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

时间:2022-06-15 11:04:01 来源:网友投稿

  重 庆 市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表 ( ( 批 报 批 版 版 )

 )

  建 设 项 目 名 称 :

  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巫山县文化委员会

 编 制 时 间 :

 2018 年 12 月

 重 重 庆 市 环 境 保 护 局 二○○一 年 八 月

 填 填

 报

 说

 明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持有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

  一、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二、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管渠等应填写起止地点。

  三、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四、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风向和距厂界距离等。

  六、环境质量现状——指环境质量现状达到的类别和级别;环境质量标准——指地方规划和功能区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排放标准——指与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应的排放标准;表中填标准号及达到类别或级别。

  七、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八、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审查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九、本报告表应附送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及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总平面布置图、排水管网总图和监测布点图等有关资料,并装订整齐。

  十、本表填报 4 份,报环境保护局审查,填写时字迹应工整清楚。

  十一、此表经审批后,若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建设地址或周围环境等有重大改变的,应修改此表内容,重新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十二、编制单位应对本表中的数据、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结论负责。

  十三、经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要求,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十四、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表最后页摘录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1

 基本情况

 表 表 1 项目名称 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巫山县文化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 宋传勇 联系人 韩进彬 联系电话 13512325788 邮政编码 404700 通讯地址 巫山县广东东路两心四馆综合楼 建设地点 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 56 号 立项审批部门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巫山发改[2018]228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其他游览景区管理 N7869 总投资 11608 万元 环保投资 45 万 投资比例 0.4% 占地面积 37209.72 m 2

 房屋建筑面积 9169.97 m 2

 评价经费 万元 年能耗 情况 煤 /

 万吨煤平均含硫量

 /

 % 电 /万度 油 /吨 天然气 /万标 m 3

 用水情况 (万吨)

 分类 年用水量 年新鲜用水量 年重复用水量 生产用水 / / 0 生活用水 1.1260 1.1260 0 合计 1.1260 1.1260 0 1.1 项目由来 高唐观遗址是重庆市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位于原重庆巫山县西北郊的巫峡镇高唐村三组(现巫山新县城西部),包括地面建筑区和地下遗址区两部分。现存的地面建筑位于遗址最北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的高唐观后殿(即玉皇阁),是 1990 年批准的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唐观地下遗址区较大,2001 年和 2016 年已分别对遗址的南部和北部核心区域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遗迹涵盖西周、战国、西汉、东汉、南朝、唐宋和明、清时期。保护和利用好高唐观遗址,对提升巫山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旅游地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项目贯彻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高唐“遗址文化、山水文化、神女文化、诗词文化、

  2

 楚文化”为基底,以楚王宫为载体,通过文化植入挖掘地域文化,建构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业态,让景点“活”起来、“亮”起来,打造历史文化主题旅游区、文旅融合示范区,让高唐成为“神女文化寻根溯源地巫楚文化沉浸体验场”,塑造“高唐云梦”旅游形象,实现“巫山全新城市地标、创建国家 4A 旅游景区”发展目标,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本项目为复建一个以秦楚风格的建筑群,再现宋玉笔下《高唐赋》《神女赋》的场景,使之成为展示巫山历史和文化的巫山文化地标、建筑地标。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37209.72m 2 ,总建筑面积 9169.97m 2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文化工程(7 栋建筑,分别是楚阳楼、朝云殿、新霁殿、暮雨殿、云梦宫、楚风楼和听涛阁)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景观门阙、神女诗词石刻景观、楚阳台、中心雕塑等),以及相应的游廊,车库,设备用房和其他附属工程、公用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环保工程等。项目建成后日均游客接待量 1000 人,高峰期人数 1746 人,低峰人数 500 人,维持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人员 10 人。

 本次建设区域位于高唐控制地带范围,规划建设内容不涉及高唐观遗址地面现有建筑以及地下下遗址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重庆重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评单位)受巫山县文化委员会委托,承担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组织环评技术人员在建设单位的协助下对拟建工程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并在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上,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了《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特此呈报,敬请批准!

 1.2 项目概况 1.2.1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巫山县文化委员会;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 56 号,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 总投资:总投资 11608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5 万元,占总投资的 0.4%; 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为 37209.721 m 2 ,总建筑面积 9169.97 m 2 ; 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文化工程(7 栋建筑,分别是楚阳楼、朝云殿、新霁

  3

 殿、暮雨殿、云梦宫、楚风楼和听涛阁)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景观门阙、神女诗词石刻景观、楚阳台、中心雕塑等),以及相应的游廊,车库,设备用房等其他附属工程、公用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综合管网、环保工程等。项目建成后日均游客接待量 1000 人,高峰期人数 1746 人,低峰人数 500 人,维持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人员 10 人。项目建成后日均游客接待量 1000 人,高峰期人数 1746 人,低峰人数 500 人,维持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人员10 人。

 建设周期: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12 个月。

 1.2.2 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旅游文化工程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附属工程、公用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环保工程等。总用地面积 37209.72m 2 ,总建筑面积 9169.97m 2 ,地上建筑面积 7147.09m 2 ,地下建筑面积 2022.88m 2 。

