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海范文网 > 教案设计 >

从原本论新的有机地域性设计

时间:2022-05-29 13:2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建筑从远古时代是人类追求安全的庇护所,一直发展到如今不仅是庇护所得功能需求,更是文化,甚至标志象征的地步,在疯狂的土地上建造者大量疯狂的建筑,建筑师回归理性建筑,思考建筑原本,通过地域性建筑适应性建筑理论发展和实践,得出结论。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本原;适宜建筑;理性;自然;环境;文脉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171-03

维特鲁威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自然中提取他们的原型的,并在神圣事实引导下对这原型进行模仿……所有机械都是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并奠基于天穹,太阳,月亮,及五大行星周流运转的结构及其教义。”

维特鲁威对建筑提出三个范畴“坚固”、“实用”、“美观”和6条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秩序、布置、匀称、均衡、得体、经营。

罗伯•克里尔在《关于建筑》写道:“功能、结构与形式具有同等的价值,并且一起构成了建筑。三者之间没有优秀高低之分。”

1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relating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词典定义:1:art and science of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buildings

2:design or style of a building or buildings

建筑设计的定义,笔者思索:学习历史、理论、绘图等课程之后好像理所当然的做了各式的课程设计。到底是我们设计了空间还是遵从自然在设计空间?

维特鲁威说自然是原型,天才疯子高迪从自然界开始他的疯狂建筑,在其建筑理念里建筑是有生命力,自然生长的。他从自然界中“动物”的躯体和肢体、“昆虫”的脊背和足腿的关节,或者“植物”的茎和花瓣等感觉到生命力,除此之外,常年被风雨侵蚀的“岩石”、“钟乳石”形成的“洞窟”等,在自然大地经过岁月的洗礼,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当中,也会感觉到“生命力”的存在。建筑是具有生命力,现代有机建筑所言,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具有同样的生长性。

“首先要有人,才能产生空间。”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开始,是通过“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知道的。他认为有独立的两个实体。即“有思维的精神”和“有延长的物体”。或是海德格尔的“世界—内—存在”(in-der-welt-sein)。

建筑物英文为:building,building的使用者是人和人的附属。远古的巢穴只是为人提供遮蔽物,进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分工,工匠所建造的建筑物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如果不考虑其实际的存在的形式,实则是building和architecture的差别,这个差别就在于遮蔽只是建筑的原始功能,后期赋予精神追求,有美的意识的成形。建筑被赋予新的生命体征。

工业革命的伟大造就一连串的奇迹的出现,无论是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经济上全世界都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在阶级斗争中,现代建筑派的诞生使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师逐渐摆脱落后技术对建筑设计的约束,建筑形式语言呈现出繁花似锦的盛象,各种天马行空建筑的出现,建筑物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思考建筑原本成为当代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显要建筑或是基督教建筑的正确设计原则》中是这样描写:第一,一栋建筑应拥有便利性、结构性和适宜性要求的特征;第二,所有装饰都应该由建筑的基本结构组成。

“假如他们需要一扇窗,他们便会开一扇窗,如果需要开一个门,他们就会开一个。外观上置于既定的惯例套路于不顾,因为他们懂得在形式设计上作出如此大胆的变化,只会更多地为对称性提供额外的易趣,而不是去破坏它。”

20世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将地方特性建筑从手工艺人的手里面解放出来,结合现代建筑的工业化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点的适宜性建筑。芬兰建筑师阿瓦尔•阿尔托,其作品展示现代主义的普适性理念同建筑所处理的地域特征之间的矛盾,并在20世纪30年代声名远播,其建筑被定义为“新地区主义”表明了建筑是可以不借助于形式的模仿来吸纳乡土精神。

2 地域主义

人情化的地域性建筑在逐步发展中,建筑创作中的地域性(regionalism)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的适应、运用与表现。地域性亦称当地性,广义还含有乡土性;忧郁乡土性的意义偏于狭隘,故人们在创作中更多的是追求地域性。阿尔托被认为是北欧人情化、地域性的代表,他主张建筑不仅仅是满足人的一切活动,经济、技术和功能的体现,现代建筑的新课题是要用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领域。

对于地域性建筑,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是建筑设计回归理性的应答,人类活动所需要何种适宜的建筑,在现代建筑,以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性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以及简约的设计倾向)之后到底什么才是最后的适宜建筑。

