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材料08-2022年中考语文晨读材料日日诵

时间:2022-06-29 11:44:01 来源:网友投稿

  1 晨读材料 一、背诵默写

 《泊秦淮》(杜牧)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助记】

 一、二两句写景叙事,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点明夜泊地点。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助记】

 三、四两句是感怀,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隐忧的心境。

 情境默写 1.杜牧《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泊秦淮》中,讽刺当时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担心国家安危,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具有忧患意识,反衬当时的官僚只知纸醉金迷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助记】

 首句回答妻子来信的询问。第二句转写绵绵夜雨的景色。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助记】

 三、四两句则是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情境默写 1.《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诗人怀念往日同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期盼两人可以早日重逢诉说心中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而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宽慰自己,反衬今夜愁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羁旅之愁与欲归不得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

 5.《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无 题》(李商隐)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助记】

 首句“别”字为一篇之诗眼,下句写风中残花,更增伤别难见的悲惋。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助记】

 三、四两句表明自己的痴情苦意,九死未悔,比喻贴切。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助记】

 五、六两句设想对方亦陷于痛苦之中。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助记】

 七、八两句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表达对恋人的相思。

 情境默写 1.在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情深意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在《无题》中,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题》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助记】

 本词是作者国破被囚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此词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伤痛。

 情境默写

  3 1.李煜的《相见欢》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的《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3.李煜《相见欢》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相见欢》中,常被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助记】

 写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助记】

 写延州傍晚时分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助记】

 词人自抒怀抱,表达思乡之情。

 ④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助记】

 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情境默写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同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2.《渔家傲·秋思》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知识积累——文化常识 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 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史记》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 “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6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B.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诗句中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所以又叫“乞巧节”。

 D.“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支《红楼梦曲》隐喻着宝玉离家出走,宝钗在孤寂中抱憾终生的悲剧结局。

 6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B.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

 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

  5 不得取字。

 64.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既祖,取道”中“祖”是指祖先。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

 65.下列古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讲究“座次”安排。官职:古代以右为尊,如“位在廉颇之右”。车骑:由以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B.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一般的战车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帅车是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一般车辆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乘:一人一马为一乘。

 D.妇女无所幸中,“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等的宠爱。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叫幸。

 6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D.《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这里的“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畏惧害怕的姿态。

 6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 “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6 C.“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6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寡人:诸侯的谦称,指寡德之人。)

 B.晋侯、秦伯围郑(侯与伯都是爵位名称,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王、公、侯、伯、子。)

 C.乃朝服,设九宾(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战国时六国之地。)

 69.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 12 月 21 日至 23日之间。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7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卿: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B.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君主相继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C.九宾之礼:我国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文化常识答案:

 61.答案:A【解析】A 项,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故选 A。

 62.答案:B【解析】B 项,“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错误,吏部负责管理官吏任免

  7 与考核等,“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应由礼部主管。故选 B 项。

 63.答案:B【解析】A 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C 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陟”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 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故选 B 项。

 64.答案:B【解析】B 项,“是指祖先”错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语境为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故选 B。

 65.答案:C【解析】C 项,“乘:一人一马为一乘”错误,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选 C。

 66.答案:D【解析】D 项,“‘箕踞’„„是一种畏惧害怕的姿态”说法错误,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 D。

 67.答案:C【解析】C 项,“转”是职务调动,不是任职授官。故选 C。

 68.答案:B【解析】B 项,“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王、公、侯、伯、子”错误,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故选 B 项。

 69.答案:C【解析】C 项,“迁,„„一般指降职”不正确,“迁”一般指升职;“致仕,表出任官职”不正确,“致仕” 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故此题答案为 C 项。

 70.答案:D【解析】D 项, “御史”的解释错误,“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战国时的,此时的“御史”是史官。商周时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故选 D。

 三、阅读与写作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张贺(来源:人民日报)

 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提出观点,提纲挈领,点燃善念火种,让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日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入候选人集中公示阶段,各媒体集中刊登候选人的事迹。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刻写下我们时代的凡人善举,也彰显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联系社会热点,论证上文观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醒目

  8 旗帜。这次公布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着我们时代的道德风尚。广泛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国家层面论述。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近年来,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用行动诠释着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誓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诠释了什么是对祖国之爱;志在“让每个孩子都有微笑的权利”的韩凯,展示了什么是医者仁心;“捡”出一座免费图书馆的“中国好人”陈光伟,体现着质朴的助人为乐„„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也有力证明,道德正能量始终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个人层面论述,举例论证,倡导讲道德,传播道德正能量。】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涵盖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也涵盖了对人的爱。此次公布的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中,或敬业奉献,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这些高尚品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他们用平凡中的伟大温暖人心,为全社会树立起榜样。在全社会颂扬道德模范,就是要把他们的爱心善举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理念层面论述,说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让更多人向上向善,离不开对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他们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动力。在人们身边,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只要社会有需要,就会有一大批人站出来无私奉献,凸显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因道德的追求而充满力量。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社会层面论述,引导更多人向善,让社会更加充满道德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全社会对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期待更高,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处处讲道德、有秩序,处处有爱心、有温暖。通过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将更好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主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引用名言,形象说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引导人人成为道德主体,助力民族复兴。】

 【精读细思】这篇时评旨在以“道德模范”为例,强调通过榜样作用,引导更多人向善重德,满足人们对全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更高期待。这篇时评从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论述了道德之风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之德影响社会,社会道德之风助力国家复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实现民族复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提升过程。精神文明是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正如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

  9 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

 标题“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直接体现出文章主题是“道德建设”,标题所用的比喻也很生动,大家可以学会使用这句话。文章主要是围绕这次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展开的,抛开这一热点,文章中很多观点、论述、表达和例子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积累,尤其是几个人物例子,都是现成的素材。文章论证逻辑也比较清晰,两个分析分论点论证了道德建设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进而提出对策分论点,分析如何营造氛围,弘扬道德建设,大家在学习文章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学习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语言,干货满满。

推荐访问:材料 年中 语文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