 (1)旅游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工程总建筑面积 9169.97m 2 。其中:楚王宫建筑面积 7147.09m 2 ,包括楚阳楼、朝云殿、暮雨殿、新霁殿、云梦宫、楚风楼、听涛阁等主体建筑内容;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022.88m 2 。

 (2)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 入口景观门阙 1 处,神女诗词石刻景观 1 处,楚阳台 1 处,中心雕塑(神女与楚王)1座,游览标识系统 1 项,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1 项。

 (3)附属工程 包括边坡加固治理工程和挡土墙工程。

 (4)其他工程 包括附属工程、公用工程、道路工程、综合管网,环保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局部特色景观塑造、景观灯饰、音响系统)。

 项目建成后日均游客接待量 1000 人,高峰期人数 1746 人,低峰人数 500 人,维持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人员 10 人。建设内容详见表 1-1。

  4

 表 1-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体工程 旅游文 化工程 楚王宫建筑面积 7147.09m 2 ,包括楚阳楼、朝云殿、暮雨殿、新霁殿、云梦宫、楚风楼、听涛阁等主体,以红棕色木结构、灰白色墙体及青瓦为主色系。

 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 入口景观门阙 1 处,神女诗词石刻景观 1 处,楚阳台 1 处,中心雕塑(神女与楚王)1 座,游览标识系统 1 项,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1 项。

 附属工程 边坡加固治理工程 C30桩身砼工程4644.5m 3 ,C20护壁砼工程740.6m 3 ,C15素砼回填工程768.5m 3 ,截水沟 300 米,工程变形监测点位 17 个。

 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超过 6 米宜退台处理;高度大于 2 米的挡土墙(或护坡)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3 米;相邻台地高差大于 1.5 米时,挡土墙(或坡度大于 1:2 的护坡)顶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 1:2 辅助工程 公厕 沿车行道每 200-500 米在靠近景点的位置设公厕,规划为水冲式二级公厕。

 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2022.88m 2 ,共设置车位 45 个。

 道路工程 共 5000m; 第一级道路为车行路。宽度均为 6m,兼作消防道路,采用人车分行的道路,车行道宽为 4m,单侧带 2m 的人行道,沿南侧山脚铺设,联系大河沟南侧的各展示点,是规划区内主要的游览线路; 第二级为步行路,分布在规划区内部,宽度不一; 公用工程 给水 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排水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场地雨水经室外雨水沟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经生化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消防系统 消防设计包含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仅地下室),室内灭火器,气体灭火系统。地下室负一层设置消防水池(总容积 324m 3 )及消防水泵房,在地下室泵房设置消防加压装置。

 供电 项目所需电源全部由当地市政提供,双路电源供电,供电稳定。并在地下室负一层设置柴油发电机房中做为备用电源。

 环保工程 固体废物 设置有垃圾收集点(面积为 27m 2 )、垃圾桶等环卫设施。

 废水 设 1 座生化池(处理规模 20m 3 /d),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达标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废气 生化池废气:生化池位于项目西南侧边坡绿化带,废气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柴油发电机房废气:经专用管道引至绿化带排放; 车库废气:机械排风引至车库外,排气口设置在绿化带内 噪声 水泵、备用柴油发电机均布置在设备房,选用高效低噪设备,通过设置隔声、基础减震等措施降噪。

 绿地景观 绿地系统由生态湿地、林地、田野绿地、入口绿地四大系统组成。

 1.2.2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2。

  5

 表 1-2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 计量 单位 规划要 求指 地上建 筑面积 地下建 筑面积 计容建筑面 建筑面积 所占比重 总用地面积 m 2

 37209.72

 净用地面积 m 2

 31881.23

 一:总建筑面积 m 2

  7147.09 2022.88 7147.09 9169.97

 (一)按功能性质划分

 (1)楚阳楼 m 2

  1181.19 2022.88 1181.19 3204.07 33.43% (2)朝云殿 m 2

  947.88 0.00 947.88 947.88 9.89% (3)新雾殿 m 2

  608.62 0.00 608.62 60?.62 6.35% (4)暮雨殿 m 2

  608.62 0.00 608.62 608.62 6.35% (5)云梦宫 m 2

  1508.21 0.00 1508.21 1508.21 15.74% (6)昕涛阁 m 2

  1346.36 0.00 1346.36 1346.36 14.05% (7)8#游廊 m 2

  242.81 0.00 242.81 242.81 2.53% (8)9#游廊 m 2

  63.55 0.00 63.55 63.55 0.66% (9)10#游廊 m 2

  71.2 0.00 71.25 71.25 0.74% (10)11-1#游廊 m 2

  85.75 0.00 85.75 85.75 0.89% (11)11-2#游廊 m 2

  85.75 0.00 85.75 85.75 0.89% (12)四方亭 m 2

  271.66 0.00 271.66 271.66 2.83% (13)四方亭 m 2

  62.72 0.00 62.72 62.72 0.65% (14)地下室疏散出口四方亭 m 2

  62.72 0.00 62.72 62.72 0.65% (二)按地?地下部分划分 m 2

 (1)地上建筑面积 m 2

 7147.09 77.94% (2)地下建筑面积 m 2

 2022.88 22.06% (三)停车位 辆

  45

 (1)地面 辆

  (2)汽车库 辆

  200

 (四)总建筑面积计算值 m 2

 9169.97

 (五)总建筑物占地面积 m 2

 5711.60

 (六)容积率

 0.22

 (七)建筑密度 %

  17.92%

 (八)绿地率 %

  40.97

 1.2.3 主要工程量 项目主要工程量详见表 1-3。

 表 1-3

 项目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量 一 一 建筑工程 1 地上建筑物 7560.28 m 2