3 适宜建筑探讨

几代建筑师对建筑原本的理性思考,对地域性的应答设计,长期实践下,使建筑符合建造地地区地域特性,以人为本,为使用者服务。

印度建筑师科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概念。克科里亚认为过去的和现在很多乡土建筑,体现了对气候的适宜,他以一种从传统印度建筑中发掘出来的“开放向天”(open-to-sky)的空间为中心,形成了很多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开放向天”的空间,一方面是指实体性的露天或半露天空间,家庭院落、阳台、屋顶平台以及内廊等;另一方面体现了印度特有的利用室外和半室外空间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会在一般人认为庭院具有调节微气候,影响土地利用模式之外,格外重视庭院对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而且强调:“在热带气候下空间就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见图1)。

哈桑•法赛研究了屋顶随不同气候地域而产生的变化,认为这是气候造成建筑形式不同的一个主要表现。除此之外法赛还对建筑影响微气候的七个方面分别通过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评价,分别是:建筑的形态、建筑定位、空间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外表面材料肌理、材料颜色以及开敞空间的设计。他认为:通常而言,与一些现代技术手段相比,这些设计策略往往能够同人体生物舒适要求相协调,同生态环境保持和谐。

所有社会都包含着某种必须发掘或是维系的精髓或实质,而其中一个方面即存在于当地的地理、气候和风俗习惯当中,包括地方“自然”材料的改造,“地区主义在拒绝模仿乡土性式的同时更加笃信于环境于建筑形式之间的随机性关联。事实上,乡土性越远离城市体验越有可能成为一种传达错位感觉的理想化工具(见图2)。

新乡土建筑师对社会中发展的现代主义者理念流露出矛盾的心态,且只通过最为原始的建筑形式来发掘共通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的理念及时的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乡土建筑,或者说是充满质疑的建筑,但是可能是最为切合的一种表示模式。

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 西扎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在这些作品里面可以看到对建筑环境的尊重,对建筑美学的一种新的诠释,作为当代新地域性建筑师代表,西扎的作品可以这样解释:是对建筑本源的还原。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中,除了场地、形式和空间等因素之外,它还将一些文脉因素交织在一起,各种组织层次(包括历史片断、地形片断等)在“有序”及“无序”之 间汇集在一起,赋予它们以新的秩序并清晰地加以表达。在西扎的诸多作品中,他都从不同方式作出了对场所的回应。在形态构成上,表现了地形的物质形态和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平衡,与场所具有天然的联系。西扎以“微观地理学”的观念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建立起过渡性的微观地理环境,成为城市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媒介。对于场所中的建筑,西扎还以其特有的考古学的方式,将其与场所有关的遗迹和记忆联系在一起。从西扎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适宜的建筑并不仅仅是一个building,他包含了对地方的文化理解,材料的运用,环境的尊重。并不依靠绚丽的外表来获取眼球,而是对环境、场所的一种“共生”。

4 结 论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建筑思潮,建筑创作一直曲折的发展,建筑从原来只为神权和高阶级服务的地位逐渐融入到世俗生活中,为平民百姓服务,大多的时代也依旧是公众集会场所。在工业革命之后,世俗文化和精神世界才有了革命之后的样貌,文化、艺术、建筑都呈现出一派新的样貌,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使建筑设计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世界。20世纪,建筑已经不是远古时代时的庇护之所,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文情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生活的提高,建筑师和人们开始思考建筑到底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建筑设计越发趋向理性化,从现代建筑思潮开始的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已经开始这一体现,新地方主义建筑师实践之后,尊重大地给予的宝贵资源(场所)尊重文脉,对建筑美学的认识需要地方文化的支撑。我想这样的建筑才能作为一个地方的适宜建筑。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戴维•史密斯•卡彭.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论——建筑学于哲学的范畴史[M]. 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英]卡彭.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以范畴为线索的20世纪建筑理论诸原则[M]. 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弗瑞德•A•斯蒂特.生态设计——建筑•景观•室内•区域 可持续设计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宫宇地一彦.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M].马俊,李妍,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王建国.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阿尔瓦罗•西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 吴晓,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陈晓扬,仲德岜.地方性建筑和适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蕾(1985—),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地域性 有机 原本 设计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