优秀,个人能力十分突出,但最终只得了第三,从多评论家认为他们输在了个人的单打独拼,没有很好的配合。

结论: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是一个集体具有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

活动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拟出发言提纲: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深入思考,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班内的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是否也起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同学们,班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每一个同学和成长也离不开班集体,让我们高歌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班集体的旗帜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3篇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
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技巧,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认识和评价师生矛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步人青春期,他们中有些可能仍然保持孩童的活泼和外露,但闭锁心理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性心理的萌芽,会慢慢地改变学生的交往状况。一方面,学生需要友谊,渴望得到朋友的信赖和尊重,需要长辈的关爱和重视。温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他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和老师愉快相处,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另一方面,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经验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恰当地理解相处之道。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尤其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容易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阂。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以聆听者、支持者、协商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和氛围,设计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情景,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锻炼实际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你愿意长大后也成为歌中的哪个“你”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管学生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注意作正面引导)

二、心情故事

说说你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交流与沟通

1.分组讨论:从你的认识出发,你认为教师这门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师: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对自身和他们的工作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我们学生对教师有更高的期望。但教师也是人,也有被社会特别是被我们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或与师生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

2.小品:老师,你错怪了我。

(故事内容:小王同学在语文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同学传过来一张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篮球。小王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谁知被李老师发现了,马上批评了小王上课传纸条、随便讲话的行为。当时,小王同学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这时小王该怎么办?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3.课堂调查: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和表扬的情况。(采用举手的方式)

讨论:(1)老师对我们有哪些期望或要求?

(2)我们该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师:有些同学说得很对,我们也要理解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批评表扬都体现出对我们

的期望,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某种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

或与老师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自觉反省自我,切不可对老

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怀恨在心。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15训练一

【板书设计】

教师 教师的职业特点

批 正

评 确

正视师生矛盾 与 理

表 解

学生 学生自身特点

【注意事项】

1.注意正面引导。

2.分组讨论要注意对主题的提示。

3.欣赏小品时注意既要让学生说真话,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4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初一政治教学计划下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评讲上期期末试卷和上新课前言

第二周: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周: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第一课复习、检测

第四周: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周:第二课、第三框(唱响自信的歌)

第六周:第二课复习、检测。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第七周: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八周: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死)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第九周:第四课复习、检测。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

第十周: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二周:第六课第二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三周:第七课第一节(走进法律)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第十四周: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第七课复习、考试

第十五周: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第二节(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十六周:第八课复习、检测

第十七周:总复习

第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五、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政治、国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事实述评的素养。

2、在对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力求规范,声音洪亮。

5、在教学阶段的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析题、答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5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初一政治教学计划下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评讲上期期末试卷和上新课前言

第二周: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周: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第一课复习、检测

第四周: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周:第二课、第三框(唱响自信的歌)

第六周:第二课复习、检测。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第七周: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八周: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死)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第九周:第四课复习、检测。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

第十周: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二周:第六课第二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三周:第七课第一节(走进法律)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第十四周: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第七课复习、考试

第十五周: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第二节(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十六周:第八课复习、检测

第十七周:总复习

第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五、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政治、国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事实述评的素养。

2、在对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力求规范,声音洪亮。

5、在教学阶段的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析题、答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

(二)新课

淝水之战

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播放动画。

(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战争相似?

讲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①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六 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3)阅读材料,讨论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4)动脑筋

①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②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北方地区的民族的融合

(1)民族融合的表现

展示教材第89页知识拓展“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瓷、胡床等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2)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

为了加强国力,三国都进行了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自学提纲。

四巩固练习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淝水之战产生于4世纪的后期

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下图是某一同学整理的其措施要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②④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2、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3、认识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在同学中建立新的友谊。

(二)能力目标

1、面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培养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通过系列活动感受到积极交往的乐趣,珍惜同学友谊,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积极培养自己热情开朗的性格,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

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与同学结伴成长

教法

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板书)

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活动1:校园里的新鲜事

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二)珍视新友谊(板书)

活动2:“认识你,记住我!”

为了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扩大交往面,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交友的乐趣。

(三)“与新朋友结伴同行”(板书)

活动3:短剧表演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课堂小结: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与新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一起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刻认识的适当的学习方法将会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创造出一片学习新天地。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分为“学习的烦恼”、“经验共享”、“记忆法宝”、“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互动时刻”、“实话实说”六个板块,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身边开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真情实感

1.首先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多了多少新同学,让学生体会到每一名新同学都是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好帮手、好伙伴、好老师,他们能使自己在新的学习天地里愉快地成长。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学后,你们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认为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个?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从开学到现在,自己在新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新同学的帮助下有什么新收获。

2.再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的环境有什么新变化,让学生充分交流,它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发,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师: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土都会触发我们的灵感,它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谁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会有千言万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每个新生都是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很现实很有说服力的资源。由于生活阅历不同,个性不一,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正面引导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班级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环境也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它们有亲切感,因为这些“朋友”始终在伴随着自己成长。

二、从心语开始,学生觉得实、悟得深,能心服口服

师: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尽情说说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尽情说说自己对中学学习的看法,允许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只做一个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欣赏者。

2.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个学生一片阳光、一个笑脸,给每个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课程标准语)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头上。教师要有“在课程改革中,我与学生同成长”的理念,蹲下来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第二课时)

三、从比较开始,学生相互了解,结伴而行

1.认真看教材14~17页,对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说说这种方式的优点。

学生可能会在交流自己学习方式的活动中,发生争执,各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好。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判断某种方式好,某种方式不好,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各自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好比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愿各自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2.列出老师的优点,轻轻松松地学习。

让学生列出曾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的优点,互相交流一下,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便在老师教学优点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设计意图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让学生在感悟教材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在这里不去总结每个学生的特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自己,并能意识到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将给自己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初中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吧?老师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创初中学习的新天地。最后,祝愿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框的学习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今后不断介绍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环节:

导课:播放歌曲《敕勒歌》, 介绍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导入课题。揭示课标

一、淝水之战

1、 出示《前秦东晋形势图》,复习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苻坚想要统一南北,挥师南下与东晋爆发了一场战役——(淝水之战)

2、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依据提示,自学课本86—87页,做好标注。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复习前面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影响(对南方、对北方)

学生自学,展示自学成果。

3、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

原因 前秦角度:东晋角度: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电视剧《锦绣未央》过渡到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简介鲜卑族的历史,出示鲜卑族发祥地图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本87页,做好标注。

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北魏何时统一北方?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3、出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引出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后,为了更好地治理汉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决定实行汉化政策,从而引出北魏杰出的汉化改革家——孝文帝。

推荐访问:教案 政治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9篇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集合9篇)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