 1.1 木结构工程 7560.28 m 2

 1.2 屋面工程 10000.00 m 2

 1.2 门窗工程 2000.00 m 2

 1.3 楼地面工程 7560.28 m 2

 1.4(1)

 室外青条石铺装(10 公分厚)

 869.00 m 2

  6

 1.4(2)

 室外青条石铺装(8 公分厚)

 895.00 m 2

 1.4(3)

 室外青条石铺装(5 公分厚)

 1825.00 m 2

 1.5 其他工程 1.00 项 2 地下建筑面积(含停车场)

 2022.88 m 2

 2.1 主体工程 2022.88 m 2

 2.2 安装工程 2022.88 m 2

 2.3 基础设施工程 2022.88 m 2

 2.4 配套设施工程 2022.88 m 2

 3 边坡加固治理工程 3.1 C30 桩身砼工程 4644.50 m 3

 3.2 C20 护壁砼工程 740.60 m 3

 3.3 C15 素砼回填工程 768.50 m 3

 3.4 截水沟工程 300.00 m 3.5 变形监测点位 17.00 个 3.6 挡土墙工程 1235.00 m 3

 二 二 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工程 1 入口景观门阙 1 处 2 神女诗行石刻景观 1 项 3 楚阳台 1 项 4 中心雕塑(神女与楚王)

 1 项 5 游览标识系统 1

 套 6 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1

 套 6.1 基础设施屏及智慧前端设备 1

 项 6.2 网络层 1

 项 6.3 应用层 1

 项 三 三 总图工程 1 场平土石方工程 18744.00

 m 3

 2 道路工程 5000.00

 m 3 安装工程 9859.80

 m 2

 3.1 给排水管网 9859.80

 m 2

 3.2 电气安装 9859.80

 m 2

 3.3 供电系统 9859.80

 m 2

 3.4 消防系统 9859.80

 m 2

 3.5 室外弱电系统 1.00

 项 4 环保工程 1.00

 项 4.1 生化池 20 m 3 /d 4.2 垃圾收集点 20

 m 2

 5 安防系统 1.00

 项 6 景观绿化工程 14017.08

 m 2

  7

 1.3 总平面设计 1.3.1 总体布局 本项目位于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 56 号,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规划范围西北至高唐街,东北至头道沟,东南至宁江路,西南至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为 37209.72平方米。耒鹤峰山体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宁江路至高唐观台基处高程相差约 80m。高唐观遗址本体建筑群位于较高的一处台地,周边为山体护坡,与下一高程台地约有 30m 高差,遗址南侧对向长江水体及西侧对向污水处理厂方向均为陡坎。山体除陡坎与护坡区域,其余区域植被状况较好。拟建项目山体环境空间示意图详见图 1-1。

 1-1

 拟建项目山体环境空间示意 1.3.2 布局构思 建设位于《巫山县高唐观遗址保护规划》中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根据《巫山高唐旅游策划方案》,本项目围绕楚王宫建筑群展开,是按照权威经典资料记载的当年楚王与宋玉在巫山高唐时,宋玉在高唐作赋和历代文人墨客对楚怀王在巫山遇神女的记载为脉络。构创一座楚王宫再现当年楚怀王在巫山时的情境。宫内有楚王处理政务的大殿和群臣办事的配殿,有楚王夜晚就寝的宫室和休闲的楼阁,游乐的花园,气势雄伟的城楼屹立在宫门前,行宫内楼台亭阁廊殿俱全,规模宏大。成为紧密联系、文化含量较高的集高台追思、巫楚情怀、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和遗址公园。根据设计定位,总体布局为“一轴,80m

  8

 三区”:

 一轴:即按照中国古建筑传统风格,形成南北向的中轴线的主要展示游览环路。

 三区:接待服务及护坡绿化景观区、楚王宫建筑区、高唐观遗址核心保护区;分别对应:登高——山水高唐,领略云雨胜景;品俗——楚风高唐,体验战国楚风;溯源——寻古高唐,追寻历史风华。

 整个项目建筑风格为秦楚风格,以红棕色木结构、灰白色墙体及青瓦为主色系,与历史文化风貌相符合。

 图 1-2

 景观分区图 1.3.3 总平面布置 (1)核心遗址保护区 位于规划区的西北部,地下是高唐观遗址保护规划中的保护范围,由保护棚覆盖,同时也是遗址展示馆。这里能够最真实最直观的看到遗址的文化堆积,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

 (2)楚王宫建筑区

  9

 楚王宫建筑面积 7147.09 平方米,由楚阳楼、朝云殿、暮雨殿、新霁殿、云梦宫、楚风楼、听涛阁等主体建筑组成,殿,阙,门,花园与遗址保护方案结合组成了一组群房,之间有高台雄伟的大殿门楼和高低错落勾连的楼阁。形象展现楚王当年在梦境中,行宫的雄伟,飘逸境况。望江楼,听涛阁旁的楚王宫花园中山石叠水,是楚王宫的一处休闲之地。

 (3)接待服务及护坡绿化景观区 接待服务位于规划区东北部主入口处,接高唐街,南可达沿江大道,北接平湖西路,包括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以及入口景观等设施,是引导游客进入遗址参观的前奏区。护坡绿化景观协调区,位于西南、东南坡地两侧,保留并整治现状用地,配置适量的护坡绿化、湿地植被,慢行系统,构成核心区环境过渡区域,也是对基地原有印象的尊重,起到对遗址环境烘托作用。

 图 1-3

 功能分区图 1.3.4 内部交通 (1)道路及停车场 ①道路 路网整体骨架呈环状与支状结构结合形式。道路分为两级,共 5000m。

  10

 第一级道路为车行路。宽度均为 6 米,兼作消防道路,采用人车分行的道路,车行道宽为 4 米,单侧带 2 米的人行道,沿南侧山脚铺设,联系大河沟南侧的各展示点,是规划区内主要的游览线路,人车分行保障了游客安全,人行道与车行道在同一平面,在需要的时候可临时兼作车行道。

 第二级为步行路,分布在规划区内部,作为慢行系统主骨架,可便捷到达各景点,宽度不一,曲曲折折,体现古风随性意味。

 ②停车场 规划区内建设 2022.88 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2)道路建设 道路新增段和修整段应有考古勘探的配合,确定没有叠压和影响遗址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道路尽量采用垫高的方式,路面采用砾石、卵石或毛石铺装,色彩尽量与环境协调。

 滨水步道采用木栈道,道路面及路桩均为防腐木材,结合局部金属连接件。保证良好的透水性、透气性和防滑性。

 消防车道宽≥4 米,路面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最大纵坡不大于 8%。

 (3)休憩广场空间 入口服务区广场:考虑游客集散逗留使用,碎石板铺装,石缝间可种植草皮,达到美化的效果。

  11

  图 1-4 交通分析图 1.3.5 公用工程 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进行设计。

 (1)给水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项目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设进水管 1 条。室外给水管道选用钢丝网骨架 PE 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本项目年用水量为 11260m 3 /a。

 (2)排水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场地雨水经室外雨水沟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经生化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绿化用水、地下车库清洗用水渗入地下或蒸发进入大气中,最终参与的进入雨水管网。项目污水按照生活用水量的 90%计算,则本项目污水产生量为 16.2 t/d、5913 t/a。

 项目用水和排水情况详见表 1-4。

  12

 表 1-4

 拟建项目最高日用、排水量表 序号 用水类型 用水标准 数量 最大日用水 量(m 3 /d)

 平均日 用水量 排水量 (m 3 /d)

 备注 1 游客洗手 如厕用水 10 L/ (人•次)

 1746 人 17.5 17.5 15.75 按高峰期人数计 2 办公生活用水 50 L/ (人•次)

 10 人 0.5 0.5 0.45 / 3 绿化用水 5L/m 2 d 14017.08m 2

 70.08 9.98 / 一年 52 次 4 地下车库 清洗用水 2L/m 2 次 2022.88m 2

 4.04 0.13 / 一年 12 次 5 消防用水 500 m 3 /次 2 次 500 2.74 / / 合计 / / 592.12 30.85 16.2 / (3)供电 项目所需电源全部由当地市政提供,双路电源供电,供电稳定。本工程主楼及群楼主要通道照明、应急照明用电和消防设备用电均按照二级用电负荷进行考虑。同时在地下车库设有备用发电机房,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机房配一个小型的储油间。

 (4)消防 消防设计包含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仅地下室),室内灭火器,气体灭火系统。并地下室负一层设置消防水池(总容积 324m 3 )及消防水泵房,在地下室泵房设置消防加压装置。同时本工程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位于本工程消防控制室。建筑物耐火等级均按二级设置,车库按一级。

 1.3.6 绿地景观 基于规划区的自然、人工绿色背景,采取慎重对待、有别取舍的态度,根据区位的不同,绿地现状的不同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考虑:

 绝对保护展示区的原生植被特征,深化展示区的自然特色。绿地系统采用“点线结合,重点渗透”的原则,形成完整、有机、丰富的绿色风景区环境。根据展示区现状的基本情况,维持现状的自然植被树种,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种植部分景观、科普性的树种。

 展示区绿地系统由生态湿地、林地、田野绿地、入口绿地四大系统组成。

 1.3.7 环保设施的布置 为提高规划区的公共环境卫生,设置有公厕、垃圾桶等环卫设施。

 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面积均为 27m 2 ,位于项目生化池东侧绿化带内,周边保留 5-10米绿化进行隔离与遮挡,注意除臭、防蚊虫等,并在相应位置设置交通管制指示、烟火管制提示等安全标志。配套的转运车辆具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能。

  13

 公厕:沿车行道每 200-500 米在靠近景点的位置,规划为水冲式二级公厕。

 垃圾桶:规划区内每隔大约 100-150 米设一个垃圾桶。

 生化池:采取地埋式,且位于西南侧边坡绿化带底端,距离项目建筑较远。

 1.3.8 旅游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由信息墙、信息牌、引导牌和地面标识系统四部分组成。标识系统以块石和深咖啡色铝合金板氟碳喷涂为主材料,块石就地取材,既便利也能够与环境协调。

 信息墙:入口信息墙是对高唐观考古遗址公园的整体介绍,是展示区导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墙上绘制展示区总平面及各主要参观点分布情况;重要区域信息墙是对各分区的介绍,内容更为详尽,方便游客规划自身的旅游路线。

 信息牌:信息牌位于各个展示点及景点前方,有详尽的景点解说标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尽量详尽的向游客介绍整个景点信息,针对性较强。

 引导牌:用以表明展示区总体布局、游客当前位置及与其他景点的位置关系,顺利引导游客去往下一个景点。

 地面标识系统:为减少人工地物对遗址周边环境的干扰,对于部分位置设置地面标识,配合引导牌对游客游览方向进行引导。包括提示和警示的内容。

 表 1-5

 标识设施一览表 名称 位置 主信息墙 主入口 信息牌 楚王行宫主要建筑展示点 引导牌 服务区、观景点、遗址、建筑展示点、入口大门外、各路交叉口 地面标识系统 主入口、观景点、部分道路交叉口 1.4 边坡加固治理工程 (1)抗滑桩工程 由于在已治理的高唐观滑坡体上拟建本项目,滑坡前缘拟建移民培训中心,新增了建筑,导致高唐观滑坡危机对象增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一级(安全系数 1.25),由于原高唐观滑坡治理工程是依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防治工程等级Ⅱ级(安全系数 1.10)进行的设计,原治理工程安全性不足,因此需要对现状高唐观滑坡进行加固治理。

 ①设计安全等级

  14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确定高塘观滑坡防治等级一级,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Fst=1.25(非涉水滑坡),防治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

 ②工程分项设计 A、抗滑桩工程:

 抗滑桩截面为 1.5×2.0m,共布置 13 根,桩长 23.0m,桩间距 5.0m。

 B、削方减载 削方减载工程采用机械削方。对 1-1′、2-2′、3-3′剖面控制区后缘采用削方减载措施,削方 总 宽 度 约 116.5m , 削 方 面 积 约 14112m 2 , 削 方 减 载 后 顺 接 拟 建 楚 阳 台 标 高(230.00m~234.20m),削方区顶部地面高程 233.5~247.20m。后缘沿基岩面削方,中前部按削方坡率 1:1.0,削方后格构植草护坡,每级边坡高度 10m,相邻两级间留 3.0m 宽平台。

 对 4-4′剖面控制区后缘采用削方减载措施,削方总宽度约 48m,削方面积约 2852.9m 2 ,削方减载坡率按 1:0.5 放坡至标高 212.3m 形成削方平台,削方区顶部地面高程 213.2~216.8m。后缘沿基岩面削方,中前部按削方坡率 1:0.5,削方后格构植草护坡。

 削方弃土渣堆放区临空面设置护脚墙,护脚墙墙顶宽 1.0m,墙底宽 1.0m,高 2.0,护脚墙长度约 78m,采用 M5.0 浆砌条石砌筑。

 C、截排水工程 截排水沟设置长度 158.6m,采用 M7.5 浆砌片石砌筑,沟截面尺寸 0.7(顶宽)×0.4(底宽)×0.5m(沟深),砌筑厚度 30cm。

 D、格构植草护坡 按方案设计坡率进行削方减载后采用格构植草进行护坡,格构间距 3.0m×3.0m,格构截面尺寸 400mm×400mm,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钢筋采用 HRB400 型。

 1.5 工程占地 项目占地面积为 37209.72 hm 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项目建设区原地貌占地面积及类型详见表 1-6。

 表 1-6 本项目工程占地情况一览表 旱地 灌木林地 其它草地 林地 机关团体用地 裸土地 合计 665.25 10894.2 11462.3 4562.9 2337.53 7287.54 37209.72

  15

 1.6 景区游人容量及规模控制 项目建成后日均游客接待量 1000 人,高峰期人数 1746 人,低峰人数 500 人,维持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人员 10 人。

 1.7 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共期共 12 个月,即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具体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2018 年 7 月-12 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1 月,完成工程建设。

 2019 年 12 月,进行竣工验收。

  16

 主要材料名称及消耗数量

 表 表 2 2.1 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建筑、景观建筑、道路、综合管网以及场地铺装和绿化施工,主要涉及的原辅材料包括木材(种类如油松、云南松、马尾松等)、钢筋、混凝土、地砖以及种植土等。

 2.2 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现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 56 号,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位于巫山县高唐观控制地带范围。

 高唐观遗址的文物本体,按照遗迹类型现状,可分为建筑与生活类遗迹、墓葬类遗迹及其他遗迹三类。本项目建设不涉及所有遗迹。

 原地块内党校建筑已搬迁,未遗留环境问题。

 项目西南侧为巫山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臭气,而本项目建筑在耒鹤峰上,与污水处理厂存在 80 米高差,因此从实际情况看,本项目受污水处理厂臭气影响很小。

  17

 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表 表 3 3.1 自然环境简况 3.1.1 地理位置 巫山县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巫山县位于东经 109°33′-110°11′,北纬 30°45′-23°28′之间,幅员面积 2958km 2 。三峡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双龙湖、大昌湖。巫山县现已成为整个三峡风景区的几何中心,以距县城 130km 半径之内,囊括了三峡大坝、神农架、神农溪、天坑地缝等著名的风景名胜。

 本项目位于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 56 号,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详见附图 1。

 3.1.2 地形、地貌 巫山县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部,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七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貌上呈深谷和中低山相间形态,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高程多在 300 米以内,岸坡相顶多为 1000 米以上。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地质背景复杂。

 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于巫山县境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仅 73.1 米,最高海拔 2680 米。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长 50 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

 3.1.3 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巫山向斜北东翼,岩层单斜产出,场地基岩出露,根据场地附近出露基岩产状及区域构造条件,基岩产状取 315°∠23°,岩层倾角较缓,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发育。岩层层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好。根据本项目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基岩中共发育三组构造裂隙,产状为:

 第一组:倾向 40~50°,倾角 75~80°,裂面不平,呈黄褐色,张开度 3~6cm,部分充填重结晶方解石颗粒,延伸长度 2.0~3.0m,裂隙穿层,裂隙率 6~7 条/m,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第二组:倾向 248°,倾角 70~75°,裂面不平,呈黄褐色、棕红色,张开度 2~4cm,

  18

 部分充填重结晶方解石颗粒,延伸长度 1.5~2.5m,裂隙穿层,裂隙率 5~6 条/m,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第三组:倾向 150°,倾角 64°,裂面极不平整,呈黄褐色夹棕红色,张开度 2~3cm,多充填泥质,延伸长度 5.0~8.0m,裂隙率 2~3 条/m,裂隙穿层,为外倾结构面,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3.1.5 地层岩性 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孔揭露,场地有部分覆盖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泥灰岩。现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具体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

 粉质粘土:灰黄色、浅棕黄色粉质粘土,稍湿可塑,未见水平层理。植物根孔及虫孔较发育。

 (2)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粉质粘土((Q4col)

 粉质粘土:灰黄色、浅棕黄色粉质粘土,稍湿可硬,未见水平层理。植物根孔及虫孔较发育。土层内 20°~30°走向的卸荷裂隙发育,绝大多数倾向 100°~110°,少数反倾,倾角70°~85°,裂隙宽度最大可达 10cm,一般 0.2~0.5cm, 平面呈参差状或雁行状延伸,延伸长度一般 1~2m,最长可达 15m 以上。个别裂隙面镜面及擦痕发育,擦痕指向多在 100°~110°。

 (3)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泥灰岩(T2b):褐灰色,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碳酸类成分组成,中薄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泥灰岩强烈风化呈碎块状,块径 3~10cm,其间充填粘性土,碎块石锤击易碎,强度低;中风化带泥灰岩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块径 12~20cm,锤击声哑,无回弹,易碎,为中风化。无岩溶现象。

 3.1.6 基岩特征 基岩强风化带厚 4~13.4m。强风化带面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场地基岩面起伏不平,大致与原始地形坡角基本一致。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将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强风化带强烈风化呈碎块状,块径 3~10c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碎块石锤击易碎,强度低。中等风化带:中风化带泥灰岩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块径 12~20cm,锤击声哑,无回弹,易碎,为中风化。无岩溶现象。

  19

 项目区基岩层面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好。基岩面整体较陡,主要随地势变化而变化,呈现北高南低趋势。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 3.1.7 水文 地质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等因素判定,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粉质粘土层中,大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南侧低洼处排泄。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灰岩裂隙中,大受大气降水和上覆孔隙水补给。场内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泥灰岩为隔水层,场地内该类地下水浅表层主要受大气降雨和上覆孔隙水的补给,接受补给后沿裂隙迅速下渗,在低洼地带以泉点或渗水的形式出露于地表,部分继续下渗。拟建场地内地下水接受降雨补给,补给条件较差,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场地地下水贫乏。根据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内将存在临时性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临时性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1.8 水、 土腐蚀性判定 根据周边地质环境调查,场区附近岩、土层无工业污染,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附录 G 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第 12.1 条和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3.1.9 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除东侧为高塘观滑坡滑坡外、未发现危岩崩塌、泥石流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和收集以往资料,场地东侧高塘观滑坡体纵长 100m,横宽平均 107m,平面面积约 1.09×10 4

 m 2 ,钻孔及探井揭露滑体后部最大厚度 7.5m,中部 6.5m,前部 6.3m,平均滑体厚度约 6.4m,总体积 6.98×10 4

 m 3 ,滑坡主滑方向为 107°,属于三级小型浅层土质滑坡。滑坡面积 1089m 2 ,占建筑面积的 27%。

 高塘观滑坡为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紧急实施Ⅰ类项目,已由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滑坡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效果监测结果该滑坡已稳定,滑坡治理工程已通过综合验收。

  20

 3.1.10 水资源及水系 巫山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县境中部,支流发育,溪流众多,有大宁河、官渡河、抱龙河、大溪河、小溪河、马渡河、洋溪河、三溪河、福田河等 9 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54条小溪均注入横贯县境之长江水域总面积0.88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2.68%。有水库 7 座。河流径流总量 62.75 亿立方米。

 本工程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雨一致。每年 3 月下旬开始,随着降雨增加,径流也相应增大,4 月为汛前过渡期,5~9 月流域进入汛期,径流量大增,10月为汛后过渡期,降雨减少,径流也逐渐减少,11 月至第二年 2 月很少降雨,径流主要由地下水补给,1~2 月是径流的最枯时期。

 本项目位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区域,距离项目约 500m。长江位于项目南侧约、自西向东流过;大宁河位于项目东侧,自北向南流过。

 3.1.11 气候、气象 巫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8.4℃。1 月平均气温 7.1℃。

 7 月平均气温 29.2℃。常年日照时数 1542.2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1049.3 毫米。无霜期 305 天,年均相对湿度 80%,年均风速 1.89m/s。

 3.1.12 植被、生物多样性 巫山县生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类有獐、鹿、野猪、猴、狐、水獭等 30 余种;鸟类有白鹤、画眉、雉鸡、鹰、布谷鸟等 40 余种;爬行动物有蛇、蛙、龟等 40 余种;鱼类有大鲵、齐口裂腹鱼、黄鳝等 20 余种。

 3.1.13 场地稳定性 根据《巫山县高唐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场地现状稳定性如下:

 (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区内无断层分布,岩层连续、完整,场区岩土体现状稳定;北东侧已治理完成的高唐滑坡经现场调查未发现变形、开裂等现象,现状稳定;场地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拟建建筑采用下部框架架空承台,上部建筑为全木榫卯结构,故对高唐滑坡影响小,场地现状稳定;对地下车库基坑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适宜本工程建设。

  21

 (2)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有关规定,项目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23-2008),拟建工程设防工程类别为丙类。

 (3)岩土地震稳定性 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粉质粘土,经查明场内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而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应做好支挡措施。

 (4)边坡稳定性分析 ①现状斜坡稳定性评价 项目区区总体地形呈北高东西南低,总体地形坡角 5°~65°,原始地形基本没有改变,北东侧已治理完成的高唐滑坡经现场调查未发现变形、开裂等现象,现状稳定。

 ②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拟建工程按设计标高架空承台后,上部建筑为全木榫卯结构,将在地下车库北西侧形成AB 段基坑边坡。边坡基本情况、稳定性评价及支挡措施建议如下表。

 表 3-1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编号 边坡 类型 边坡特征及概况 破坏模式分析 稳定性分析 支护措 施建议 AB 挖方土质边坡 长 46m,高 3.00~6.3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AB 边坡开挖后,剖面 3-3’段边坡上部岩土界面倾角19°~39°,边坡土体易沿岩土界面滑移,前部从边坡土体中剪出。

 AB 边坡开挖后,剖面 4-4’段边坡岩土界面临空,边坡 上 部 岩 土 界 面 倾 角25°~27°,边坡土体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

 由于 AB 边坡开挖后,剖面 3-3’和剖面 4-4’易沿岩土界面滑移,根据稳定性计算:剖面 3-3′边坡现状工况稳定系数为 0.?64,不稳定。暴雨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系数为0.719,不稳定。故该边坡开挖后不稳定。剖面 4-4′边坡现状工况稳定系数为 1.024,欠稳定。暴雨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系数为 0.851,不稳定。故该边坡开挖后不稳定。

 建议该段边坡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挡。应先采用桩板墙进行支护后,在进行边坡开挖。

 3.2 巫山县高唐观遗址 高唐观遗址是重庆市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位于原重庆巫山县西北郊的巫

  22

 峡镇高唐村三组(现巫山新县城西部),包括地面建筑区和地下遗址区两部分。现存的地面建筑位于遗址最北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的高唐观后殿(即玉皇阁),是 1990 年批准的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下遗址区较大,2001 年和 2016 年已分别对遗址的南部和北部核心区域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遗迹涵盖西周、战国、西汉、东汉、南朝、唐宋和明、清时期。

 高唐观遗址的文物本体,按照遗迹类型现状,可分为建筑与生活类遗迹、墓葬类遗迹及其他遗迹三类。本项目建设不涉及所有遗迹。

 3.2.1 重要遗迹保存现状 (1)后殿,原名玉皇阁,建于清光绪十一年,整个文物建筑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建筑屋面垮塌严重,屋顶木基层槽朽断裂,梁架与柱子也因为气候潮湿而出现腐烂、虫蛀。建筑风格凸显其地方特色,为当地清代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当地宗教建筑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1 年 8 月受巫山县文广新局的委托,重庆正朗古建筑维护有限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建筑进行了现状调查、勘查测绘和收集资料(资料收集),经认真分析、综合研究,制定了完善修复设计方案。2011 年 10 月,巫山县文管所委托重庆正朗古建筑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高唐观抢险维修设计方案并通过了重庆市文物局的审批,同年 12 月,在重庆峡江文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理下,重庆文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场开工,2012 年 5 月底全面完成,并于同年 8 月顺利通过市文物专家组织的验收。

 (2)建筑台基,利用原有高差地形,辅以条石包边回填平整而成。台基下部保存较完好,上部和部分包边墙体被后期利用改建或破坏。目前残留的主要为清光绪年重修的高台包边墙体。大部分墙体被近现代人类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墙体和材料,进行加固整修。整个高台利用自然台地落差修建而成,整体平面近方形,西侧墙基破坏最严重,仅残余最下部的部分墙基石。

 (3)前殿基址、步道,台基东南侧,前殿也历经三次重修改建,主体保存较差。

 (4)西厢房基址,历经三次重修扩建。

 (5)道路遗迹:山门梯步残留 34 级,编号为 L1。

 (6)未清理完成的墙基及排水沟附属设施 后殿(玉皇阁)及水池西侧,还发现南北向墙基及排水沟各 1 处,往北延伸至发掘区

  23

 外,东西向墙基及排水沟各 1 处,往西延伸至发掘区外,结合文献及文学记载,高唐观以往存在园林建筑,推测位于发掘区外的西北侧,可能为高唐观附属园林设施遗迹分布所在地。

 (7)推测楚阳台所在处,目前考古工作尚未确认楚阳台所在处,推测大致位于 2016 年考古发掘工作中的 T0912、T1012 布方附近,可能已被山体护坡所破坏。

 玉皇殿保存现状

  建筑台基与梯步保存现状

  推测楚阳台所在地保存现状 图 3-1

 建筑与生活类遗迹现状图 3次考古勘探后发现的墓葬类遗迹100余座,其中2016年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共计81 座。已发现的墓葬类遗迹大致可分为土坑墓、土坑石板墓、砖室墓、土洞墓 4 类。西周、战国及两汉时期的墓葬遗迹发现较为重要。

  24

  图 3-2

 墓葬遗址保存现状 ( (2)

 )

 其他遗迹 2016 年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了水池 2 座,位于后殿(玉皇阁)西侧。其中和光绪年后殿同时期的 C1,表面被水泥抹平,沿用至近现代;C2 叠压在光绪年地面以下,池壁用碎石堆砌,部分池壁还残留有三合土抹平痕迹,其时代应早于光绪时期。

 本项目仅复建一个以秦楚风格的建筑群,建设项目不涉及区域内所有遗迹。

 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遗留问题。

  25

 环境质量状况

 表 表 4 4.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

 境、生态环境等):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16]19 号)规定,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的公告(环境部公告 2018 年第 29 号)中二级标准。

 本评价引用“重庆空气质量发布系统”例行监测点净坛二路 2018 年 5 月 29 日~2018 年6 月 4 日的监测数据。该监测点位于本项目北侧约 1000m,监测时间在 3 年之内,因此本评价引用监测数据是可行的。

 “重庆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网址:

 http://222.177.117.35:8021/HistoryDay/HistoryDayMain.aspx,网页截图详见图 4-1。

 图 4-1“重庆空气质量发布系统”拟建项目区监测点位数据图 (1)检测点位:净坛二路 (2)监测因子:SO 2 、NO 2 、 PM 10 、PM 2.5 ; (3)监测时间及频率:重庆市空气质量发布系统 2018 年 5 月 29 日至 2018 年 6 月 4

  26

 日逐时数据。

 (4)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公式如下:

 P i =C i /C oi ×100% 式中:P i —污染物 i 的占标率;

  C i —污染物 i 的浓度监测值;

  C oi —污染物 i 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监测及评价结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见表 4-1。

 表 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表 监测项目 日期 浓度范围 (mg/m 3 )

 标准值 (mg/m 3 )

 占标率 (%)

 超标率 (%)

 达标 情况 SO 2

 2018 年 5 月29 日~2018年 6 月 4 日 0.011~0.014 0.15 9.3% 0 达标 NO 2

 0.047~0.050 0.0 6.2% 0 达标 PM 10

 0.085~0.09 0.15 60.7% 0 达标 PM 2.5

 0.026~0.030 0.075 40% 0 达标 由表 4-1 可知,工程所在区域 SO 2 、NO 2 、PM 10 、PM 2.5 最大占标率均小于 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的公告(环境部公告 2018 年第 29 号)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巫山县城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长江。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4 号),拟建项目地表水受纳体长江(关山-巫山长江大桥段)属Ⅲ类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本评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职教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巫溪县环(监)字[2016]第 38 号),所监测河流为长江,监测断面位于巫山县城污水处理厂下游 500m 处,监测时间为 2016 年 8月 28~30 日。

 (2)监测方案 监测因子:pH、COD、BOD 5 、氨氮、石油类; 监测断面:监测断面位于巫山县城污水处理厂下游 500m 处; 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 2016 年 8 月 28~30 日,连续监测 3 天,每天采一次样。

  27

 (3)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 ij —i 监测点 j 因子的污染指数;

  C ij —i 监测点 j 因子的实测浓度(mg/L);

  C sj —j 因子的环境质量标准值(mg/L)。

 对于 pH 因子,采用区间标准,计算模式为...

推荐访问:高唐 巫山县 建设项目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